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二节:好生之德(上)

袁连法爱文学 2024-08-22 10:12:58

第二十二节 好生之德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同“压”)其所生。

我说,老子说为腹不为目,腹都不顾不上了,就是死路一条!人到了要死的时候,还会考虑危险和威势,这个时候他们就是大无畏的战士。所以,作为君王,不说能够让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起码的生存条件、生存空间总得有所保障,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不造反才怪。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厌,厌恶,厌饫,还有压迫的意思,老子也玩文字梗?威、畏、猥(狭)也是互通的。老百姓没被压迫到绝境,还是能够苟安的,既不讨政府之嫌又畏政府之威。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二十三章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四章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自第七十章起,讲圣人境界及与常人(民)的关系,圣人的原型应该是三皇五帝。什么是威?武力是,智诈也是,但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所以主无形之威(有宝不示人)。听起来又有阴谋又讲奇正,其实老子的意思是圣人本无为而治,故不必树威,即智不自现、贵不自爱(矜),与民和光同尘,夫唯圣人不厌(压),而民是以不厌(恶);既不讨好(狎其威)也不压迫(厌其生),则威自生,所以取(聚)天下。是很多章的综合性概述,说到底就是无争,老子论道的核心,应是对时事的提撕。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