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我国猪肉产量负增长?全球生猪产业发展报告解读!

猪好多 2024-08-22 18:35:04

根据经合组织-粮农组织《2024-2033年农业展望》报告显示,亚洲和拉丁美洲将是未来10年猪肉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全球的猪肉生产、消费、进出口格局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那么,在未来十年,我国生猪产业将迎来怎样的变化呢?

未来10年,生猪生产的变化

根据“经合组织-粮农组织”发布的《2024-2033年农业展望》报告显示,亚洲和拉丁美洲将是未来10年猪肉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而欧洲的猪肉产量预计将下降。

具体来看,到2033年,全球猪肉产量预计达到1.311亿吨,比2021-2023年基期增长7.6%。其中2033年猪肉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亚洲4.8%、拉丁美洲3.8%、非洲3.1%和北美洲2.6%,而欧洲下降3.1%。

在此背景下,我国生猪生产未来10年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虽然没有和上述报告同期的文件,但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2032)》查到,预计到2032年,我国蔬菜和猪肉生产更加稳定,分别保持在8.0亿吨和5600万吨左右。

这可能意味着,未来10年我国猪肉产量或最终迎来负增长。

因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全国出栏生猪72662万头,同比增长3.8%,猪肉产量5794万吨,同比增长4.6%。

严格来说,如果以2023到2032年的跨度对比,猪肉产量确实负增长。但需要考虑2023年的出栏量接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仅次于2014年的7.35亿头,远超出正常年份水平!

而从正常年份来看,通常年出栏生猪约为7亿头,猪肉产量也在5400万吨左右(2017-2018年猪肉产量分别为5368、5404万吨)。

由此来看,2032年预计的5600万吨猪肉产量虽然较2023年有所下降,但较正常年份仍是明显增长。

此外,我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时代,这意味着5600万吨的猪肉已较为饱和,到2032年我国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或有所增长,但结合全球猪肉贸易变化预估来看,我国或逐渐转为猪肉出口国。

未来10年,猪肉贸易和消费的变化

据《2024-2033年农业展望》报告显示,预计未来10年全球猪肉进出口量分别下降5.8%和6.4%。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预计到2033年亚洲的猪肉进口量将下降18.7%,欧洲的猪肉进口量下降15%,而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猪肉进口量将分别增长9.3%、93.8%和28.6%。

毫无疑问,亚洲猪肉进口量的大幅下降和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因为自2008年起,中国成为猪肉净进口国,并在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进口国。

从2008到2023年,中国的猪肉进口量已经连续16年超过出口量,并且年进口量也从37.33万吨增至155万吨。

显然,未来亚洲猪肉进口总量的缩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猪肉进口总量的缩减。实际上,随着我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转型成功,对于进口猪肉已经不再依赖,并且未来随着产业进一步完成高质量发展,有望重新转变为猪肉净出口国。

此外,上述报告中提到非洲和大洋洲的猪肉进口量将分别增长93.8%和28.6%,增长幅度十分之大,我们不乏有对他们适量出口的可能。

再从消费来看,预计到2033年,全球猪肉表观消费量将达1.31亿吨(和产量高度接近),比2021-2023年基期1.217亿吨的消费量增长7.7%。其中拉丁美洲(20.2%)、亚洲(8.5%)和北美洲(8.2%)的猪肉消费量预计将显著增长,而欧洲的消费量预计下降2.4%。

显而易见,尽管当前欧洲占领着“养猪高地”,但未来10年的猪肉产销、贸易都将持续下滑,而亚洲的猪肉产业则蓬勃发展。

但很遗憾的是,未来10年亚洲猪肉消费增长8.5%,大概率并非以我国为主。

目前,亚洲吃猪肉最多的国家分别是中国、越南、韩国。

我国随着经济发展,餐饮也在加速多元化的发展,猪肉消费占比每年都在下降。而越南的猪肉消费量正逐年增加,在经合组织的预测中,越南的猪肉产量预计在2025年达到400万吨,2030年达到470万吨。还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越南或跻身全球十大猪肉消费大国之一。

关于我国猪肉消费趋势的分析,笔者此前的文章有提及,欢迎翻阅。不过笔者认为,对于猪肉消费的变化不必过于纠结,我们无法改变大家对多元化饮食的追求,不如全力做好提质增效、提升盈利水平,落实国家对生猪产业的发展规划,早日成为养猪强国。

我国生猪产业整体发展方向

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3 年印发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显示,计划到2030年,全产业链设施装备、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饲料、兽药、种业、屠宰等产业链科技运用达国际先进水平,生猪全产业链基本实现现代化。

具体来看,预计全国畜牧养殖规模化率将达到 83%,设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机械化率分别达到 70%和 60%,智能装备与数字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此外,在关于建设集约化猪场方面,《规划》还显示,预计到2025年建设完成60个立体多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到2030年建设年出栏10万头的多层立体规模化生猪养殖场150个。

显然,为了尽可能的节约用地,国家鼓励和支持行业因地制宜推广高层楼房养猪养殖技术模式。但这种楼房养猪并非一层层堆上去即可,而是要求其遵循“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流程,实现“供水、供料、供热、供电、通风、采光、监控”等全自动化,集合配种、分娩、保育等一体的生产线,并在粪污处理、生物安全、猪只流通等方面符合高标准。

而展望 2035年,设施农业全面升级,供给保障能力更加有力,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效率、产出质量和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优质化食物消费需求。

此外,对于生猪产业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2032)》还指出:预计到2032年粮食单产水平将比基期提高9.8%,其中玉米、大豆单产分别将达499千克/亩和183千克/亩,较基期分别将提高17.8%和39.3%;展望期内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2%,预计2032年将达7.67亿吨,到期末,我国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将增加到18亿亩左右,其中谷物面积有望达到15亿亩,大豆面积不断扩大到2.01亿亩。

整体上,我国粮食自给率有望提升至88%以上,其中大豆和油料自给率持续提升,大豆产量、自给率分别将达3675万吨和30.7%。毫无疑问,这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望因此极大地减轻饲料粮对外依赖的现状,降低畜养成本,提升综合盈利水平。

最后,笔者想说中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已完成历史任务,接下来主要是向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未来可期,养猪业的红利永远建立在民生保障的基础之上,十分稳固但并不简单。

1 阅读: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