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网叔翰 2024-09-24 03:49:32

这两天,看到一张图

曾经不可一世的基金经理,想不到也有今天……

正巧,这几天陆续听到消息,公募基金退薪这事应该要结束了。

据传,两家头部公司都退的差不多了,具体情况也之前传的大差不大,

只不过主要集中在央企背景的基金公司,并没有在全行业推广。

有倒霉的,都离职了还被追讨了一波......

这个瓜刚爆出来的时候,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小作文满天飞。

当时传闻有鼻子有眼的写到“马上要出文件,估计基金经理们要卖房子退钱了”。

还有不少人调侃:“现在把房卖了,恐怕钱还不够吧?”

(最近2年,北上广深很多房子都已经跌掉30%以上)

回头看,从最新爆出的料来看,应该还不需要基金经理大规模卖房子填窟窿。

毕竟都是公司内部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即便是真退,也肯定会给到比较折中、或者温和的方案。

说到明星基金经理,今天网叔再带着大家,再复盘一下。

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现在再也不想相见的基金圈顶流们的最新战绩……

1.0

先来看2021年2月18日以来,一些明星公募基金的业绩和最大回撤。

2021年2月18日这一天非常特殊,上一轮结构性牛市顶点。在那一天的前后,也是很多基民选择入场的时间点。

给1分钟,认真看一下我们这个表格,真的太惨了……

朱少醒在2020年,复盘富国基金过去15年的历史业绩的时候,曾讲过一句话:

“不管是成长性投资还是价值性投资,只要持有两年以上,最后客户挣钱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现在看来,这话要严重食言了。

公募不行,这两年基金代销机构“疯狂”推指数ETF。

我们继续花1分钟时间看一个表格。

其实过去3年多,指数ETF也同样惨不忍睹……只是对公募,很多人已经伤透了心。

2.0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我买的基金什么时候能回本”?

没人能回答,因为市场不可预测。

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历史去追寻点蛛丝马迹……

我们继续看数据,2015年6月那波疯牛被套之后各个基金的回本数据。

先来看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基金:

表现参差不齐,有回本早的,有回本晚的。

朱少醒花了4.3年才回本,而谢治宇只用了4个月,真是神迹,可惜“神”这些年躺得越来越直了。

再看指数的回本情况:

更加触目惊心......

很多指数在2015年那波疯牛之后,到现在都没回本。

并且,这些指数的回本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年和2020年(公募基金其实也一样,也集中在这两年)。

为啥?

答案:牛市来了。2018年是一波小牛市,2020年是一波结构性牛市。

搞了大半天,能力在牛市面前,太微不足道了。

3.0

我们买公募基金,往往会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希望筛选出一个“全知全能”的大神,带我们战胜市场,

在牛市的时候获得超额收益,在熊市的时候……至少能跑赢“银行存款”吧?

而基金公司、以及基金销售渠道,在营销宣传的时候,也时不时有意无意地在释放“这种信号”。

甚至到了牛市顶部,还在疯狂发新基金诱骗散户上车……

而正是因为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最终带来了两个结果:

曾经封神的基金经理,最终一步步走向“身败名裂”;

基民,则是载兴而来,失望而归。

没有神,都是普通人。

没有人能“对抗”周期。

这句话不仅适用投资领域,也适用这个世界的任何领域。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牛逼的人,他们之所以牛逼。归根到底只有四个字“顺势而为”。

《孙子兵法》一共6075个字,其实每个字都在告诉我们成事需要充分评估“天时地利人和”,

成事之前需要“理”顺,顺了,你就“本分”地做你该做的事,最后自然“不战而屈人之兵”。

公募主动基金,不仅对抗不了周期,而且还是周期的“加速器”。

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因为规则所限,只能高仓位运行、不能空仓。

所以,大部分偏成长风格的公募基金,很难“躲过”下行周期,

尤其是急速下坠的那个时间段(很不巧,市场大部分公募主动基金都风格上都偏成长)。

甚至在熊市的时候,比起指数基金,还会加速下行的速度,尤其是那些体量巨大200亿以上的巨型公募。

注意了,这里风格是一个很大因素,如果在熊市时候找一些已经证明过自己的,规模不大,主打防守型基金经理的基金,在熊市也能明显跑赢指数。

当然,有利也有弊,这个“加速器”放到牛市的周期,超额收益就会“嘎嘎”地往上飞奔。

看上一轮牛市主要指数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们的涨幅,就明白了。

最后重温一下,

网叔在2021年1月29号,A股结构性牛市顶部的时候写的一段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