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唯一看走眼的人,两次对老蒋落井下石,老蒋如何处置他?

长江有大中 2024-04-03 08:25:06

蒋介石这一生中看错的人并不是很多,要说其中最离谱的,应该要数何应钦,他曾经官至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一级上将,身为国民党“八大金刚”之一的他是名副其实的蒋介石心腹,但他却始终盯着蒋介石的位置蠢蠢欲动,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两次落井下石,多次暗中使坏,老蒋是如何处置他的?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位痴迷权力的国民党将领。

成为蒋介石心腹

1890年,何应钦出生在贵州兴义,他的祖辈是行伍出身,后来转而经商,但成绩平平。何应钦小时候家境并不好,好在家里人见过世面,坚持要他读书,他成绩很好,1905年还考上了兴义高等小学堂,两年后,贵阳陆军小学在全省征选学生,何应钦和几个同学一合计就去了。

就在他到陆军小学的第二年,清政府陆军部招考留日学生,从小勤奋好学的何应钦拿下了第一名的桂冠,前往日本振武学校求学,而当时,蒋介石也在这所学校就读,比何应钦高了一级。

说起来清政府还主动地推动了革命进程,他们送到日本的学生接触到新思想之后,很快就萌发了反清革命的思想。

孙中山先生创办了同盟会之后,一呼百应,留日学子纷纷追随着他向专制腐朽的封建制度发起了挑战,这些学子中就有何应钦。他被孙中山的人格魅力以及革命理想所吸引,武昌起义爆发之后,远在日本的何应钦果断结束了学业,回到国内紧紧追随孙中山的革命步伐。

然而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革命也是如此。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胜利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

1913年3月20日,奉袁世凯电召北上的宋教仁被刺杀,之后袁世凯猫哭耗子假慈悲,专门发去了唁电,最终事情败露,人们发现刺死宋教仁的正是袁世凯身边的亲信。革命党人怒不可遏,对袁世凯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接连发动了二次革命以及护法运动。

何应钦就是积极参与者之一,但是这些革命活动最终还是没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众多革命党人流亡海外,何应钦只能再次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指挥。1916年,何应钦学成回国,到黔军担任第一十四团团长兼学生营营长,成为了黔系军阀新派的骨干,短短两年时间便担任多个要职,新文化运动中,何应钦也积极参与其中,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他又发起了贵州国民大会,表示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抵制日货。

1921年,何应钦的伯乐王文华遇刺身亡,他也被驱逐出了贵州,郁郁不得志,也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何应钦迷上了权力。

1924年,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国共两党合办了黄埔军校,蒋介石四处招揽人才,作为自己曾经的校友,再加上有过讲学的经验,他邀请何应钦参与到了军校筹建工作当中来。

军校成立以后,何应钦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担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陈炯明叛乱之后,黄埔学生奉命东征,何应钦作为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也参与其中,打出了一番名堂,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何应钦也越来越受蒋介石器重。

如果何应钦能把对蒋介石的 忠诚贯彻到底的话,或许蒋介石下野之后,国民党第一把交椅就是他的,然而他始终没能压抑住自己的欲望,开始寻找机会取而代之。

数次落井下石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留下无尽的遗憾,溘然长逝。国民党内部陷入了一片混乱,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虽然蒋介石手握重兵,但其他人也不是好惹的,对于国民党人来说,内乱危局,近在眼前。

此时何应钦动了歪主意,这是他翻身上位的好机会,只要把握好,就能把蒋介石拉下马来。

当时汪联合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以及阎锡山为首的晋系逼迫蒋介石下野,何应钦认为蒋介石已经四面楚歌,难逃此劫,便在暗中支持桂系。

当白崇禧在会上要求蒋介石离职的时候,老蒋看向了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好兄弟何应钦,但是何应钦低头沉默,一言不发,从此两人之间有了隔阂。

就在何应钦以为逼走蒋介石自己能够借机上位的时候,国民党内部矛盾不断,相争之下只能请蒋介石重新主政。

对于何应钦,蒋介石记恨在心,1928年2月,他趁着何应钦去南京的当口直接前往第一陆军徐州总指挥部,把何应钦的一串官帽都给扒了下来,给了刀子,蒋介石又给了萝卜,委任何应钦为 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何应钦心中惊惧万分,但是对于这种明升暗降,他只能认命。

1930年,国民党派系争斗达到了顶峰,中原大战打响,蒋介石的军队在其他派系的联手征伐之下不断败退,又一个选择摆在了何应钦的面前,是应该挺身而出还是应该袖手旁观呢?何应钦再次选择了后者,对行军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看着军队节节败退,他的心里甚至还有点小激动。

本来以为这次十拿九稳,没想到蒋介石靠着分化人心,拉拢队友的手段挺了过去,稳住了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何应钦暗暗叹气的同时也被蒋介石的手腕折服,开始积极顺应蒋介石的一切主张。

