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雄:让学生站在数字化的肩膀上面向未来

智诚天下校园文化 2024-12-31 15:46:17

在新的技术机遇期,如何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之道已成为当代基础教育人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纵观当下,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正积极拥抱教育数字化浪潮,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厘清技术与教育的道器边界,破解技术赋能教育的时代难题,不断探索教育数字化的健康发展道路,让科学与人文“经纬交织”,共同编织新时代教育的锦绣华章。

明确教育数字化定位:为“提质赋能”和“增效减负”服务

在数字化时代,以人、机、物三元融合为纽带的数实融合新形态正在形成,数字技术也将更加全面地融入和影响教育的智慧化转型过程,促使教育愈加体现出个性化、泛在化、社会化和虚实融合的特征。因而,教育数字化要以新兴技术为主要手段,以信息数据为核心要素,将数字技术、数字思维应用于教育全过程,从而全方位、智能化、系统性地赋能教育,提高教育效能。

在数字与教育的双向奔赴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教育数字化的定位,即数字化是教育发展的助推之器,人工智能仅仅是辅助工具,鲜活的师生才是教育的能动主体。教育与数字是“道与器”的关系,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所以,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我们必须铭记“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化解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冲突与抵牾。

君子不器,善假于物。在教育数字化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有效促进教育的精细化、定制化、个性化,从而实现技术对教育的“提质赋能”和“增效减负”之功效。教育数字化的健康发展路径应以人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个性化发展为目的,从教育的问题出发,从未来的需要出发;以解决问题和变革创新为导向,锐意前行,不断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遵循教育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深耕细作,让技术为育人服务。

厘清教育数字化思路:由“智能管控”向“人文智理”转型

教育数字化的服务对象是师生,其特殊性集中体现为“人”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因此,学校应强调科技赋能、数据驱动、虚实融合等元素,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赋能作用,形成“技术隐身、教育崛起”的校园新样态。数字化的现代校园治理迫切需要提升全体教育人的数字素养,充分发挥数字科技的人文价值,赋能学校体制的科学运行,重塑教育的良好生态,让学校管理乘着数字化之翼,实现从“智能管控”向“人文智理”的转型。

教师是数字化时代学校教育转型的实践者。教师如何超越固有的思想藩篱,调整并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以适应新的教育生态呢?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减少日常重复性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借助数据平台的精准数据开展个性化教学;还可以将教学场景作为突破口,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甚至还可以建立全时空交互课堂,真正“翻转课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德育居于数字化时代学校教育转型的首要位置。教育数字化推动“知识逻辑”中心向“个体逻辑”中心转变。这一变化要求教育要实现数字技术与德育创新的深度融合。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数字技术,营造出全景化、多维度、交互性、浸润式的德育环境新样态;也可以通过智能画像等技术,提高德育供给的精准性、精确性、精细性;还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的深度搜索、跨界融合、知识加工等便利,实现德育资源开发的高效化和共享化。

避免教育数字化误区:防“唯数字化”与“伪数字化”倾向

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教育数字化实践中,我们既要防止有悖教育宗旨的“唯数字化”,又要防止仅将数字化作为装饰的“伪数字化”。

具体而言,“唯数字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管理手段单一化,如钉钉打卡大行其道,微信组群层出不穷,各式APP应接不暇,信息指令重叠复加等。二是管理方式简单化,如唯求结果不问过程,只见数字不见人文,讲求留痕不论实效,监督多多关爱寥寥……这使得数字化技术非但难以提升学校管理效能,反而成为教育管理的“电子负荷”。三是信息传播积弊化,如学校公众号超荷运转,教育信息传播唯功利主义,网络信息安全隐含漏洞,师生网络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等。四是数字手段依赖化,如教师课堂授课“电灌化”、学生学习“机械化”、家庭作业“度娘化”、人际交流“虚拟化”等现象屡见不鲜。

“伪数字化”集中表现为重设施建设轻实践应用,即建而少用、建而不用。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部分教育者对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趋势认识尚浅,数字素养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部分教育者所掌握的数字技能比较薄弱,无法与教育的需求有效融合,导致数字技术与教育实践的“两张皮”现象。一言以蔽之,根源在于一些教育人数字素养缺位,习于旧而难于新,安于常而怯于变。

身为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创客”的我们,应该恪守教育的初心与宗旨,不断探寻“以数化人”的教育规律,让新时代的学生站在数字化的肩膀上面向未来,成为更有竞争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新人类。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杭州二中党委书记)

信息来源: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