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嗜酒如命,退休后工资缩减没钱买茅台,工作人员想妙招解决

岁月如梭织 2024-12-28 09:02:07

引言:

许世友,这位以“酒神将军”闻名的开国上将,在战场上如猛虎般骁勇,在生活中却对酒情有独钟,尤其钟情茅台。即便是离休后,喝酒的习惯依然雷打不动。随着茅台价格的飞涨,他的“酒瘾”也遭遇了经济上的挑战。

“酒神将军”的传奇嗜酒史

他对酒的痴迷,几乎贯穿了一生。无论是身处枪林弹雨的战场,还是在离休后的静谧岁月,酒始终是他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据传,当年他在红四方面军时,团级以上的首长都会配有专门的挑夫,这些挑夫大多负责搬运行李、书报等物品,但许世友的挑夫却别具一格——他们挑的并不是军需物资,而是成坛的酒。挑夫肩负的任务重大却特殊,因为酒对于许世友来说,远远超出了普通饮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让人微醺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挑夫并不能时刻伴随左右,尤其是在战场上,饮酒需求难以保障。对此,许世友另辟蹊径,专门安排了一名通信员,负责为他随身携带酒。这一安排让他在战场上的每一个驻地,都能够畅快地饮上一口,缓解行军途中的疲劳。

有趣的是,当时军中明令禁止饮酒,原因是喝酒可能会导致士兵在战斗中犯下错误。这条禁令在许世友面前仿佛不存在。他不但自己偷偷喝,还常常带动身边的人一起饮酒狂欢。有人对此不满,直接将此事上报总部,要求上级处理这位“酒瘾”严重的首长。消息传到徐向前和陈昌浩耳中,二人却只是微微一笑,并未真正要求许世友停止饮酒。原因很简单:许世友的酒量之大在军中可谓无人能及。他对酒的掌控力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无论喝多少,他始终能够保持清醒,甚至喝完酒后还能高效地指挥战斗。

一次,许世友在战后与部下共饮庆功酒,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所有人必须在空腹的情况下先干一大碗酒,才能动筷子吃饭。有人担心空腹饮酒会让人醉倒,可许世友却大手一挥,说:“你们不用担心,跟着我干就行!”将士们只得硬着头皮喝下去,许世友却是第一个端起酒碗,仰头一饮而尽,随后哈哈大笑,气氛瞬间活跃起来。这样的情景不仅展现了他海量的酒量,更让人感受到他的豪迈与真性情。

许世友与酒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君臣之交”。他从不因为饮酒而误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他总能保持清醒和理智。他的自控能力在军中有口皆碑,连那些质疑他饮酒的人,最终也无奈接受了他的特别“优待”。徐向前甚至幽默地回应那些质疑者:“你有他的酒量吗?”一句话将所有的不满堵得哑口无言。

除了对酒的量有惊人的掌控力外,许世友对于酒的品质也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从不将就,尤其偏爱浓烈的烈酒。在革命初期,条件艰苦,粮食酒成了他的主要选择,无论是高粱酒还是地瓜酒,他都能喝得津津有味。但如果可以选择,他的首选永远是茅台酒。茅台的醇厚香气,似乎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让他一喝便觉心满意足。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喝酒是为了缓解战争的疲惫,而在和平时期,他喝酒则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许世友饮酒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的“大碗豪饮”。不同于寻常人拿着小酒盅细斟慢品,他更偏爱用大碗,一饮而尽。他常说:“这样喝才够味,才痛快!”每次宴席,他都会带动气氛,将士们纷纷被他的豪情感染,即便酒量不济的人,也会硬着头皮端起酒碗,与他对饮。这样的场景,成了无数部下心中难忘的记忆。

在一次战斗间隙,许世友带着部队驻扎在一个村庄。当时,他听闻村中有一家农户私藏了几坛好酒,便亲自前往交涉。农户见是大名鼎鼎的许将军,哪里敢拒绝?立刻取出珍藏的好酒款待。许世友尝了一口后,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随即爽朗地笑道:“好酒!好酒!喝了你这酒,今晚仗打得更漂亮!”果然,当晚他率部取得了胜利。他喝酒与打仗的故事,几乎成了军中流传的“神话”。

茅台涨价,老将军遭遇“无酒危机”

