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刚发布财报,弘阳地产后脚再度宣布债务违约。
而弘阳地产此次官宣违约,绝对在预料之中。
毕竟,根据财报数据,弘阳地产的受限制现金短债比只有0.3,流动性异常紧张,相当于是坐在了火山口之上。
不出所料,弘阳地产难逃此劫。
事实上,就财报来看,弘阳地产的各项指标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营收规模同比下降25%,净利润亏损39.4亿元。另外,其“明股实债”的嫌疑愈发明显。
由此看来,弘阳地产在求生的道路上,苦苦挣扎。
再度官宣违约,弘阳地产“躺平”很彻底4月14日,弘阳地产公告称,公司发行的“REDSUN 9.7 04/16/23”本金和应计利息于2023年4月16日到期应付,公司预计不会在到期日支付应付款项。
公告显示,弘阳地产未能在到期日支付债券本金,将构成该票据以及其他美元票据项下的违约事件,而未能在到期日后30天宽限期内支付该笔债券利息将构成该票据项下的违约事件。
也就是说,此次弘阳地产构成了交叉违约。据悉,该票据发行规模为4.55亿元,发行票息9.7%,应于2023年4月16日到期,并于2023年4月17日从港交所摘牌退市。显然,这笔票据的债权人,等不到摘牌退市的这一天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票据的票息高达9.7%,绝对算是高收益率了。然而,高收益率也意味着高风险。债权人或许没意识到,风险终于有一天降临在自己头上。
事实上,弘阳地产热衷于发行高票息美元债,甚至于其发行美元债票息高达10.5%和13%。
如此高的票息,既意味着资本市场对于弘阳地产的信用资质和偿债能力存在一定的疑虑。
如今,弘阳地产再次以身试险。
事实上,弘阳地产的违约事件,早已掀起波澜。
2022年8月12日,弘阳地产公告称,公司一笔美元票据未能于宽限期内偿还本金及利息。
这笔美元债本金为3.5亿美元,于2021年1月14日上市,到期日为2025年1月13日,票面利率7.3%,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最近一期到期付息日为7月13日,宽限期结束日为8月12日。
也就是说,这笔美元债利息,即便是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也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自此,此前一再声称“公司有足够流动性应对债务”的弘阳地产,最终构成实质性违约,惨遭啪啪打脸。
而债务违约的“闸口”一开,便如洪水猛兽般无法阻挡。
2022年9月30日,弘阳地产再次宣布,不会在到期日兑付2022年10月票据所有未偿本金金额及其应计未付利息。
一旦习惯了“躺平”,房企也就没有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而弘阳地产,“躺平”得很彻底。
资金缺口超170亿,弘阳地产如何求生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弘阳地产刚刚发布了2022年财报。
就财报数据来看,弘阳地产2022 年的光景,过得异常艰辛。
数据显示,2022年,弘阳抵偿实现营业收入200.1亿元,同比下降25%;实现毛利润16.7亿元,同比下降67.2%,毛利率下降10.8个百分点至8.3%,毛利和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期内结转的高毛利项目占比下降。
另外,2022年弘阳地产净利润亏损39.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8.8亿元。而巨额亏损的原因,主要由于期内毛利大幅下降且出现了非经常性损益,一方面包含金融资产减值、出售附属公司亏损、投资物业减值等的其他支出高达13.2亿元,另一方面,受到汇率波动导致融资活动出现6.8亿元汇兑损失。
如此看来,在爆雷的2022年,弘阳地产不得不忍受着各种资产减值带来的巨额亏损。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弘阳地产的少数股东权益占总权益比重接近五成,但其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比例却仅有1.4%。
也就是说,巨亏属于弘阳地产的母公司股东,少数股东却几乎为全身而退。这就存在“明股实债”的嫌疑了。
当然,面对行业动荡的2022年,亏损已然不是房企关注的核心问题,能不能平稳穿越周期,才是房企的心病。
而弘阳地产,已经选择彻底“躺平”。
“三道红线”指标而言,进入2023年,弘阳地产的隐患同样巨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弘阳地产的净负债率为81.7%,较去年年底上涨24.7个百分点;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达66.5%,较去年年底提高0.4个百分点。
虽然这两项指标有所恶化,但该数值仍在安全阈值以内。
但是,截至2022年年底,弘阳地产的现金短债比仅为0.3,远低于安全阈值。
根据数据,弘阳地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48.58亿元。
而同一时期,弘阳地产的短期借款规模高达165.6亿元,也就是说,弘阳地产的短债资金缺口,约有120亿元。
要知道,这还没算上弘阳地产今年需要支付的经营性负债呢。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弘阳地产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规模为73.57亿元,其中一年内应偿还58.68亿元。
由此足可以看出,弘阳地产的流动性压力,到底有多大。
如今看来,弘阳地产此次票据违约,或许是必然事件。
而在此后,弘阳地产或将迎来更多的债务违约事件。
在求生的道路上,弘阳地产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