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一条微博因其幽默搞笑的内容,迅速冲上热搜。
这位博主发出了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的《参加学术交流日常行为规范》,在行为规范中,曾鸣教授幽默风趣地告诫自己的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时的基本礼仪。
开篇起手,曾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了自己对研究生在学术交流中表现的担心。听说近期有不少“老仙女、老鲜肉”要去参加学术活动,不由得辗转反侧,为师夜晚急得睡不着,认为自己的研究生“丢人丢到外面去的那一天终于要来了“。于是参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暗示这是最基本的礼仪)制定本行为规范。
第一条,提醒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不是为了旅游,谈恋爱,要进行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
此后,从参加学术活动的心态(不要当巨婴),茶歇的目的是交流沟通不是吃饭,英语讲座听不懂也要保持基本的礼仪,不要见到博导们就去说想报对方的研究生,提问环节不要猛夸对方,要注意提问质量,不要在公共场合吹嘘导师的学术成果,如何和导师的导师以及同学打招呼,公共学术场合不要称兄道弟喊大爷,不要向女生献殷勤,盘问对方的底细,学术活动期间不要搞娱乐活动,遇到有人攻击导师的学术和人品,不要与之辩论甚至动手等。
每一个注意事项,都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出来,形象生动搞笑,既提出了礼仪要求,又说明了原因。
如,教学生如何和自己导师的老师、导师的同学打招呼。对导师的老师,打个招呼即可,不要过多叨扰——喊声师爷转身离开,千万不要等师爷问起你的学术成果,否则师爷会感慨我究竟教了个什么活宝;遇到为师的师兄弟可以喊一声”师大爷“多聊聊,“因为你大爷永远都是你大爷”。
如,和学术场合女生交往时,嘱咐研究生不要只是礼遇一个女生,“再心仪的也不行,应该广撒网,慢逮鱼”,应一视同仁,不要盘问对方底细。“应上知网等查询,文若靠谱,人一般比较靠谱”;“若对方盘问你的学术情况,可先用缓兵之计拖一拖,待为师为你开出学术证明之后再从长计议”。实际意思是,遇到女生,保持基本礼仪即可,不要骚扰对方,你搭讪的话题很低级。
教育人结语
曾鸣教授的学术交流行为规范,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让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学术礼仪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被研究生接受并内化于心。这种贴近实际、幽默风趣的教育方式,无疑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与超越,能让研究生们在欢笑中牢记要点。
在不少导师把研究生当成工具的今天,见到曾鸣教授的《参加学术交流日常行为规范》,如见一股清流,字字句句,教研究生如何保持基本的礼仪。这才是高校导师应有的样子,不只是教学术研究,也用各种细节上的注意事项,教学生如何了解人性,学会基本礼仪,学会做人。曾教授不只是经师,更是一位人师。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曾鸣教授及更多像他一样富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导师的引领下,未来的学术界将会涌现出更多既有深厚学术功底,又具备良好品德与社交能力的优秀人才。他们将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参与到全球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共同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与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像曾鸣教授这样的导师,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们点亮前行的道路。
你怎么看待曾鸣教授的《参加学术交流日常行为规范》,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