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的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世友也迎来了离休后的闲适岁月。对于这位一生戎马倥偬的开国上将来说,离休后的日子虽然少了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却迎来了另一场意想不到的“危机”——茅台酒涨价。对于嗜酒如命的许世友而言,这场“无酒危机”让他的晚年生活也增添了几分无奈和苦涩。

许世友对茅台酒的热爱是众所周知的。茅台酒的浓香、醇厚,是他多年来最钟情的味道。从革命时期到建国后的每一天,茅台几乎都占据着他生活的重要一角。年轻时,他饮酒以解行军之乏,年老时,他喝茅台成了一种习惯,甚至可以说是生活的必需品。在他离休后,茅台酒却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

离休后的许世友搬进了南京中山陵8号,这是他最钟爱的住所,环境清幽,远离喧嚣。这份平静生活中,也有让他无法忽视的烦恼。此时,茅台酒的价格飞涨,从原来的4元一瓶暴涨到12元一瓶,几乎翻了三倍。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已经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价格,而即便是像许世友这样工资待遇优渥的离休老将军,也感受到了经济上的压力。更让人头疼的是,茅台酒不仅价格昂贵,还因为供不应求而变得愈发紧俏,“有钱买不到酒”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对于许世友这样一个每日都离不开茅台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

当时,根据中共中央的规定,按照北京政治局委员的标准,江苏省计委每月会为许世友提供6瓶茅台酒。这一数量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奢侈的待遇,但对于酒量如海的许世友而言却是远远不够的。每天一瓶茅台几乎是他的固定习惯,而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招待,就需要至少两瓶茅台酒才能撑场面。每月6瓶的供给,显然杯水车薪。许世友每次看到酒柜中所剩无几的茅台,总是忍不住叹气。

为了缓解茅台短缺的燃眉之急,许世友甚至直接派人去了北京向上级求助,希望能够增加茅台的供给。许世友的性格向来耿直爽快,他并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有何不妥,因为在他的认知中,喝酒是自己几十年来不曾改变的习惯,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乐趣之一。他说:“我辛苦了一辈子,晚年喝口茅台不过分吧?”这个看似简单的需求,却在当时成了一个颇具难度的问题。

事实上,1980年代的茅台酒不仅价格高涨,还逐渐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市场上供不应求。一瓶茅台的价格虽标价12元,但在实际交易中却往往翻倍,甚至更高,有时即便愿意多花钱,也难以买到。市场上流行着“酒票”制度,茅台酒需要凭票供应,而许世友的需求显然远远超过配额。没有足够的茅台供应,老将军每日的饮酒习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为此显得愈发郁闷。

离休前,许世友的收入虽然不低,但进入晚年后,面对物价的飞涨,他的工资购买力也大幅缩水。据工作人员透露,许世友的饮酒开销占了他工资的一大半。如今茅台价格上涨,让本就紧张的预算变得更加捉襟见肘。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竟也因为“无酒可喝”而感到苦恼。他曾向身边人抱怨道:“年轻时枪林弹雨都不怕,现在老了,竟被酒给难住了!”

不仅如此,茅台酒的紧缺也让许世友的好客习惯成了问题。许世友一生热情好客,战友、部下和老朋友们常常来家中拜访。他的规矩是,无论如何都要用茅台招待客人,这不仅是他的待客之道,更是他个人的情感表达。茅台的短缺却让他不得不面临艰难的选择——是独自享用,还是将有限的茅台留给客人?许世友最终选择了后者。每次招待客人时,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开两瓶茅台,与来访者痛饮畅谈,而自己则宁愿暂时减少酒量。

“伪装茅台”的绝妙创意

茅台酒涨价后,许世友的日常饮酒习惯成了一道难题,尤其是月供的6瓶茅台远远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作为一位嗜酒如命的“酒神将军”,他绝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自己的最爱,而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了不让老将军的酒杯干涸,也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其中,最具创意也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便是“伪装茅台”。

身边工作人员最早尝试过一种直接的“应急方案”:他们拿普通的酒装进茅台空瓶,希望能暂时“蒙混过关”。当时许世友酒瘾发作,而真正的茅台因为保管人员不在而拿不到。工作人员情急之下,将普通的粮食酒装进茅台瓶,试图先敷衍一阵。结果,他们小心翼翼地把这“假茅台”送到许世友面前,刚倒了一杯,老将军仅仅抿了一口,就将杯子重重地拍在桌上,勃然大怒:“你们糊弄谁呢?这不是茅台!”这一声怒喝,不仅让众人吓得大气不敢出,也充分证明了许世友对茅台酒的执着与敏锐,他对茅台的香气和口感简直熟悉到骨子里。

