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2大财团+正部级央企,中信的背景深不可测!

填鸭报说 2024-07-11 21:50:45

中国正部级央企三巨头,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国铁集团。

今天要讲的是第二家正部级央企,至今在公文里还印着国徽的超级财团,中国四大财团之一的中信集团。

2023年,中信集团在世界五百强排名第71位,光是一级子公司就有175家,中信泰富,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股份,中信建设,中信信托,中信国安,中信招商等等,国家公布的89个行业,中信就涉及了81个。

中信是哪里冒出来的?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从地方到中央都没有钱,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1979年为解决经济建设资金问题,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有了法律支持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

为了让中信有便宜行事的权限,中信成立之初的性质就是国务院直属部级国营企业,可能会和中信经营产生密切交集的部门都向中信委派董事,所以中信董事会有44个席位,背后大多是北京各部委,论性质还是实力,中信都算得上正部级央企。

表面上看中信是无锡荣氏负责的,中信也让这个家族再次登上内地财富界巅峰,荣毅仁和荣智健父子在1999年和2002年先后成为中国内地首富,但是作为中国第一家正部级央企,中信集团的背景绝不是一个荣氏能撑起来的。

为了增强中信的实力,将门之子王军加入中信,王军后来也做到了中信董事长和保利集团总经理,掌舵中信长达11年。

有邓公,叶将亲自点兵 ,荣家在海外的人脉,甚至还有基辛格做顾问,中信集团出生就手执改革开放的尚方宝剑,但彼时虽有改革经济的决心,但是都没钱,就连财政部分期拨付给中信的6亿注册资金也只到位1个亿,国际资本也认为把钱投到当时的中国就是在扶贫,所以中信早期的发展十分困难。

中信的转机发生在1982年,投资10亿元的江苏仪征化纤工厂资金短缺即将下马,中信出手了。

赴日融资

1982年中信通过商野村证券在日本成功发行100亿日元私募债券,期限为12年,年利率8.7%,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在海外借钱,虽然利率高于一般政府贷款,但总算是保住了仪征化纤50万吨化纤原料的年产能。

仪征化纤一期工程于三年后建成投产,到1988年实现利税超11亿元还清这笔贷款,现在这家公司并入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化纤生产基地,和世界第四大聚酯生产商。

这就是仪征模式,后续同样的模式下,中信为中国的电力、能源、交通拉到了数十笔不菲的国际融资,中信顺势成立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为中外双方牵线搭桥,随后创办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又在房改浪潮下进军房地产,开始了中信商业帝国的扩张之路。

中信进入王军时代

1993年荣毅仁上任国家副主席,王军开始执掌中信11年,并将中国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正式改名为中国中信集团。

令港商马首是瞻的大人物·中信香港分部

香港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中信自然不会放弃香港资本市场,执掌中信香港分部的就是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控制的中信泰富,中信香港在国务院的资金支持下,陆续策划收购国泰航空12.5%股份,港龙航空46%股份,收购香港电讯20%股份,中华电力20%股权,西区海底隧道35%股权,石家庄钢铁集团80%股权,还有嘉华银行、澳门电讯、亚洲卫星公司、恒昌企业等重要资产。

中信泰富也是中信旗下最大的非金融子公司,荣智健也在2002年成为中国首富,还是当时香港三个拥有私人飞机的富豪之一。

荣家任务完成·落幕

2009年,因为澳元跌幅超过30%,中信泰富手里90亿澳元的外汇期权巨亏155亿港元,荣智健引咎辞职。

今日中信

2011年中信二次改制成为国有独资公司,并在2014年将中信股份100%注入中信泰富实现境外整体上市。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达人民币113307亿元,整个中信商业版图在全球控股参股企业超过两千家,其中规模最大的子公司还是中信银行,资产超过6万亿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