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岛坐落在江苏连云港灌云县的燕尾港附近,离岸大概有12海里远。
这个地方位置很关键,就像是守护我国黄海的守卫者。
这个地方因为天气差、条件艰苦,一度成了冷门角落。曾有四位守岛人先后上岛,但都因难以忍受孤独和艰苦,最长不过13天便匆匆离开。
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过了守岛的重任,开启了这段长达32年的传奇。
32年,在时间的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一瞬,但在这座孤岛上,却浓缩了两个普通人全部的青春和热血,也见证了一个家庭对国家最纯粹的忠诚。
平凡岗位上的伟大坚守1986年7月,王继才初登开山岛,迎接他的是无尽的荒凉与孤寂。
这个岛没水源,全靠下雨时接雨水;没电,晚上只能用暗淡的煤油灯照明;没网,和外面交流得靠一台老式的收音机。
更令人不安的是,岛上鼠患横行,毒蛇出没,时刻提醒着他身处险境。
前几任守岛人短暂的驻留经历,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在他的心头。
最初的几天,王继才几乎夜不能寐。
信息来源:两个人的五星红旗[--王继才、王士花守岛的故事——共产党局网
无边的黑暗,海浪的拍打声,风声的呼啸声,交织成一首令人毛骨悚然的“岛屿交响曲”。
他开始抽很多烟,喝不少酒,企图让尼古丁和酒精让自己麻木,把心里的恐惧感给冲淡。
他甚至整夜开着收音机,用嘈杂的声音填补空虚,对抗孤独。
然而,这些都只是暂时的逃避。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继才逐渐意识到,他必须正视现实,学会与孤独相处,与恐惧抗争。
他清楚,保卫海疆是他的使命,绝不能有丝毫退让。
他开始主动适应岛上的生活,学习如何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如何应对突发状况。
他像一株顽强的野草,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汲取养分,努力生长。
他内心的恐惧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毅和执着。
当初那个上岛时胆战心惊的小伙子,现在已成长为一名地道的守岛人。
共同守护,彼此支撑的力量信息来源:王继才——百度百科
王继才突然离家出走,让他的妻子王仕花既生气又困惑。
她无法理解丈夫为何要放弃原本平静的生活,跑到这样一个荒凉的小岛上“自讨苦吃”。
她带女儿到岛上,瞧见丈夫头发散乱,像个野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王继才试图解释,却无法让妻子理解他心中那份对国家和海疆的责任感。
县武装部领导王长杰部长来访,带来了转机。
王长杰跟王仕花聊起,岛上的往事,尤其是日本侵略时期,开山岛被用作日军登陆的平台,那段时间岛上的百姓生活得很苦。
那段故事让王仕花有了新认识,她开始明白丈夫为何选择坚守,也看懂了守卫这座小岛的价值。
最终,王仕花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辞去小学教师的工作,带着两岁的女儿,来到开山岛与丈夫共同生活。
从此,开山岛上不再只有王继才孤单的身影,而是一个家庭共同守护的阵地。
王仕花的到来,不仅为王继才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也为这个荒凉的小岛增添了一丝温暖和生机。
王仕花上岛后,生活依旧充满挑战。
经常遇到没水没电,台风来的时候也特别常见。在最难熬的日子里,他们全家连续五天只能靠生米果腹。
为了获取饮用水,王继才在岛上挖了雨水窖,并在窖中放养泥鳅,净化水质。
花了三年功夫,他们终于在岛上让一棵树成活了。
困难的环境没能打倒他们,反而让他们变得更团结。1988年,王仕花在岛上临盆,正值台风肆虐。
狂风暴雨阻断了岛屿与外界的联系,王仕花只能在丈夫的帮助下,在简陋的条件下生下了儿子王志国。
那一刻,他们深知,这座小岛不仅是他们的责任,更是他们整个家庭的命运。
王志国在开山岛上度过了他的童年,他亲眼目睹了父母的艰辛与付出,也耳濡目染地接受着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台风来袭时,他和父母一起吃生蚝充饥;在父母巡逻时,他默默地跟在身后,学习辨认岛上的每一个角落。
艰苦的环境,磨砺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对父母的坚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守护海疆的责任与担当信息来源:无怨无悔的坚守--追记“时代楷模”王继才——中国纪检监察报
开山岛位置独特,背后还藏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故事。
1939年,日军曾短暂占领开山岛,并以此为跳板,对连云港和盐城的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屠杀。
