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学:汤显祖研究的基石与理论指南》,顾侠强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汤学”这个命题,可谓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个别学者提出过,但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反响。1983年3月,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郭汉城先生在为江西文学研究所编辑的《汤显祖研究论文集》所作的序文中,就提出了“汤学”这个命题。
二十多年前,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长海教授发表了《汤学刍议》的文章。自昆曲入世非遗以来,也有个别学者在不同场合提出过“汤学”。对此,笔者想站在诸位前辈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汤学的一些认识与见解。
汤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汤显祖的一门学问,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汤学”即研究汤显祖生平历史及其著述的一门学问!
汤显祖邮票
汤学,这个新的学术概念有着较为宽泛的外延与深厚的内涵。汤学的外延:汤学——是指有关汤显祖在戏剧创作以及诗词文赋、仕途风云、师友往来、年谱考证、家谱研究等方面的成就、意义、作用以及影响等等。根据系统论的理念:汤学如同当今之“红学”一样,都属于学术领域最末端层次,不可再细分的具体的人文学科。汤学的内涵:汤学的内涵呈现出一种同心圆的结构模式其中包含着四个层次。见下图:
上图为汤学的内涵结构。
核心层次:是指汤显祖以“临川四梦”为代表的文本研究为先导、以“昆曲四梦”的舞台实践研究为基础,进而扩展到它的传承流变、古今评论及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社会意义等等;
中间层次:是指汤显祖的除了昆曲“四梦”以外的其它各个剧种的艺术实践、文本研究、古今流变、传播途径与方式、相关评论及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社会意义等等;
次外围层次,是指已经问世汤显祖的学术论著、政坛策论、诗文作品等方面的著述以及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人文价值、思想意义、社会意义等等;
《汤显祖集全编》
外围层次,是指汤显祖的官宦仕途、交友实录、家庭状况、家谱考略、年谱考略等等。
众所周知“红学”是以《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人文学科,对此我们切不可望文生义,简单地、机械地将“汤学”认为是研究汤显祖本人生平以及各种著述作为主要对象的一门人文学科。那么何谓汤学?
汤学是以研究昆曲《四梦》为核心,以其它各个剧种《四梦》研究为辅佐,兼顾汤显祖各种著述以及个人生平等,呈同心圆发散型组织建构的一门人文学科(其组织建构见上述四个层次)。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切忌望文生义,错用扁平式的直线思维方式,将汤学简单地理解成研究汤显祖生平活动、思想、政绩、著述的一门人文学科。对此,我们不妨进行一下逆向思维,假如没有汤显祖之“四梦”,汤显祖还能在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举为共同纪念的世界三大文化伟人之一吗?还能被称之为“东方戏圣”吗?
从宏观的文化思维角度来看,当下汤显祖研究并没有重点突出汤显祖研究必须以昆曲四梦为核心的这个关键。从战术层面来考量,我们当前的汤学研究可以算作是成功的,确有不少作品是可圈可点的。
2010年4月23日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国际学术研讨会合影
但从战略层面来考量,我们当前的汤学研究则是失败的,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那就是偏离了系统发展的基本导向;用矛盾论的观点来分析:那就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汤学产生的八项实践基础。
社会要素六项:戏曲文化底蕴、研究历史积淀、互动效应结果、良好文化生态、国家行政推力、国际组织号召;个人要素两项:坎坷人生、出色才华。
汤学产生的七项理论依据:
老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协同说、突变论);雅俗文化交融论;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梦幻题材的思想与理论;新三教融合论;由人本思想到贵生学说。
汤学形成与发展的七项基本方略:
一,厘清“汤学”的各种要素,努力促使“汤学”早日问世;二,运用“文化思维”的战略方针与战略目光来审视当今之“汤学”;三,明确汤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针;四,明确纵、横交错的基本发展思路;五,辨明矛盾的特殊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六.跨界合作——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互动”效应;七,循序渐进——求真务实、逐步推进,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汤学”。
