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秦国出兵韩国,逼迫韩国割让上党给秦国;但上党太守冯亭不愿意降秦,将十七座城池送与赵国,引起秦赵之间长达三年的战争。
赵国并未想到此战拖延日久,综合国力、粮草贮备和外交联盟均准备不足。最终赵国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战争开始,秦国主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赵国军队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国军队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王龁继续率军进攻,攻破赵军阵地,击败赵军,斩杀赵军四名都尉,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军攻占。
因赵军连败,廉颇率军败退至丹河东岸,修筑壁垒,赵军自此怯缩不战,将战争拖成了两军对垒的阵地战。秦国获得巴蜀之地,赵国的综合国力远不如秦国,另举国青壮都在长平,赵国农耕不足,粮草紧缺,国内苦不堪言。因此,赵孝成王对于廉颇畏惧秦军、久拖不决颇为不满,几次派人责备廉颇。
秦国一方面麻痹赵国,防止各国合纵,并争取时间,加强军事准备,以便给赵军以严重的打击;另一方面赵国施行内间计,并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决定用赵括替代廉颇,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能彻底击败赵国、能一战定乾坤,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主将,改命王龁担任副将,同时令军中严守换将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
白起用计,一开始佯装败退,吸引赵军主力追击,秦军伺机将赵军团团围住,并断其粮道;赵军断粮46天后,主将赵括在突围中战死,赵军全部投降,白起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军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认为赵括纸上谈兵的观点: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自称熟读兵法,但从未经历过实战。廉颇认为赵括只知纸上谈兵,不适合带兵打仗。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指挥失误,导致赵军大败,举国青壮尽数被杀。认为赵括并非纸上谈兵的观点:
《战国策》记载,赵括曾跟随父亲赵奢学习兵法,并有实战经验。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并非完全依赖兵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作战计划。秦军在人屠白起指挥下,拥有绝对兵力优势下,也损失惨重,兵力损失过半,根据推算约在25~35W之间。赵括死后,赵军约有40万士兵(包含受伤的),他们并不是战死的,而是因缺粮投降被俘后活埋的。综合分析:
即使赵括有一些实战经验,也不代表他就能完全胜任长平之战的指挥。他的首次对决是常胜将军白起,出道即遇到巅峰,与白起这种高手对决,即使韩信再世,也不一定能赢。
整个长平之战,从最后战损比来看,假如给赵括多一些历练机会,从小怪刷起,打怪升级,假以时日,有成为名将的潜质。
当然,历史不允许假设,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真不要脸啊!小编你告诉我,战国策哪一篇写着赵括有实战经验了?又是哪里写着根据实际情况置顶作战计划的?同样哪里写着白起损失过半是赵括造成的?那你能找到一个真正记载我都算你有理!
已举报内容虚假。
赵括是第一战被坑了,也怪他自己蠢,他以为野战赵军胜秦军并且以此为基础布置的战术,其实该做的他也做了,战术还不错,只是基础错了其他一切都显得扯了
又不是打游戏点鼠标,四十多万人怎么指挥?按万人分都四十多个万夫长!估计赵括还没认全万夫长级别的将领就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