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坑外企前科太多,中国车企拒绝上当,莫迪世界电车工厂梦碎?

商业小聪明 2024-09-21 04:43:13

9月12日,彭博社爆出,中国有关部门约谈中国车企,要求其在海外建厂时不能出口转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要必须留在国内,其中特别强调,不要在印度进行任何汽车产业方面相关投资。倘若这消息属实,我们不禁要问,印度究竟做了什么,使得我国政府会一反常态,强硬“勒令”国内车企拒绝赴印建厂。

印度坑外企前科太多

彭博社近日关于中国有关部门禁止国内企业在印度投资汽车产业的爆料目前还没有国内官媒进行回应,我们暂时无法判断真假,不过其虽然意在中国,却无意间cue到了我们有口皆碑的“老赖”印度。

如果要问世界主要大国中,谁的外企营商环境最差最糟心,我想相当多的一部分国家和企业会不约而同地把手指向印度,而那些没指的大概率是还没被坑或者坑的不够的。

我们先来简单列一些被坑过的企业。

韩国浦项钢铁,工业巨头,在印度拖拖拉拉12年,投资数亿美元,最后分毫未赚,灰溜溜的跑路。

美国IBM,被罚8.6亿,理由不正当经营与垄断。

谷歌,跟IBM类似的理由,罚款数亿。

三星,2.12亿美元,违反进口法。

福特和通用,在印度市场一直半死不活,最终退出。

沃尔玛,理由是违反投资法,罚13.5亿。

可以看出印度在这块软硬兼施,来者不拒。

那不靠谱的三哥对国内企业如何呢?

不好意思,众生平等。

首当其冲便是小米,一度做到印度手机市场第一,然后便招来了咖喱味的大棒——被指控逃税,并冻结超550亿卢布的资产(约合人民币48亿)。

接着,OV难兄难弟,黑厂和蓝厂都被印度指控逃税,高达数亿美元,华为也被罚数千万美元。

此外,比亚迪、富士康、李嘉诚等也都不同程度的被印度“问候”过。

其中比较抽象的是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罚款,26亿美元。

沃达丰不服,上诉。

最后印度方面因证据不足败下阵来。

到这看起来好像印度输了,但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输了官司后后,印度“另辟蹊径”,在议会通过2012年财政法案,对四五十年前的所得税法进行追溯性修订。

这直接使得印度可以向沃达丰追缴税款,这一数字也从26涨到了63亿美元,翻了一倍还多。

别人修改法律慎之又慎,生怕出点什么岔子,到印度这可好。

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就是要赚钱,赚“大钱”。

这条法律修改后,倒霉的也不止沃达丰,还有一批企业也被追溯,遭受了无妄之灾。

十几家在印企业被追缴税款,总额达到1.1万亿卢布,约合近125亿美元。

而尽管这条法律在各方批评和抗议下于2021年被废除,但这一事件对印度政府及印度的形象以及各大跨国企业对其的信任无疑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

不过,看看近几年印度政府的各种操作,人家似乎并不在乎,不过在电车这个领域,印度这次似乎是一些急了。

那么对于这些年来得罪和埋汰了各行各业巨头的印度而言,这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格外上心,对许多外国车企抛出橄榄枝,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表态究竟是洗心革面呢还是要继续其养猪吃肉的路线?

印度劣势明显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助力下,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范围内交通领域的发展方向,印度也不例外,但和中美等先发国家不同,印度在这一领域,不仅是个后进生,先天“条件”差,其心思也不是完全放在了好好学习,努力追赶上。

咱们先来说说印度发展电车产业面临的基本情况。

能源方面,印度作为一个人口超14亿的大国,其已探明的总石油储备为6亿吨,年产量则约为3300万吨,不到我国1971年的水平,2023年石油进口量2.325亿吨,进口占比超过百分之八十。

电力方面,印度也是老大难,去年全年印总发电量为1.9万亿度,相比之下,我国总发电量为9.4万亿度,只有我国的五分之一,停电是家常便饭。

最后在汽车产业发展上,有代表性的是其最大的汽车企业塔塔汽车,去年全年总销量136万辆,营收527亿美元。

其他大型的汽车企业多是合资或外国车企分公司,如捷豹、大众、丰田等。

结合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着力推动电车发展即是顺应时代发展,也是自身能源劣势下不得不为的无奈。

中国车企拒绝入坑

一般情况下印度理应踏踏实实,向比亚迪和特斯拉等领头羊虚心学习,以图自强,但我们为什么说印度这个心思不太正呢?

近些年来,印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如FAME计划和EMPS等,通过补贴、减税、提供研发资金、鼓励本土制造等手段激发市场活力。

尽管其中的如EMPS计划补贴期限较短且力度相对一般,但仍旧是向其国内和国际市场传递明确信号——印度将坚定不移的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在巨大市场和政策的吸引下,印度也确实吸引了一些外企。

如越南新能源车企VinFast在印度南部米尔纳德计划建厂,已经破土动工。韩国现代也宣布将在印度投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研发。

中国的比亚迪和上汽也将其新能源产品投放到印度市场,获得了不错反响。

那么究竟为何,我国车企如比亚迪等并没有选择到印度建厂,美国的特斯拉对印度的热情也只是礼貌点头?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印度对待外企的名声臭了。

为什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获得了双赢?

因为中国和特斯拉各取所需,互相有自己的价值和信誉保证,中国提供稳定优秀的营商环境和市场,特斯拉则激发中国电车产业的活力,带动产业发展。

而印度呢?在这一块大概率还是会走老路,即把它们骗进来,一个个养肥,然后挥刀取卵,过河拆桥。

这招印度太熟了。

小米OV华,通用福特三星诺基亚,莫不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大伙不仅怕这刀,心里更是泛恶心。

当孙子都不一定能安心赚钱,我去图什么?

尤其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印度而言,技术壁垒和难度都不算小,比亚迪和特斯拉明明都有在印度当“爷”的资本,那又何必上赶着去做孙子。

所以啊,在印度拿出更多诚意和保证之前,这个热闹,不凑也罢。

印度的世界电动汽车的梦想能否实现,这就不得而知。

因而尽管目前对于彭博社的爆料,我们虽然还不能断定真伪,但我们仍旧要叮嘱那些对印度市场有想法的国内车企,见到全款前,一个子儿一节电池都别给。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

《中国要求其新能源车企将核心技术留在本土》彭博社

《印媒爆料:特斯拉正与印度信实工业洽谈“在印建厂”事宜》环球网

1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