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宋朝是最奇葩的一个皇朝:
奇葩之一:它以落后挨打、从头到尾始终受到外族百般凌辱的窝囊姿态,却成就了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文化盛世,比欧洲文艺复兴还文艺复兴;
奇葩之二:北宋和南宋,最后都以几乎同样的原因埋葬在异族的铁蹄之下,北宋因为“联金灭辽”最后被金国灭亡,南宋因为“联盟灭金”最后被蒙古灭亡,如同魔咒;
奇葩之三:北宋9个皇帝,南宋9个皇帝,两宋18帝,却有4个皇帝提前退休,让位于他人,难道当皇帝是个如此让人避之不及的苦差事?
而其中,最令人费解的就是宋高宗赵构,他活了80岁高寿,但55岁就坚决要求退休,让位于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
一、一系列意外造就的南宋第一位皇帝
世界远没有我们剪辑后那么规整和清晰,偶然才常常是影响世界走向和人生变化的最普遍的原因——或者说,偶然是骤变的唯一的理由。因为,世界从来没有承诺过谁,它一定会按照山高水低的预设来前行,无论何种原因,变才是常态,世界如此,人生如此,朝代如此。
宋徽宗赵佶共生了31个儿子,赵构排行第9,母亲韦氏在美女如云的后宫里地位不算高,赵构也因此不是特别被宋徽宗看好,最好时不过封了个康王,不上不下,不轻不重。
北宋的灭亡尽管有千万种理由,但最大的理由还是与“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关,造成武备空虚,战斗力弱,加上徽宗为了一个收复“燕云十六州”梦想,轻信童贯的窜掇怂恿,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结果引狼入室。
其实,金国灭宋,都是在试探的过程中完成的。开始,宋朝与金国约定灭辽,分工明确,金国攻哪里,宋朝攻哪里,宋朝被分派进攻燕京,结果金国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宋朝的任务却没能完成,金国又只得帮助宋朝一起打燕京,才打下来。这个过程中,金国看到了宋朝军队的孱弱,既然一个气数快尽的辽国他都难打,自己肯定也不经打。所以,辽国一灭,金国就找了个理由,南下攻宋了。
1126年12月,金国攻下了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然后对汴京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烧杀抢掠,将汴京的财物和人口,大量抢掠,俘虏,其中包括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还包括所有的宗室子弟,几乎全部俘虏北去,宗室中唯一一个漏网之鱼就是赵构,因为他当时受徽宗之命,到河北找兵勤王去了。而传说中,人们却说赵构漏网,是因为“泥马渡康王”,全是扯淡。
金国本来只是想抢点财物和人口,就知足了,所以,他们后来就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大楚,让北宋原宰相张邦昌当皇帝,然后就回去了。
1127年5月,在河北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自居的赵构,看到父亲徽宗、哥哥钦宗都被俘虏了,就在身边人的鼓动下,称了帝,是为宋高宗。
二、从白手起家到偏安江南
两宋的皇帝,赵构绝对不是最有名的,也不是最有气场的,更不是最有气节的,但不得不说,他还是算比较有能力的一个。
通过对《宋史》的多年阅读,对宋朝那些皇帝事迹的了解,我愈来愈觉得宋高宗赵构这个人的不易,他得江山的不易,甚至他偏安一隅江南,“直把杭州作汴州”,也不易。
我们知道,北宋灭亡之后,所有的金银财宝,所有的朝廷官员,所有能给哪怕是一点增加威武的朝仪,统统都带走了,要么就是丢失了,留给赵构的有什么?
一个朝廷,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就是人:朝臣,官僚,给官威增势的程序,没了;
另一个就是军队,胡萝卜加大棒,军队就是大棒,北宋灭亡,建制军队都打散了,有的当场当了炮灰,有的回家归了田,有的上山当了匪,没了大棒,光有个自称的皇帝之名,谁听你的?