这一计划失败后,工作人员并未轻易放弃。对于他们来说,许将军每日的饮酒量必须得到保障,否则不仅会影响他的心情,甚至可能影响他的健康。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很快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冒充茅台”,而在于如何巧妙分配稀缺的茅台酒资源,让将军既能喝到真正的茅台,也能让日常招待不失体面。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更为高明的办法:用南京军区西村农场生产的一种粮食大曲,灌装到茅台酒瓶中,专门用于招待客人。西村农场的这款粮食酒因采用优质高粱酿制,香气与茅台颇为相似,虽然品质远远比不上茅台,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难分辨出其中的差异。而真正的茅台,则被工作人员严加看管,专门留给许世友自己饮用。这样的安排既能满足客人们的饮酒需求,也能保证老将军每天都能喝到真正的茅台。

当然,许世友并不知道这个“小把戏”。工作人员将这一做法安排得天衣无缝,每次有客人来访,都会用粮食大曲装瓶并送到酒桌上,而真正的茅台酒始终只供老将军享用。这种两全其美的做法,让本来困扰许世友的“无酒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由于许世友的来客大多是他的战友、老部下或亲近的友人,这些人中不乏懂酒之人。当他们尝到这“茅台”时,不少人也察觉到味道的细微差别。虽然心里清楚这并非真正的茅台,但这些老战友都深知许世友的困境,也明白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他们没有当场揭穿,而是选择了默契地配合,继续高谈阔论、大碗饮酒,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样的情景,每每让宴席上的气氛显得更加融洽而有趣。

一次,一位老战友在饮酒时感慨道:“世友啊,你这茅台的味道好像淡了些。”许世友闻言一愣,随后端起自己的杯子尝了一口,豪爽地一笑:“我喝的可是真茅台,你那瓶可能放久了,跑了点香气!”战友听后也不多言,哈哈一笑,举杯敬酒:“来,反正都是好酒,咱喝了再说!”这样一来,席间的氛围反倒更加热烈。

更有趣的是,有些来访的客人虽然发现了问题,却以为是因为物资紧缺,许世友不得已将茅台兑了水,这才出现了味道的变化。他们不仅没有抱怨,反而更加体谅老将军的难处。有一次,一位前来拜访的老部下悄悄对工作人员说:“别为难老首长了,哪怕是真酒兑了水,我们这些老兵也喝得高兴啊!毕竟能和老首长同桌喝酒,比喝什么酒都痛快!”

而许世友本人对这场“伪装茅台”的默契合作全然不知。他只知道,客人来了,总是喝得尽兴,而自己每日的茅台也从未断过。许世友心情大好,总是招呼大家多喝几杯。对他来说,这份满足不仅来自茅台酒的醇香,更来自与老战友的情谊与共饮的快乐。

最终,这种“粮食大曲充茅台”的做法成了许世友晚年生活中的一个有趣插曲。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无酒危机”,也成为一段颇具人情味的佳话。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智慧与细心维护了老将军的生活习惯,而许世友对战友的真诚热情,则为这场“伪装游戏”增添了更多温暖的色彩。

这样一来,“茅台危机”不仅未能影响许世友的生活,反而在他的身边织就了一幅人情与智慧交织的图景。战友间的默契、工作人员的机智,最终让这场风波化解得既低调又充满趣味。而那一坛坛“伪装”的茅台,也成了老将军豪情万丈、豪饮不止的最佳注脚。

就这样,许世友的家中因为茅台酒而变得更加热闹。无论酒瓶里装的是正宗茅台,还是“伪装茅台”,无论酒席上有多少故事与回忆,每一场宴席的背后,都透露出许世友对战友情谊的珍惜和不舍。他的酒杯里,不仅盛满了陈年的茅台,更盛满了那份历经岁月却依然醇厚的战友情。而茅台酒,则成为这份情感最生动的象征,伴随着这位“酒神将军”,贯穿了他的整个晚年。

结尾

晚年的他虽已远离硝烟,但那一瓶瓶茅台酒,却始终承载着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对战友情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在茅台酒香氤氲的片刻,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些与战友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回到了那个豪情万丈的自己。

0 阅读: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