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不具备单干的条件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4-22 10:16:33

文 / 子玉

一个人能不能做成一件事,能力只是标配,重要的是,他具备不具备成事的条件。韩信虽然是威震天下的战神,但绝不具备单干与刘邦、项羽鼎足的实力。

随着刘邦成功还定三秦并东出争夺天下,作为汉军大将军的韩信也随着军功的不断累积,威震天下,在打下齐国之后,更是成为妥妥的一方诸侯。

当时的有识之士都敏感地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韩信已经成为能够左右天下走向的决定性人物:

韩信站项羽的队,楚胜;韩信站刘邦的队,汉胜;韩信保持中立,天下三足鼎立。

项羽的使者武涉在公关韩信时也是以此为突破口以期说服韩信背叛刘邦,韩信的谋士蒯通也是以此鼓动韩信自己单干。

就连张良和陈平也意识到了韩信地位的敏感,建议刘邦,一定要慎重处理韩信问题,在灭掉项羽之前尽量顺着韩信。刘邦最后也是派张良亲自前往韩信大营,封韩信为齐王,列位诸侯。

从各方人物的反应来看,韩信确实已经成为决定楚汉之争结果的关键人物,但问题是,韩信真的具备单干自己创业的条件吗?

显然不具备。

大家之所以笃信韩信有单干的实力,无非是从其个人能力、齐王的地位和手底下三十万雄兵三个方面来评估的。

是,韩信的军事素质确实是出类拔萃,连续创造战争奇迹,灭魏、灭代、灭赵、降燕、灭齐的战功就是其能力的真实写照。而且,韩信还是当时唯一能操盘六十万人以上大军团作战的人,后来的垓下之战就是证明。

在打下齐国之后,韩信在被刘邦封为齐王之后更是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当然,他手底下那三十万军队的指挥权也归韩信所有。

这几张牌足够韩信和刘邦划清界限,自己单干,以自己为核心组建天下新秩序。但问题是,韩信如果这样做了,他的失败就已经注定。

首先,韩信不具备刘邦的政治优势。在东出争夺天下时,刘邦就已经将自己的事业定义为:

为义帝报仇,除掉项羽这个逆贼。

义帝是合纵抗秦的盟主,继承了张楚王陈涉的法统,刘邦打出为义帝报仇的旗号就已经证明自己是义帝事业的继承者,可以凭借政治优势虹吸天下诸侯和精英。英布、张耳、张良等人之所以投靠刘邦,一是看中了刘邦的个人素质,更重要的是,刘邦政治正确。

刘邦站在政治高地 图源/剧照

垓下之战结束之后,大家共尊刘邦为帝时,将刘邦的功劳说得是明明白白——诛暴逆:暴,是指暴秦;逆,是指逆贼项羽。

刘邦不仅有灭暴秦,诛逆贼项羽的军功,其更是张楚王陈涉、义帝熊心法统的继承者,根正苗红。

这是刘邦能够剿灭项羽的最大优势,也是他能够被诸侯共尊为皇帝的支撑。反观韩信,他只不过就是一个刘邦以连横灭楚盟主身份分封的齐王而已,没有任何政治优势。既然没有政治优势,韩信就不具备整合诸侯壮大自己队伍的条件,更不可能吸收精英来为自己服务。而且,只要他背叛刘邦,瞬间就会将自己的名声搞臭。

只要韩信敢迈出这一步,他的队伍就面临解散的可能,没有人愿意为一个政治形象有污点的人服务。项羽楚营为什么会发生精英不断出走的事,表面上看是项羽个人的性格短板所导致,最重要的还是,项羽的声名早就在刘邦的舆论攻势面前,被搞臭了。

韩信如果背叛刘邦,他的名声只会比项羽更臭。

就算韩信已经有了齐国为根据地,但他对齐国的控制并不稳定。韩信之所以问刘邦要代理齐王的职位,理由就是齐国民风彪悍,不好控制。当年,田儋兄弟能够凭借个人之力复兴齐国就已经说明了齐国贵族势力的强大,就连后来的项羽也是深陷齐国的战争泥潭。那么,韩信即使拿到了齐王的身份,他一样得面对治理齐国的难题。

何况,韩信拿下齐国还是通过突袭的手段得到的,已经使他站在了齐人的对立面,这就更增加了他治理齐国的难度。再加上他在齐国立足未稳,根本不可能有效调动齐国的资源来为自己服务。

想想,一个连自己根据地都控制不稳的人怎么可能出去打天下。那样,韩信就会被内忧和外患同时压制,只会败得更快。

反观刘邦,他不仅是关中之地的合法拥有者,更是通过约法三章得到了秦人的支持,再经过萧何对蜀地、关中的精细化治理,刘邦已经拥有了非常稳固的大后方。为什么刘邦敢长期在外带兵,原因就在这里,他没有内忧。