邮票《昆曲·牡丹亭》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汤学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节 社会要素
第二节 个人要素
第三节 戏曲文化要素
第四节 昆曲研究要素
第五节 汤显祖《临川四梦》与昆曲的互动效应三项
第六节 历代有关汤显祖研究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 汤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社会人文学科要素
第二节 学术思想理论依据
第三节 文艺理论依据
第三章 汤学的核心理念之本——新三教融合论
第一节 新三教融合论之根基
第二节 新三教融合论与汤显祖的人生实践
第三节 新三教融合论之思想理论基础
第四章 汤学的思想意义及其理论价值
第一节 汤学中戏曲艺术的思想意义及其理论价值
第二节 汤学的哲学思想所展现的派系特征及其理论意义与价值
第三节 汤学的社会人文意义及其理论价值
第四节 汤学的学科意义及其理论价值
第五节 汤学的文学意义及其理论价值
第六节 汤学的美学意义及其理论价值
第七节 汤学审美理念古今谈
第八节 汤学的民族文化意义与世界文化意义
第九节 汤学是“走向世界的汤显祖”研究的基石与理论指南
第五章 开展汤学研究的五项指导思想
第一节 明确汤学研究的基本纲领与基本原则
第二节 以三维哲学视角来重新审视汤显祖以“四梦”为代表的社会观与人生观
第三节 运用“文化思维”的战略目光与方针来指导当今之“汤学”
第四节 以道家之阴阳学说为纲,充分认识汤显祖“四梦”的最佳艺术载体——昆曲之本真
第五节 “功夫在诗外”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第六章 开展汤学研究的基本方略
第一节 明确当下有关汤显祖研究的具体目标与核心内容
第二节 以历代“汤显祖传”为主导
第三节 以历代《临川四梦》评传为主导
第四节 厘清各种要素,协调各种力量
第五节 采用比较文学的思路与方法
第六节 汤学的纵向发展思路与方法
第七节 汤学的横向发展思路与方法
第八节 我们应当采取理论研究与戏曲实践并举,两条腿走路的基本方针
第九节 借鉴“红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十节 努力扩大与夯实“汤学”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第七章 开展汤学研究的具体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历史原因—--封建文化偏见、文化地位低下、文人褒贬不一
第二节 现实原因——研究主体单一、研究客体偏颇、社会关注度不够、相应法规制度不够完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戏曲教育的相对滞后
第三节 如何正确理解与把握汤学研究的主体与客体
第四节 克服研究主体之偏颇——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补齐评论主体短板
第五节 克服研究客体之偏颇---从加强宏观调控入手,补齐研究客体短板
第六节 转变观念——引进现代理论 拓展评论理念
第八章 当今“汤学”问世的瞻望与思考
第一节 汤学的学术基础
第二节 汤学的学科定位
第三节 汤学的三个起点
第四节 汤学诞生之基本缘由
第五节 漫长的求索之路。
自 序
因自幼受家庭影响以及在昆山工作的缘故,开始对昆曲以及汤显祖有所了解。至于真正开始系统地接触、研究昆曲,研究汤显祖,还得从2006年本人从昆山开放大学退休,被学校返聘,担任社区教育办公室负责人算起,前后长达五年之久。其间,本人一直将昆曲作为昆山社区教育的重点内容。至此,开始比较深入、系统地接触昆曲、研究昆曲、继而研究汤显祖。
《昆曲天地:从前世到今生》
本人的戏曲研究起步较晚,也没有什么显著的成果,唯有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本人撰写的《昆曲天地》这本专著(顾笃璜先生作序)。
本人自2008年至2021年担任苏州昆剧传习所常务理事,自2013年至今,担任多种戏曲类书刊与内刊的执行主编。至于系统地研究汤显祖,则是从2016年参加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开始的。在汤显祖研究领域,本人只是一个老兵新战士。
本人所提出的汤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费海玑先生、80年代郭汉城先生、90年代叶长海先生提出建立汤学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努力探索与尝试将汤显祖研究从现代概念起点提升到当代学术、学科的高度。
首先,本人所提出的汤学,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在继承前辈汤显祖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弘扬、有所创新、有所升华,努力将汤显祖研究提高到一门崭新的社会学科——汤学的高度来加以研究、探索……
其次,本专著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维、新观念:如汤学是人(汤显祖)——文(文本四梦)——戏(昆曲四梦)的有机结合;重点强调汤学的核心理念为“新三教合一论”以及汤学必将成为与当今红学并驾齐驱的一门崭新社会学科,等等。
