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小公司的绊脚石

智材谈职场 2024-08-04 21:48:36
引言中国著名的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陈春花,曾经分享过一个关于小公司/创业公司的管理方面的观点,我表示非常认同,具体如下: 创业型和小公司不要在管理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是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放在产品上,放在市场上,放在顾客身上。我一直主张创业公司尽可能人少,这样就不需要在管理上耗费精力和时间。 在一个组织,每增加一个组织层级,就会拉开一次同事之间的距离;每增加一个部门,就会带来沟通的成本。 管理是有成本的。 管理岗位的人是成本,即使这个人是由业务人员兼任,用来做管理的时间,也是成本。 因为管理需要而制定的各种制度,也是成本。比如员工手册、各种考核表、各种申请表等,这部分的成本往往会被忽略,但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累计起来也多到吓人。 还有一个最大的成本,就是管理会直接束缚团队的创造力。你想想,你在工作的时候,喊一嗓子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需要申请审批,等审批通过之后,才能执行。你还能积极地工作吗?一旦工作积极性下降,创造力自然而然就下降。 所以,对于小公司而言,就应该是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一切商量着来,尽量减少信息差。 毕竟,挣钱才是硬道理。 不要让管理成了小公司发展的绊脚石。 01 制度是小公司的枷锁我见过很多的创业公司,开业的第一件事,不是在一起讨论未来发展,业务怎么做,而是开始定制度。 我给你列举一下,你看看是不是很熟悉: 1.注册OA,一般是钉钉、飞书和企业微信; 2.设置考勤打卡,要求每个人打卡; 3.设置工作汇报,要求每个人写日报; 4.写规章制度,而且这个制度要求很全。比如公司业务根本就不涉及出差,也会在制度中写上关于出差的相关规定; 5.定例会制度,要求定时开一些会议。 …… 我就不再举例了,数不胜数。 公司还未开张,就有了一大堆的行政管理工作,给这个刚刚诞生的组织,加上了枷锁。 这些枷锁,把创业公司的生命力也直接打了折扣。 一家小公司,他的优势在于灵活。 任何事情可以随时沟通,沟通就能有结果,没有部门和职级的约束,每个人都是中心,每个人都是核心。 每个人之间,没有信息差,互相充分了解彼此的工作情况,工作汇报纯粹就是形式主义了。 对于初创公司,要做的是很简单,就是快速完成业务。要通过抢时间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生产能力,所以朝九晚五这个模式不适用。取消考勤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可以省去打卡、核算等一堆事,还可以激发团队的积极性。 写到这里,我就不得不给你详细说下打卡这件事,很多人觉得打卡是为了便于管理,得有这么一个标准。 这话没错,但任何措施要看应用场合。 你先想想,打卡的目的是什么。 也许你会想当然地说,打卡当然是为了考勤,看看每个人的出勤情况,比如一个月上了几天班,有没有迟到早退和请假等。 然后再用考勤数据,来计算大家的工资。 你看,看起来挺合理。大部分公司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作为一个小公司,把打卡去掉,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我先说一个我的结论,这是有依据的,结论是不打卡的团队的积极性更高,生产能力也随之提升了。 原因也很简单,没有人愿意被管着,每个人都渴望自由。 小公司的生命力一定是来自于业务,团队的一切重点、有限的资源都要放在业务上面。毕竟挣钱是一切的基础,而打卡打得再好,也不能代表公司的实力。 也许,你会担心,不制定各种管理制度,或者取消打卡、审批等这些要求,万一有人偷奸耍滑,或者推卸责任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一旦你的团队出现负面的问题,团队的领导要好好反思自己,不用多想,就是领导的能力有问题。 你也不要想着通过制度来解决,往往只会越来越糟糕。 02 所有的人都是一线员工小公司哪里来的领导,每个人都应该是一线员工,尤其是公司的老板。 最害怕小公司得大公司病,开不完的会,签不完的字,填不完的表…… 这个病的病因,通常在老板和管理人员那里。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每个人岗位的人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完成每个角色应该做的事。“领导”只不过是一个角色,其能力是带领大家更好地完成工作,这和专业技术人员拥有的专业技能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在成熟的组织里,领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代表着综合能力,包括专业性,阅历,经验,视野等多方面。 这些能力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尤其是同时拥有这些能力的人。 大部分的小公司,都是一群普通的人,做的也是普通的工作。在互联网环境下成立的千千万万创业公司,团队都是非常年轻的,从老板到员工,社会经历几乎一样。 以身作则,是这个阶段最好的管理。 在职场里,一直有这么一句话,其实还挺伤人的,但是总会被提起: 老板是在给员工打工。 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或者你是老板,你也会和自己的员工或者别人说这句话。 中国有句古话:无利不起早。 作为老板,开公司一定是为了挣钱,一个人的力量不够,所以组建团队来帮助自己。纯粹的商业行为,都是为了利益,没有谁给谁打工这一说。 简单点说,都是为了自己。 所以,小公司就应该有小公司的经营方式,不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是一线员工,大家各司其职,当然,往往是一人多职,然后按劳分配。 这里要记住一个原则: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每个人都是一线员工的时候,大家干起活来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一切都是纯粹地为了工作。 所以,遇到事了,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商量,确定一个方向,继续开干。 