再有,最最关键的,没钱,没有养官的钱,没有养兵的钱,没了大棒有时还可以雇佣、招安,但没了钱,亲孙子都不会跟你。
所以,在1127年5月1日,21岁的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自称皇帝时的那个帝,实际上就是光棍司令一个,身边人、钱、兵,几乎等同于没有,两手空空,白手起家——更确切地说,那时还没有家。
张邦昌是北宋原宰相,本来就不想、不敢当这个傀儡皇帝,所以金兵一走,他就带着当时还在汴京的那些旧臣僚,投奔赵构。赵构最初的资本,就是这些人。
金兵听说张邦昌不干了,赵构又称了帝,很气愤,就又提兵南下,再次侵宋,要把赵构的草台班子消灭在萌芽之中。赵构只好带着那些人,从应天,逃扬州,逃明州,逃越州,逃杭州,逃温州,从陆路逃到海上,一直逃,甚至把生育能力都逃没了,还是逃。
他就在这个逃跑的过程中,一路逃,一路招收打散的北宋军队,招收在沦陷区反抗金兵的游击队,还有那些落草的土匪,只要你有兵马,来了就收。他又利用这些军队,与金兵对抗,边逃边打,边打边逃,竟然让他积累了与金兵谈判的资格。
1141年,赵构与秦桧合谋,杀了岳飞,取得了与金和谈的条件,与金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通过赔钱、割地、称臣,换来了偏安杭州做一个金国侄皇帝的结果。
赵构心里想的是,既然本来就无权,也无国,不如在金人面前做个矮子,侄皇帝毕竟还是皇帝,总比被人追杀要好,何况偏安,到底还能“安”,就都答应了。
表面上屈辱,但在南宋臣民面前,他还是九五之尊,赚了。
这也是一种能力。
三、偏安的朝廷,矛盾的皇帝
赵构虽然当了皇帝,但其实一直是非常痛苦而矛盾的。
赵构将中央驻地安排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但从没把它当成南宋的首都,杭州只是“行在”,临时驻跸之地,而不是首都,他名义上的首都一直是汴京。
所以,南宋从皇帝到臣民的最高理想就是北伐,打回河南,归都汴京,岳飞《满江红》所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中 “朝天阙”的意思,就是朝拜故都京阙,这是所有人的共同理想,至高理想,但赵构始终没能做到。
赵构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最重要的原因,他得到了那些在抗金过程中成长起来并与金兵死磕过的将领的支持和拥护,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刘锜,岳飞,等等。
赵构能与金兵谈判,坐上皇帝的交椅,最大的原因就是张俊、岳飞他们把金兵打得魂飞魄散,金兵打不下了,才最终决定得点好处算了,不过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赵构必须撤兵,杀岳飞。
其实,赵构并不想杀岳飞,得一个杀名将忠臣的骂名,但与金兵协议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收兵权,将那些前线的、特别是金兵害怕的将领们解甲,召回。因此,赵构杀岳飞是政策的矛盾,决策的选择,杀了岳飞就满足了金国,就能安定,不用再被追杀,不用再担惊受怕。
同时,他也还担心岳飞坐大,他赵宋皇帝最怕的就是武将坐大,岳飞的桀骜不驯又更招了他的忌,“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轻”,赵构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在江山面前,他哪里会舍不得牺牲一个岳飞?
而赵构最大的矛盾,就是国家理想与个人小九九之间的矛盾。
前面说了,国家理想就是挥师北伐,打回汴京。但是,其中却横亘着一个赵构既不能明说,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极为实际而敏感的问题。在与金兵多年的交战过程中,赵构其实是积累了一些很重要的有利的筹码的,因为在将士们的英勇拼杀下,金兵打了一些败仗,在那士气高昂之际,不说“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要说打回汴京,收复故都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岳飞就确实打到了离汴京只有数十里地的朱仙镇,然而,真的打回去了,或者打到金国服了软,真的“迎回二圣”,把父亲徽宗和哥哥钦宗“如愿以偿”地接回来了,那谁是真正的皇帝?!
这就是赵构心里真正的硬伤,真正的矛盾。
四、无可奈何的禅位决断
1162年,55岁的宋高宗以“倦勤”为由提前退休,让位于养子赵昚,自己当太上皇,一边休息去了。
赵构是有梦想的,也是有一定能力的,而皇帝又是天下人没有不艳羡的,那么,他为什么又在如此年轻且身体足够健康的情况下,选择退休呢?
赵构虽然在北宋灭亡之际,主动站出来挑头与金兵对着干,甚至还建立了一个朝廷,与金国形成南北对峙的政权,但不得不说,他这个皇帝也确实当得很窝囊。
谎言说十遍可能还有人信,但说一百遍之后就绝对没人信了,哪怕自己,也不会再相信了。从在应天府称帝以来,赵构就一直以打回中原、迎回二圣的信心鼓舞着满朝文武的士气,也鼓舞着自己的士气。
但是,从1127年立朝以来,35年过去了,还没有一丝要打回去的意思,朝臣们会怎么议论?坊间会怎么评说?他不会听不到。惭愧,是射向胸口的第一枝箭。
赵构不是天生没有生育能力,他有一个儿子,3岁时被政变吓坏了,最后吓死了,无后的痛苦是心口上永远的痛。所以,没有了子嗣,他只好从宋太祖的后代中选了2个孩子接到宫中,当养子抚养,其中就有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琮,后改名赵眘。
建立南宋后,赵构一直以出卖土地、钱帛和尊严为代价,向金屈膝求和,这是他的外交政策,也是他不能明说的投降国策,作为一国之主,他因此而面临的批评和指责很多,加上还杀了一个在朝野间评价极高、影响极大的抗金英雄岳飞,让他在朝野间的声誉受损,所谓秦桧推动杀害岳飞,也不过托词,杀岳飞的主谋是他赵构自己,所以他内心也自然也矛盾和痛苦。
但同时,就在1161年,一个小小的文官虞允文,因为受命到前线犒师,在采石矶临时组织了一场对付金主完颜亮强渡长江的阻击战,竟然把完颜亮打得大败。以前是因为害怕金兵,所以忍辱求和,但一介文官竟然能打败金兵强大的军队,这让赵构对自己的投降政策有了深深的怀疑,加上此时朝中抗金情绪日益高涨,他因此真的累了,“倦勤”了。
皇帝不是什么人都想当的,起码这个时候的赵构就不想当了。
于是,55岁的他,终于将皇位传给了赵昚(宋孝宗),在年富力强,正是干事的黄金时期,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