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国展有个人入选三件,有大省一件都没选中,是游戏还是潜规则

四海易文字 2024-04-04 08:33:28

十三届国展大名单出炉,这段时间网络上吵得沸沸腾腾,说的最多的就是,书法国展是最大的游戏part,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展赛。

对于普通书友最关心的问题,国展入选代表着什么?对整个书坛发展,有没有健康的推动作用?网络上争议的最大的一个话题地域和个人的关系,入展名单是从地域来划分,某某省入展总数量多少,某某省单体有多少人入选,那些省有突出的优秀个人,一个人入选了几件作品,一系列的数据………

让人不由自主的对比起来,出现了一个极不严肃的话题,个人投稿可以同时三件入选,有的大省却剃了光头,有书友反问,难道一个省的书法底蕴还比不过个人的几件作品吗?真的出现,一个人打败几个省的选手。

现实的数据摆在眼前,大省没有人入展,上至下的书协会员将会对于国展另眼看待,如此发展的结果,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对这些大省的书法发展而言,肯定是负面的。书法的活动变成了主角、配角、观众。

第一:正确的看待入展个人和送稿的省份关系

从评选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哪些是主角,哪些是配角,哪个是观众?笔者非常堪忧这种玩法,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书法发展有何益处?书法展赛让有才华人的得到展现,我国西北和东北有些省份难道就不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吗?评审的结果是,胀的胀死,饿的饿死,还有当观众的闲死。

最简浅的一个道理,书法的普及和书法的推广,绝对不能出现,一个人掩盖一个省的书法素养,几十年过后会变成了笑话的。

如果以省来排座次,每个省都要有名额,如果以个人来划座次,就没有必要以省为单位来送稿,这就是典型的利用主义,利用完了还踹上一脚,恶性的循环。就像人博弈一样,斗不过你,我就不跟你玩了。

现实如此,这是一个比较实在的问题,地区投稿和个人投稿,一定要分清主次,以整体的发展为目的,不能出现个人水平超越大省整体水平。反之,有的省份没有优秀人才投稿,难道书协领导没有责任吗?

第二:入展名额的划分,怎样做更科学?

中国书协高层确实也做了很多值得称赞的事,十三届国展中,中书会员和非中书协会员,入展的比例还是很健康的,“中字头”会员入展占56%,非会员的比例占44%,通过这个数据来看,没有身份加持的书者,也占了小半壁江山,对非会员的发展还是很有利的。

入展这个名额“大饼”,划分的科不科学,领导比谁都清楚,征稿启事的百家争鸣,同实际所显现的作品来看,展风及评委的喜好,左右了这个“大饼”的分配,越是传统越不占优势,魏碑及明清笔调的比较讨喜一些,特别是魏碑书风就占了大半的份额,另外行草书也有类似的情况。长期如此,会左右门类(品种)的发展,久而久之,缺陷美变成了主导。

第三:以省协为单位来送稿,极大的考验了省书协高层的领悟能力

根据以往的惯例,中国书协统一收稿统一评审,优劣的认定,由同一帮专家人来审核。书法作品不是手机和电视,审核的标准没有标准化,一次大审核变成了两次大审核,人力物力双重操作还是其次,重要的是省书协评审的稿件,很难做到同中书协评审专家的意见统一,形成了“猜猜猜”模式,虽然评审有一定的操作细节,但书风的选择,同类作品的众寡,很多作品是没有可比性的,就要靠“猜猜猜”来决定谁上谁下。如初审评委就要猜测终审评委喜欢哪一类的作品,最后的结果是,省这边认为是优质作品,终评专家却说质量不过关,你手上的“好牌”别人都不要,最后入展的数量自然就少。由此可见,二次审核也是一个问题。

小结一下:

我们正确的看待入展的数量和获奖者的水平,省书协的评审和中书协的评审,一碗水确实很难端平,未来的路还是任重道远。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以上纯个人看法,有不同的意见,请在评论区批评指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