喊一嗓子能解决的事,就不用开会了,省时省力。 最近有人连续工作了很长时间,也不用请假,和大伙儿说一声,就可以休息休息。 …… 你想想,在这样一个氛围里,你还会斤斤计较吗?大概率是不会,因为大家目标一致,大家平等,而且相互尊重。 这难道不是自由吗? 当然,你也会遇到没有职业道德的人,恰好利用这个机会,偷奸耍滑。你要做的,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离开,越早越好,否则会传染给其他人。 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经验和教训是公司宝贵的无形资产,一定要不断总结回顾,来指导公司的发展。 这就是标准化。 03 流程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标准化,你一定不陌生,这也是企业战略课程里面的重要内容。 不过,应用的实际,执行过程的原则依旧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流程和标准化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公司把流程和标准当成了目标,然后投入人力物力,在做流程和标准,最后发现,并不适用。 我调研过一些公司的老板和员工,关于流程和标准的结论如下: 没有流程和标准的,占比20% 有流程和标准的,但是没有执行的,占比70% 有流程和标准的,同时执行的,占比10% 我的样本有限,这个结果并不准确,但是能反映一些问题。这些公司都是规模不大或者初创阶段的,团队年龄非常年轻。 从结果可以看出,流程和标准其实大部分公司都有,不过真正产生价值的比例却不高。 这也是目前小企业的现状,各种制度一大堆,各种流程也齐全,但是在定稿之后,就束之高阁。 因为,很多公司在制定流程和标准的时候,会严重脱离实际,总想着形成一套可以用很多年的流程来。甚至,会因为这个“超前”的流程,而改变当前的业务流程,把原本简单的事,搞得很复杂。 从表面看,流程复杂带来的是人员投入的时间成本,本质上,影响的是团队的积极性,这个成本无法估量。 对于小公司而言,流程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确保公司高效运作、提升业务水平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从原则上来讲,一是要简单化,能够清晰明了地指导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小公司资源有限,而且业务变化快,流程和标准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并且可执行可落地;三是持续改进,变化是永恒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发展。 从内容上,包括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日常事务的标准化和专业类的标准化。 首先,业务流程很关键。公司的主要资源都是在业务上,好的流程会让业务过程更加高效。依据实际业务,拆分业务阶段,明确阶段的人员安排、职责、标准文件信息等。 用大白话说,就是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由谁去做什么事,做到什么标准,在什么时候完成。 其次是日常事务的标准化。小公司不用搞复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列个工作清单,照着清单做就行。比如公司新来一个同事,具体要做什么事,直接去看清单,依次完成。谁看这个清单,都能明白。 第三点是专业方面,更多是标准化。比如使用工具的统一性,术语上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等。完成一件事的方案一定不是惟一的,但是从公司角度,为了效率和质量,需要统一方向。 另外,流程尽量让每个人都参与,让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工作习惯,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然后在过程中优化改进。千万不要外行指导内行,强制大家执行。 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流程和标准都是手段,来辅助你更好的完成工作。 所以,希望给你启发,把那些不切实际的、复杂的流程删除,保留最简单的但是刚好适合的内容,给团队松松绑。 最后的话企业和员工,原本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提供平台,员工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价值。 正因为如此,所以企业要给员工支付相应的报酬,这和你去超市买个东西是一个道理。 主打一个你情我愿,强买强卖肯定是行不通的。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从诞生到发展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调整公司的各类事项,最终实现标准化。 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有了不同部门,不同的业务,岗位分工也更加细化,管理才有了实际的意义。 换句话说,只有当管理能够帮助团队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时,才有必要把管理作为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创业公司层出不穷的今天,市场上一下子有了无数的老板,这不代表这些人一下子有了绝对的能力,而当了老板,仅仅是因为老板的门槛降低了而已。 这倒不是什么问题,这也是如今行业细分的必然结果。 问题在于这些小老板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老板,从心底认为自己和那些真正的大企业老板一样,甚至有些人都觉得那些大老板还不如自己。 从而带来严重的思维包袱,觉得要有老板的样子。 所以,小公司的管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于是,我们看到,那么多在证明自己多么会管理的老板,在努力地管理公司,并且在享受着当领导的优越感。 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吗? 有的。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且把重点放在发展业务上。 业务能力,才代表真正的水平。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