中原大战造成了国家民生的极大混乱,东北军过于关注华北也给了日军可乘之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对我党人员继续围剿,这得到了国民党部分亲日人员的支持,其中就包括何应钦。

何应钦作为曾经留学日本的一份子,对日军是又仰慕又惧怕,但是在民族大义这块,何应钦一直不曾像汪那样越过底线,投靠日军,但蒋介石打定主意要让他背黑锅。

1935年,何应钦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和日本华北驻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何梅协定》,何应钦明白,这么做一定会让他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没有办法,为了表忠心,保前途,只能选择丢掉脸面。

然而张学良却不这么想,九一八事变之后,他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而后蒋介石又让他入陕西和甘肃打压我党,蒋介石还嫌做得不够,亲自前往西安督战,之后便发生了大家熟知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各方态度不一,我党对此高度重视,派出了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西安,希望能够和平解决;国民党内宋美龄、宋子文为首的亲英美派也主张和平解决,然而这个时候何应钦又出幺蛾子了。

眼看蒋介石性命攸关,何应钦满脑子想的都是夺权,什么忠诚,什么仁义,全被何应钦抛到了九霄云外,但是有了前两次的教训,何应钦也不敢轻举妄动,他召集了若干亲日派的将领商议,决心搞出一个万全之策。

众人合计之后,想出了一个完美的计划,那就是打着营救蒋介石的旗号,大举进攻西安,如果蒋介石死于乱枪之下,那就趁势夺权,如果蒋介石没有死,那何应钦也能落得一个忠义的名声。

宋美龄知道这件事之后,怒气冲冲地找上了何应钦,指责他想要借机上位,还说他想要杀蒋介石。

听到宋美龄这么说,何应钦也勃然大怒,呵斥宋美龄:“你只是一个妇人,不该对家国大事做出评判,丈夫和国家的重要性你也看不清。”

宋美龄被气得说不出话来,只能加紧和平谈判。最终何应钦未能如愿,在我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也终于表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经过了这件事,蒋介石算是真正看清了何应钦的真面目,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再一再二不再三,他对何应钦已经失望至极,只不过到了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之后,蒋介石思虑再三,最终还是给了何应钦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的位子,为什么而面对如此不忠不义的何应钦,蒋介石还要如此重用?

暗淡落幕

事实上,蒋介石也想严惩何应钦,但是在那个节骨眼上蒋介石做不到。何应钦在党内的声望很高,单论加入同盟会的时间,蒋介石还要排在他的后边,再加上何应钦曾经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和黄埔系的学生混得很好,如果蒋介石下定决心要搞垮何应钦的话那么国民党内部局势难免会再次动荡,纷乱的时局之下,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并且,蒋介石并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来处罚何应钦,虽然他主张武力攻打西安,每个人都对他的小九九心知肚明,但偏偏何应钦能够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掩盖过去。

最终蒋介石决定温水煮青蛙,他先是把何应钦按在了总司令的位置上,虽然听起来是一个能够号令三军的职位,但是在当时的国民党内部,总司令实权十分有限。

从那之后,何应钦迎来的便是一连串的调令,先是担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接着又以参谋总长的身份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而后,何应钦担任近14年的军政部长职务也被蒋介石的另一个亲信陈诚夺去。

为了稳住何应钦,同时也是为了战局考虑,蒋介石又任命他就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抗战胜利之后,何应钦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参加了日军的投降仪式。

他的心里百感交集,当初和日本人签订《何梅协定》,被国人痛骂,如今蒋介石任命他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接受日军投降,很明显是对他当初背黑锅的补偿。

从受降仪式回来的何应钦以为老蒋不再追究他以往的过错,渐渐放下心来,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1946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成为国防部,国防部中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的职务由陈诚、白崇禧分别担任,而自己则成了一个小小的重庆行营主任,这还不算完,蒋介石之后又派何应钦前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彻底远离斗争中心。

或许是命不该绝,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蒋介石为了分化桂系的实力,免去了白崇禧国防部长的职务,改由这段时间忠心耿耿的何应钦担任。

之后桂系逼迫蒋介石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他希望何应钦担任行政院长收拾国民党内部的乱摊子,但何应钦已经被蒋介石搞怕了,便以“避寿”的名义迁居到了杭州。

蒋介石对他这种态度非常满意,便用拜寿的名义看望何应钦,并且秘密同意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得到蒋介石的指示后,何应钦走马上任,当上了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渡江战役之后,何应钦在广州率领内各个集体辞职,把烂摊子丢给了阎锡山。

本来何应钦打算去美国安度晚年,不再过问政治,但是蒋介石不愿意放他离开自己的视线,三番五次邀请他去台岛,何应钦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家眷奔赴台岛。

这时的何应钦对政治已经心灰意冷,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经难以脱身,果不其然,蒋介石恢复总统职权之后,就将何应钦排挤出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他的政治之路也就此落寞收场。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