而且,此时的诸侯都团结在刘邦连横灭楚的大旗下,英布、张耳、彭越等诸侯都是坚定地站刘邦的队。

如果韩信背叛刘邦,只会一时加大刘邦的压力,从长期来看,根本就不是刘邦的对手,因为,刘邦团结了大部分诸侯,并具备关中的经济、地利优势,可以用持久战耗死韩信。

就是从地盘来看,也明显是刘邦大。刘邦不仅有巴蜀、汉中、关中的基本盘,韩信前期打下的地盘也不是被纳入汉王国的郡县体系,就是被刘邦重新任命了诸侯,刘邦的地盘已经得到了倍数级的扩张。

而韩信却只有一个新打下的齐国,还没有做到对其地的消化。韩信举兵之后,马上就会面临汉势力对其的十面埋伏。

就算韩信有三十万雄兵,但和齐地一样,他也没有做到对麾下部队的有效消化。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屡屡抽调韩信的部队,一是因为他经常打败仗,严重缺兵,最重要的是,刘邦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稀释韩信和其队伍的粘合力。只要保证韩信的队伍永远是新兵蛋子,刘邦就不担心韩信会裹挟队伍造自己的反。

在古代战争中,指挥者的素质固然重要,但将士之间的粘合力更重要,因为这牵扯指挥层和执行层的默契问题,如果士兵和他们的指挥官没有经过在战场上的磨合,那么就很难做到战略战术和执行的有效统一。

我们可以看到,韩信指挥战争总是喜欢出奇兵,原因就是,他的部队都是新兵,不仅素质不达标,和指挥层更没有什么粘合力,只能走奇招。

后世的帝王总喜欢通过一系列制度的设计打造“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格局,其实和刘邦的意图是一样的,不让将士之间产生粘合力威胁到自己。

所以,韩信手上虽然有雄兵三十万,但至于他能有效指挥的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再说,刘邦早就在韩信军中打入了制约韩信的钉子,曹参和灌婴就是作为刘邦心腹制衡韩信的势力。如果韩信敢有异心,那么这三十万军队很快就会分为两部分,首先在内部进行决斗,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还有人才层面。刘邦阵营中是充斥着各路精英:文有萧何;武有英布、彭越;外交层面有陆贾、随何;情报层面有陈平;谋士有张良打头...

几乎当时天下各领域的精英都被刘邦虹吸了过去。甚至还有一个被刘邦称为能够倾国的侯公。刘邦的人才库完全是一种外溢的状态。

刘邦的人才库是全明星阵容 图源/剧照

反观韩信,就只有一个蒯通。而蒯通的标签是纵横家,职业属性就是凭借一张嘴搅动天下,从来不为结果负责的那种人,根本不能和萧何、张良这种务实派相比。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事本来就是集体力量的作用,韩信在人才层面不如刘邦的情况下肯定不是刘邦的对手。

实事求是地说,韩信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更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其能够在汉中对中给刘邦从政治层面将天下大势分析得明明白白就足见其政治水平。韩信之所以会被认为政治水平低下,正是因为一些我们看不懂的表演,其实那正是韩信水平的体现——

韩信和刘邦论兵时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其实就是在向刘邦强调一件事情:“大汉边境还有游牧势力的威胁,我还有用,你不能杀我。”;韩信从樊哙家里出来后之所以会吐槽自己怎么和樊哙之流混到了一起,其实正是向刘邦表态:“我可没有站樊哙这个外戚的队。”...

可以说,韩信的政治水平并不在刘邦之下。再加上彪悍的军事能力,韩信绝对是和刘邦、项羽同一层级的选手。

但他之所以不能单干,就是因为他不具备项羽和刘邦那样的条件:项羽是楚国贵族,有强大的家族积累;刘邦早已经是名动天下的沛公、汉王,是义帝事业的继承者。

而韩信有的仅仅是能力。

但现实却是,一个人要想成事仅仅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成事它是一个综合条件集齐之后才会显化正向结果的一个过程。为什么历史上总不缺郁郁不得志的才子,原因就在这里,他们只是具备了能力这一项必备“参数”而已。

为什么蒯通在劝韩信时韩信会犹豫,就是他在权衡自己手中的牌,做利弊分析,看具不具备叫板刘邦的资格。虽然最后他嘴上说是念及刘邦对自己的恩情不想背叛,但根本原因还是,韩信已经做了认真分析,认为自己不具备叫板刘邦的实力。

所以,综合分析,韩信不具备单干创业的条件,那样只会是逆势而为。

韩信要是走出那一步,首先就是对自己综合水平的否定。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1 阅读:24
评论列表
  • 2024-04-24 12:52

    你算了把,韩信政治敏感性不高,本来要嘛你老老实实给老板打工,要嘛自己找机会自己开公司,他可倒好,乘老板困难时,要工资要待遇,哪个老板能容忍你?还有钟离昧,你要么干脆别收留他,收留了实在保不住时候干脆让他溜了得了,结果老板一问,你就要把他交出去,旁人怎么看你?老板怎么认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