欧盟对华关税“最后投票”将开始,法国一马当先宣布:绝对支持

月浩叙事 2024-10-07 13:40:58

法国跳出来支持欧盟对华加征电动汽车关税了!

整个局势瞬间升温,成了各国瞩目的焦点。

法国是打算通过这步棋来撼动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地位吗?

中欧之间的这场电车争斗,会演变成啥样的局面呢?

强力推动加征关税的法国

法国的动机其实很直白。

面对中国电动汽车强势进军欧洲市场,法国政府一时间陷入了紧张。

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30%。

而法国的本土品牌在这一领域几乎看不到什么有力反击。

法国电动车企虽然费了不少劲儿,从销量到市场占有率上,始终被中国企业压得喘不过气来。

对法国来说,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几乎被中国车企占领,法国的企业无力对抗这一趋势。

尽管马克龙政府也试图扶持本土产业,问题显然更深层次。

基础设施的落后、技术创新的瓶颈再加上高昂的生产成本,这些让法国电动车产业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显得步履维艰。

关税就成了法国自救的一根稻草。

法国政府高调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显然是想用政策手段给本土企业“创造”一个喘息的空间。

法国外交部长巴罗公开宣称,此举并不是为了针对中国,而是为了让市场竞争更公平。

这话听起来挺冠冕堂皇,其实大家都明白,法国是想要通过打压中国电动车来保护市场。

法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较小,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本身就没有太多直接的市场份额损失。

在法国政府眼里,即便是中国的反制措施,影响也不会太大。

法国能承受这种“博弈”的代价。

关税成为了法国自我救援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棋子。

法国政府积极倡导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增加关税,就是希望通过政策杠杆,为本国企业争取一段宝贵的调整和成长时间。

法国外交部长巴罗的公开声明中,将此行动包装得颇为得体,声称此举意在促进更公正的市场竞争,而非特意针对中国。

明眼人都看得出法国的真实目的是限制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入,守卫自家市场。

鉴于法国与中国间的贸易依存度相对有限,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市场,法国直接损失的市场份额并不显著,故即便面临中国的反制行动,法国政府也评估其国内所受波及可控,认为在这一场“互动”中,自身能够承担得起潜在的成本。

德国有些犹豫

相较于法国的坚决,德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则显得错综复杂多了。

德中两国的经济纽带远比法中紧密,尤其在汽车制造业领域,宝马、大众、奔驰等德国汽车巨头的年收入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仰仗中国市场。

一旦欧盟推动对华电动汽车征税,德国极有可能直面中国的反击,而这无疑将触及德国的经济命脉。

因此在这场关税争端的十字路口,德国并没有像法国一样表现出急切决策的姿态。

在欧盟内部的投票环节,德国的迟疑不决显露无遗,7月份的投票中选择了弃票,而非明确站队支持或反对。

德国一直都在力求避免与法国、西班牙等加税倡议国产生正面摩擦,但也十分正视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深厚基础。

毕竟中国不仅作为德国汽车出口的关键市场举足轻重,还是德国汽车工业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提供着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供应。

德国的每一步棋都需慎之又慎。

德国之所以如此小心行事,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

据统计,德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占其全球进口量的五分之一,德国产汽车出口的三成也是驶向中国市场。

一旦中欧间爆发以关税为武器的贸易冲突,德国无可避免地将成为首当其冲的受损方。

德国政府弃权投票就是想两边都不得罪:既不想直接触怒中国,也不想被欧盟内要求强硬对待中国的势力所左右。

德国的这一微妙姿态,无疑让欧盟内部的决策局面变得更加微妙多变。

法国与德国,作为欧盟的两大支柱,二者意见的不一致,使得这场围绕关税的较量显得更加错综复杂。

未来,德国是否会在关键时刻调整其立场,将是左右这场关税战最终走向的一个重要未知数。

可能开打的中欧贸易战

既然欧盟挑头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作为回应,中国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事实上早在欧盟宣布可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时,我国就已经发出警告,表示会采取“对等措施”。

中国的反击目标很明确——欧洲的高端汽车,尤其是德国的豪华车品牌。

我国明确表示,如果欧盟继续推进加税政策,中国将对来自欧洲的大排量汽车加征关税。

这一招显然直指德国,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在关税问题上显得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

针对于赞同征税的法国与西班牙,我国也同步开启了关于白兰地和猪肉的反倾销调查程序。

法国的白兰地在中国市场的领地宽达15%,西班牙的猪肉行业则深深倚赖着中国市场。

这一招绝对是釜底抽薪,直指这些国家的经济支柱,让那些倾向于征税的国家切实感受到了经济压力的重量。

发生在中欧之间贸易摩擦的范围远远超越了电动汽车单一领域,而是扩展到了多方面、全领域的深入互动。

我国的反制措施已逐渐显露出成果,西班牙面对这股力量后,态度有所松动,连首相都迫于国内的压力忙不迭的访华,向探探我国的口风,整个国家也透露出重新审视征税决策的意思。

法国成了嘴硬的死鸭子,即使肩上担子沉重,仍选择立场坚定,希望通过这次互动争取到更多市场的话语权。

法国能否如愿以偿?

法国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背后动机很清晰:守护本土企业,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

想的是挺好,但实施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我国电动汽车制造业手握两大法宝:一是先进的技术实力,二是成本控制得宜,加之其产品享誉全球,形成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从2023年的数据中可窥一斑,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价格平均下来比欧洲品牌便宜超过两成,这一价差正是中国电动汽车得以在欧洲攻城略地的关键。

法国车企跟我国比起来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上,在这场赛跑中有些气喘吁吁。

即便法国借助关税壁垒短期内为本土产业搭起了一座避风港,但这并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中国在技术创新与规模化生产上的领先地位,绝非朝夕之间可以企及。

对于法国来说,关税或许能为国内企业赢得短暂的调整时机,但从长远视角审视,法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真正破局之道在于深耕技术研发,拓宽市场边界,单纯依赖关税庇护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中欧经济关系的影响有多深

此次关税调整的影响波及之广远不止于撼动法国汽车业,更有可能在中欧经济的整体结构上激起层层涟漪。

作为我国紧密的贸易伙伴,欧盟与我国间的年度贸易额以千亿欧元计。

在电动汽车这片细分市场里,我国对欧盟的出口量已占据总出口的百分之五,且随着欧盟内需求的持续升温,这一数字本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若欧盟果真推动了针对我国电动汽车的税收政策,一场跨领域的贸易纷争似乎在所难免。

我国已清晰表达了反制的意图,其范畴或将跨越汽车业,触及更多关乎双方利益的核心产业。

这意味着从欧盟流入我国的奢侈品、农产品乃至高科技产品,均有可能被纳入报复性关税的清单中,德国、西班牙等国大概率将因此间接承受损失。

随着贸易壁垒的筑高,商品价格的上扬将无可避免,它不仅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也让普通消费者的钱包感到收紧,市场需求随之疲软。

这一切或许给中欧间长期以来的经济稳定与互利合作模式带来凛冬。

结语

欧盟对华关税的最终投票结果不仅将影响中欧贸易关系,也可能改变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法国坚决支持关税的背后,是欧洲电动汽车产业的深层次焦虑。

这种通过关税寻求市场保护的方式,究竟能否帮助欧洲汽车产业重塑竞争力?仍然是一个有待时间解答的问题。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