王继才夫妻俩始终牢记,保卫开山岛不只是职责所在,更是肩负着一份重大的国家责任。
上世纪90年代,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开山岛。
有人想趁着这个偏远的小岛,偷偷进行一些不法生意,还开出高价想要买下这个小岛的使用权。
面对那笔大钱,王继才果断地没心动。
不法分子恼羞成怒,多次上岛骚扰,甚至对王继才进行人身威胁和殴打。
即便如此,王继才的信念依旧坚定。
他深知,自己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座小岛,更是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除了人为的威胁,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时刻考验着王继才夫妇的生命。
2000年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开山岛。
王继才在巡逻时被巨浪卷入海中,九死一生。
几天后,另一场更猛烈的风暴来袭,为了保护国旗不被吹破,王继才不顾断裂的肋骨,毅然爬上旗杆,将国旗牢牢固定。
这一幕,成为了他守岛生涯中最动人的瞬间之一。
精神传承信息来源:32载 守的是岛更是家——连云港日报
长时间的默默坚守,并不意味着被遗忘。
2011年,王继才夫妇的事迹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得知他们的故事后,送了一面在天安门广场升过的国旗和一个可以移动的钢制升旗台。
这份特殊的礼物,是对王继才夫妇32年坚守的肯定,也赋予了他们更崇高的使命感。
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时代楷模”。
王继才对这份荣誉很低调,他只是淡淡地说:“我打算一直坚守岗位,直到我生命的尽头。”
”这句话,并非一句豪言壮语,而是他32年如一日坚守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内心最深沉的承诺。
2018年7月28日,王继才在执勤岗位上突发疾病,不幸去世,享年58岁。
他的离世,举国悲痛。
他的精神并没有消失,反而像一颗种子,悄悄地种在大家的心里,开始慢慢生长。
王仕花继承了丈夫的事业,仍旧守护着那座开山岛。
尽管关节炎让她行动不便,她却天天坚持升旗,带着游客攀登岛上的636级台阶,讲述丈夫的事迹,把“守岛即守国”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王志国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他心里清楚,父母用一生时间守护着祖国,作为儿子,他觉得自己也有责任继续守护下去。
他积极参与岛上的建设和发展,致力于将开山岛打造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了解王继才精神,学习王继才精神。
2019年,王继才被追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他做的事儿传得挺广,很多人都被他那份劲儿给打动了。
越来越多的“王继才”出现在各行各业,他们或许身处不同的岗位,但都秉持着同样的信念:坚守职责,无私奉献。
王继才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壮举,更成为了大众认可的一种社会态度,一种时代的力量。
开山岛如今已不再是当年的荒岛模样。
岛上现在有电、水了,还新建了码头和住宅。
现代化的设施,并没有改变开山岛的本质,它依然是祖国的海防前哨,依然承载着王继才夫妇32年的坚守和奉献。
笔者认为信息来源:开山岛民兵接过王继才守岛卫国的接力棒:我们都是“守岛人”——海外网
王继才夫妇32年来默默奉献,在普通工作中诠释了非凡人生。
他们的故事,不仅打动了国人,也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他们的信念,不仅是个人层面的执着,更是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深忠诚。
王继才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山岛的故事,还在继续。
一代又一代的守岛人,将继承王继才的遗志,继续守护着这片海疆,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而王继才精神,也将穿越时空,激励着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我们致敬英雄,铭记精神,是因为我们相信,正是这些平凡英雄的默默付出,才构筑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他们的经历总让我们不断向前,他们的意志永远指引我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