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玻璃柜上反光的我
我们常习惯以二十四史等汉文正史为纲去研读中国历史,但在正史中,唐以前的云南,只有非常简略的记载:秦汉时,这里曾有个滇国,后来被汉征服;三国时蜀汉南征,以孟获为代表的南中土著服膺于诸葛丞相的个人魅力,最终归化;再后来,五胡入华,中原板荡,爨氏一跃成为云南“土皇帝”——此后直到南诏崛起,爨氏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正史的记载十分单调,历史的细节往往散落在旷野乡间,等着有心人去寻访。云贵高原上,那些适合耕作、居住的平地,被当地人称作“坝子”,譬如云南的陆良县、大理城区,都是“坝子”。云南历史上的爨氏统治时期,与大理段氏草创期的历史,便镌刻在陆良、曲靖坝子的石碑之上——
文中照片均为本文作者现场拍摄
陆良县杜旗堡村,“爨”字标识
曲靖三碑宋以前的云南古碑基本都在滇东北地区,除了著名的“曲靖三碑”外,还有位于昭通的孟孝琚碑。不过,就历史地位而言,“曲靖三碑”在云南,甚至放眼全国,都是文物界、古碑界的老大哥。
“曲靖三碑”包括爨龙颜碑、爨宝子碑、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下文简称“会盟碑”),三碑同于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爨龙颜碑现存陆良县薛官堡村,另两碑现存曲靖一中。
街道右侧为存放爨龙颜碑的院落
从昆明出发去曲靖市区,非常方便,高铁40分钟就到。可我当时从昆明去曲靖,却选择绕道陆良,一来二去,40分钟的路程,足足折腾了4个半小时才到。
原因很简单,就是它——爨龙颜碑。
爨龙颜碑,碑亭正门
在我看来,“曲靖三碑”之中,历史价值最高的,便是爨龙颜碑。
说实话,把40分钟的行程增加到4个半小时,被迫在一路飞驰的车上啃面包,我是有过犹豫的,但在亲眼见到爨龙颜碑的那一刻,还是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
爨龙颜碑,院落入口处
爨龙颜碑院落入口处,隔壁是一家“从头再来”的理发店,本来看完爨碑的我,兴奋异常,应该当场做个发型以为纪念的,但没办法,曲靖一中那儿下午5点关门,所以只能抚摸着自己的短发,继续赶路了……
爨龙颜碑@陆良县清道光年间,金石学大家阮元总督云贵,见到此碑后题跋于其上,称此碑为“云南第一古石”。而我在第一眼见到爨龙颜碑的时候,心中也暗自给了它一个标签:滇中第一古碑。
在我心目中,与此巨碑年代相近而又可同日而语的,乃是吉林集安的高句丽好太王碑。两碑皆立于公元5世纪,一在东北,一在西南,如擎天巨柱,撑起了高句丽与南中爨氏这两段略显边缘化的历史。
爨龙颜碑,全貌
爨龙颜碑的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在书体的背后,则是一段群雄割据,爨氏外奉南朝、内统南中的历史。
爨龙颜生前任宁州刺史,是云南北部的实权人物。他年轻时曾前往刘宋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在皇帝身边任职。在那个交通不畅、车马奇慢的年代,爨龙颜无疑是在首都见过世面的人。回到云南后,他剿抚并用,平定了南中叛乱——此事,也成为碑文中最重要的功绩。
爨龙颜碑,细节
当然,或许是受到南北朝时期社会风气的影响,爨龙颜的后人在追溯爨氏历史时,不忘将自己的祖辈,强行与汉魏公卿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辞章,虽难以令人信服,却让我们见到,南北朝时的地方实力派(很可能是少数民族出身),希望以家谱的方式,融入汉文化的圈层之中。
此碑元明时已见著录,经阮元题跋而身价倍增。当年云南古碑中,属于爨氏家族的尚有爨云碑,可惜乾嘉之际爨云碑不翼而飞,至今下落不明。如今,只剩下爨龙颜碑,独自担起记述早期云南历史的重任。
爨龙颜碑,阮元题刻
爨宝子碑、会盟碑@曲靖一中如果说云南文博圈有什么风水宝地的话,曲靖一中绝对算一处。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小的曲靖一中,独占两处——不夸张地说,一所中学的国保,已经有机会吊打一个省了。
曲靖一中的两座亭式建筑内,分别贮存着“曲靖三碑”中的爨宝子碑和会盟碑。
上:爨宝子碑亭;下:会盟碑亭。
爨宝子碑立碑年代略早于爨龙颜碑,但无论是内容丰富程度还是石碑体量,都不及后者。不过,仅就书法而言,爨宝子碑或许更胜一筹。
同时,爨宝子碑的发现,还有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
爨宝子碑,整体
晚清时的一天,曲靖知府邓尔恒家正在准备晚餐,恰巧邓尔恒经过厨房,看了一眼买来的豆腐,没想,这一看竟然为云南保留一件国宝。原来,邓尔恒发现,豆腐上竟然刻了字!
豆腐上当然不会刻字,这些字,其实来自手艺人用以压豆腐的石板。真相大白后,邓尔恒立马将古碑保护起来,同时还在碑文末尾题写了一段跋语,以为纪念。
许多人知道,清末王懿荣因购买中药“龙骨”而无意中发现商代的甲骨文,却很少有人知道,邓知府因为一块豆腐而发现了云南爨氏古碑!
爨宝子碑,细节(上)与曲靖知府邓尔恒题跋(下)
相对而言,会盟碑的关注度稍弱。两爨碑均享有一套四周不透风的房子,而会盟碑只有一座四处通风的亭子。不过,就历史价值而言,会盟碑同样重要。
公元10世纪初,南诏灭亡,许多人知道,南诏之后长期统治云南的是大理国。但在南诏与大理之间,尚有一段三十多年的历史,可与中原五代乱世相匹敌。最后终结这段乱世、建立大理国的人,叫段思平。曲靖一中的会盟碑,便是记载段思平与滇北各部族会盟情形的石碑。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整体
段思平起兵时,深感需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于是,便在今天的曲靖一带,与滇北的三十七个部族会盟,并力一向,最终统一云南,建立了大理国政权。
会盟碑上的文字,并非正楷,而是笔力千钧的行书。由此,或许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碑中文字,乃是统领兵马的武将段思平,匆匆写就;考虑到立碑时距段思平创建大理国已过去三十多年,或许最初段思平与诸部首领只是在纸张或绢帛上签字画押,而后任大理国王为纪念此事,才找来当初的文书,刊刻于石碑之上。
无论如何,会盟碑完整保留到今天,无疑填补了南诏、大理之间的一段历史空白……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细节
三碑信息【统称】曲靖三碑
【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爨龙颜碑@陆良县薛官堡,爨宝子碑、会盟碑@曲靖一中
【建议参观】从昆明出发,建议租车或包车,薛官堡较偏僻,公共交通很难抵达。曲靖一中的古碑区域与教学区域分开管理,不需进校园即可参观,但下午5点关门,建议至少留足半小时时间参观。
会盟碑,清代乡贤喻怀信题跋
全文完
参考资料:杨莼《三碑点校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