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再见!一个老师两名学生,丽水最小学校撤并,有76年建校史

钱江晚报 2020-07-16 23:11:48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伟 文/摄 通讯员 马诗超

丽水缙云县大洋镇木栗村毗邻温州永嘉和台州仙居,是丽水市最偏远的山村之一。

7月15日下午,缙云县大洋学校木栗教学点操场上,53的周曰忠带着9岁男生王旭康和8岁女生王蕾蕾荡着秋千。

一个老师和两个学生是木栗教学点的全部,暑假前,缙云县教育局已经同意该教学点撤并,这个有着76年历史的学校完成了使命。

周曰忠心里有些不舍,这个暑假,他还常会去教学点看看两个学生。“有空就过来转转,给孩子们一些建议,毕竟要融入新学校大家庭了,要提醒孩子们学会与人相处。“

大洋学校校长王加尧说:“我们一直想留住这个历史悠久的学校,为了让几个学生感受到教育公平,政府每年要投入近50万元来培养这几个学生,但,学校终究是没留住,这里留下了我们美好的回忆,我们会记住这里。”

老师留下送别祝福“乘风破浪会有时”

7月15日下午,周曰忠又来到学校,又见到了学生王旭康和王蕾蕾,又到教室里为孩子们上课,又陪孩子们去操场做了游戏……

学校已经撤并两周了,孩子们的最后一课也在两周前上过了。“这次只能算临时最后一课,我怀念学校怀念孩子,总是想回来看看他们。”周曰忠说。

王旭康似乎更淘气了,拉着周曰忠绕着校园走来走去。“老师,下学期,我还要和王蕾蕾同班,老师,我带你去家里摘西瓜吃……”

王蕾蕾比以前黑了很多:“爸爸身体不好,暑假里我都在地里干农活,我长大了,要帮家里做点事儿……”

王旭康(左)和王蕾蕾(右)

木栗教学点有几十间教室,师生三人在二楼右侧一间条件相对好的教室里上课。

与其说是上课,还不如说是谈心。

“孩子们,要进到新学校了,三年级你们会有很多同学,所以你们在暑假里要抓紧多学习,争取跟上同学的步伐……”周曰忠在课堂上讲着,孩子们在课堂上嬉闹着。

“王旭康,你语文成绩要抓紧,暑假不要再贪玩了,你好多字都不会写。”周曰忠微笑着批评道。

“就是,比我大一岁,还和我一样读二年级,成绩还没我好。”王蕾蕾笑着补刀。

“我会赶上王蕾蕾的,我到新学校后还要和王蕾蕾同班。”王旭康说。

三十分钟的师生寒暄式上课结束,周曰忠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告别语: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孩子们,祝福你们前程似锦,有空多回学校来看看。”周曰忠拉着两个孩子说。

毕竟还是少不经事的孩子,两个二年级学生依旧笑闹着,拉着老师去操场荡秋千,离别的忧伤似乎并不存在。

建校76年,最多时有300多名学生

木栗村以前叫木栗乡,2008年木栗乡撤并到大洋镇。

如今的教学点的前身正是木栗乡小学,1944年木栗小学建校,至今已有76年建校史。

一个又一个山区的孩子在木栗小学接受教育后走出大山。

1997年,木栗小学学生人数达到了300多人,这是建校史上的学生人数峰值。

此后,随着城镇化建设,乡里人数越来越少,学生数量也一直在减少。

2008年,木栗乡撤并,木栗小学也更名为大洋学校教学点,此时,学校已经不足百人。

两年前,周曰忠老师调入木栗教学点任教时,学校仅有6个教师和18名学生,除周曰忠外,其他5名老师都是代课老师。

今年复学后,学校只剩下周曰忠和二年级两名学生,木栗教学点也成了丽水市最小的学校。

虽然只有两名学生,但课程不能少。周曰忠身兼数职,教授语文、数学、美术、体育和音乐等课程。

今年暑假前,经学校申请缙云教育局同意,木栗教学点撤并,这一座有着76年历史的学校完成使命。

同学太少不利于孩子成长,只好申请撤并

大洋学校校长王加尧当年就在木栗小学当老师。“木栗小学培养了我,我对学校充满感情。”

王加尧说,让木栗教学点存在,就是为了方便周边山里孩子就近入学。“山里孩子苦,最远的要走10多公里上学。”

王加尧说,他和大洋学校班子成员一直试图留住木栗教学点。“为了几个学生,我们每年要投入近50万元,老师要发工资,保安,厨师都需要开支,每年我们还要对校舍进行维修,添置各种教学设备,这些加起来每年的投入需要近50万元。但为了实现山区孩子的教育公平,我们认为值得。”

王加尧认为,学校不得不撤并的原因主要是招不到老师,招不到学生。“代课老师都不愿意到这里代课,有条件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中心学校读书了,所以学校就越来越小了。”

等到学校只有2名学生的时候,校方提出了撤并教学点的申请并被教育局批准。“两个孩子长期不和同学接触,会弱化他们的社交能力,也会逐渐失去和别人竞争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我们和家长学生做过沟通,他们都同意下学期转镇上的小学读书,所以我们做出了撤并的决定。”

“木栗教学点曾带着山区孩子走出了大山,我们会感恩木栗小学并永远记得木栗小学。”王加尧说。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