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如何贯穿古今万象

张总文化 2024-12-18 09:40:47

阴阳五行:国人思维深处的文化密码

阴阳五行,仿若神秘而深邃的文化幽径,悄然蜿蜒于国人思维的旷野。其阴阳观念,恰似一把精妙的思维刻刀,将世间万物剖析为不同属性或正反两面;五行观念,则如一面神奇的筛子,甄别万物属性并予以归类。它们所涉对象,上至浩瀚苍穹之星辰,下至脚下大地之蝼蚁,大至山川湖海之壮阔,小至人心一念之幽微,具象或抽象,动态或静态,无所不包。

阴阳观念,自萌芽之初,便在中国思想文化的苍穹中闪耀着独特而璀璨的光芒。张立文先生曾言,此乃古代哲学之核心论题,贯穿哲学发展之始终。李约瑟先生亦赞其为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终极之原理。然其起源,恰似迷雾中的幻影,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或云阴阳起源于shengzhi崇拜。古之人,目睹男女交合而孕育生命,又见飞鸟走兽皆有雌雄之分,遂推想天地生万物亦复如是。吕思勉、钱玄同、范文澜诸位先生皆秉持此观点,以为古人由男女之事悟天地之理,以释自然与社会万象,阴阳观念便如春笋破土,应运而生。此说似有几分道理,生命之繁衍确为世间至大之奥秘,古人由此生发联想,亦在情理之中。(此高论不足矣莫信)

亦有说阴阳观念源于祭祀与占卜。甲骨文中“阳”字与“阴”字的记载,如古老的密码,引得学者们苦苦探寻。有云“南阳”为地名,有云指代“太阳(日)”,更有学者称阳字与祭祀日神相关。而甲骨文中的“阴”字,或关乎天气变化,或暗示吉凶成败,与古人对太阳神的崇拜藕断丝连。庞朴先生还提出与楚地枚卜有关,那一枚卜的俯仰之间,竟似与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暗通款曲。此等说法,如同一幅幅神秘的历史画卷,在岁月深处徐徐展开。

还有观点称阴阳观念起于古代历法。彝族的“十月太阳历”,似一颗远古的文化明珠,其中蕴含的原始阴阳学说,如星子闪烁。陈久金先生便笃定阴阳观念与之渊源深厚。另有学者以为阴阳源于原始宗教或图腾符号,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阴阳人,那融合男女之态仿佛诉说着原始阴阳说的雏形;彩陶上的“与”符号,在饶宗颐先生的考证下,竟可追溯至公元前一两千年甚至更早,且具太阳或阴阳之象征意义。

然细究之,阴阳观念或源于先民对自然现象之观察,即光照之有无与相背。甲骨文中“阴”字虽有诸多解读,然与光照紧密相连确凿无疑。山之北、水之南,光照不及处为阴;反之则为阳。此乃自然之理,先民生于天地间,对这光影变幻自当最为敏感,由此抽丝剥茧,提炼出阴阳观念,似最为可信。

阴阳观念既生,便如灵动之水,由自然之域潺潺流向他方。其与五行观念,初始各自为政,然岁月悠悠,二者渐趋交融,如双溪汇流,终成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渊薮。五行金、木、水、火、土,各有其性,与阴阳相互交织,演绎出世间万象的无穷变化。

于农业生产之中,阴阳五行恰似无声的导师。春种秋收,夏耘冬藏,皆依阴阳消长、五行生克之理。春日阳气上升,万物复苏,木气渐盛,农人依此而耕,播下希望之种;夏日骄阳似火,火气当令,作物蓬勃生长,然亦需防阳极而阴生之患,如旱涝之灾;秋日阴气渐长,金气肃杀,收获之时亦为收藏之始;冬日寒水凛冽,万物蛰伏,以待来春阳气再临。

于文化艺术之境,阴阳五行亦如灵动的画笔,绘出绚丽多彩的画卷。诗词之中,阴阳之美俯拾皆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孤烟之直为阳,落日之圆为阴,刚柔相济,意境雄浑。书法绘画,笔墨浓淡、线条曲直亦合阴阳之道。水墨丹青里,黑为阴,白为阳,画家以阴阳之变营造出空灵深邃之境。音乐之中,宫商角徵羽五音,亦与五行相应,高音清亮为阳,低音沉郁为阴,阴阳交错,奏响天籁之音。

于人事百态之间,阴阳五行如隐秘的丝线,串联起世间的悲欢离合。人之性格,或刚阳豪爽,或阴柔婉约;人际相处,有阳刚之领导,亦有阴柔之辅佐;社会兴衰,亦呈阴阳交替之态,盛世阳盛而积极向上,乱世阴盛而动荡不安。

吾辈生于华夏,阴阳五行之思维律如影随形。当以科学之眼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入探究这古老文化密码背后的智慧宝藏。莫让其尘封于历史的角落,而应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暗夜之烛,照亮我们前行之路;如沧海之舟,载我们驶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彼岸。让我们携手共进,于阴阳五行的文化长河中,汲取智慧养分,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使这古老的思维律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后人亦能领略其深邃魅力,传承这文化血脉中的精神瑰宝。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