本专著重点强调汤显祖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这个要点。汤显祖之所以成为世界三大文化伟人之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创作了《临川四梦》。而绝非清官、显赫家世、书香门第、博古通今之类的说辞。
《昆曲之友》
最后,本专著力图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汤学产生的实践基础、理论依据、可行性、基本方略以及走向世界等汤显祖研究的崭新专题。
此外,笔者本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之方针,竭力将当下汤显祖研究的众多成果,有机地融入本人的专著汤学之中,比较精准地将各种观点、见解放置在较为合适的位置,予以相匹配的内涵与价值,使广大读者对当下汤显祖研究的基本状况有个初步了解。
本专著还不能算是研究汤显祖生平及其著述的作品。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是汤显祖研究的基石与理论指南;从实践意义上说,它是汤显祖研究的工具书与方法论。本专著是在继承前辈汤显祖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笔者的初衷就是在前辈以及当代汤显祖研究者积累硕果的基础上,力推这门崭新的汤学,使其登上当今社会学科的舞台,与红学并驾齐驱,争相斗艳。
还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笔者为了撰写此专著,从各种研究著作、报刊杂志、方志史料、网络传媒、会议纪要,特别是从本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亲身感悟中获得信息来源,并在此基础上予以甄别、提炼、选用、升华……
《上海昆曲评鉴》
当然,此专著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材料还不够充分,论证还不够严密,表述还不够精准……
作为一门崭新的社会学科——汤学之诞生,本专著只能算是一个信号,一个开端,真正学术、学科意义上的汤学之问世,还需要诸位汤显祖研究者今后长期的共同努力!
本书不仅仅是汤显祖研究的一本专著,同样还是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一个典型案例,值得诸位同仁共同去探索、去研究、去弘扬。
弹指一挥间,六年时间过去了,约40万字的《汤学——汤显祖研究的基石与理论指南》终于问世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人希望此专著的问世,能抛砖引玉,努力促使汤显祖研究的诸位同仁,通力合作、砥砺同行,将汤显祖研究真正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学术、学科的高度,成为能与当今显赫之红学并驾齐驱的一门崭新的社会学科!
以上种种,也可谓本人撰写此书的初心与使命吧!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拙著水平不高,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不足;但笔者自信:拙著定能为今后汤学真正登上我国社科领域舞台,占有一席之地,起到奠基石与指路牌的作用。
《中国戏曲评鉴》
最后本人想补充说明的是,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叶长海教授、谢柏梁教授、周锡山研究员、龚重谟先生的指导与帮助;得到周育德会长、吴凤雏主任、吴牧山副主席的鼓励与肯定;同时还要感谢上海戏剧学院刘庆副院长、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一级导演郭宇先生,上海戏剧学院朱锦华副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李佩红院长、王珣书记、亓季松副书记等领导,给我执编《昆曲评鉴》和《中国戏曲评鉴》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学习氛围,进而为我撰写此书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学术理论基础,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2022年11月18日
顾侠强谨记
作者简介
作者近照
顾侠强:男,汉族,1946年2月出生于上海。1964年7月高中毕业支边新疆,1977年在新疆730矿子弟学校任教,1979年转至贵州遵义061基地287厂子弟学校任教,1993年至江苏昆山供销职中、开放大学任教。大学本科毕业,副教授。曾担任过多个省(部)级教科研课题主要负责(执笔)人。个人编著与专著有:《走进寻常百姓》(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执行主编《社区教育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昆曲天地》(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9月)。自2013-2015年,担任《昆曲之友》(江苏省内刊,季刊)主编。从2016年起至今,担任上海戏剧学院《昆曲评鉴》(上海市内刊,季刊)执行主编。从2019年起至今担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中国戏曲评鉴》(丛刊)执行主编、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