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打破了“合资速败”论丨人汽

人汽解读吧 2024-10-19 03:38:46

作者:宋家婷

攻守易位,不代表胜负已定。

中国汽车市场还需要合资品牌吗?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合资品牌越来越弱的存在感。继2023年自主合资在市占率上攻守易位之后,合资品牌曾经遥遥领先的营销能力也被攻破了堡垒。

当“红衣绿军”成为北京车展上行走的流量之王,当中国主流车企高管被拽进直播间,当流量之战从中国本土卷到巴黎车展,合资品牌只能在沉默中陷入自我怀疑。

产品是船,营销是帆。失去了这两大基石的合资品牌,被扣上日薄西山、溃不成军的帽子,不算冤枉。然而,没有躺平的努力者也应该被看见。

攻守易位,不代表胜负已定。想办法,找出路才是正解。

合资到底行不行?

我们说过,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分水岭有两点:第一,自主品牌市占率超过50%;第二,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0%。

这两个关键指标在2023年全部实现,今年前三季度又刷新了历史。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191.9万辆,同比增长20.5%;市场份额达到了63.8%,较上年同期上升9.2个百分点。

相应地,合资品牌市占率也就剩下了不到四成。以9月为例,这个被称为“金九”的月份自主品牌基本都实现了增长,合资品牌则几乎全线落败。

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自主品牌零售134万辆,同比增长25%,零售份额达到63.5%,同比增长10.1个百分点;同期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3万辆,同比下降22%。

其中,9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6.5%,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6%,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只剩下5.7%,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回想一下2020年这个关键节点,彼时德系品牌市占率为25.5%,日系车市占率达到了24.1%。这也是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巅峰期。

两三年前我们也提到过问题的核心,主流合资品牌集体拉垮源自于新能源板块的不振,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其整体销量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两年多过去了,除了大众汽车奋起直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其它合资品牌整体销量里依然没有能见度。

截至今年9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连续三个月超过50%,同期常规燃油车零售99万辆,同比下降了22%。前三季度常规燃油车零售844万辆,同比下降16%——是谁失去了市场份额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表现稳定的南北大众也失守了阵地。今年前九个月,一汽-大众被吉利汽车实现反超;上汽大众也被奇瑞超过。

日系车品牌里,本田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下滑幅度超过四成。

没有办法,没有声量就没有销量——这是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合资品牌今年也进驻了社交平台和直播间,但从目前来看,用户的心智已经被遥遥领先的话术占据,合资车企们过于中规中矩的直播营销依旧难以打开局面。

一汽丰田,一抹亮色

如何迎战流量时代的冲击?抱怨不是良策,必须守正出奇。面对合资品牌一片哀鸿,一汽丰田就实现了逆市飘红。

官方数据显示,一汽丰田今年9月销量达到了74112辆,环比增长约3%,同比增长约1%。

其中,全新亚洲龙7月上市后表现抢眼,8月销量逼近万辆,环比暴增78%,9月销量更是达到了11729辆,顺利跻身“万辆俱乐部”。

全新普拉多也不遑多让。上市三个月来销量持续攀升,9月销量达到了2450辆,超出了不少行业人士的预期。相较于国内硬派越野直接对手坦克,与全新普拉多售价相差无几的坦克700 Hi4-T,同期销量也就1196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是一汽丰田连续第四个月销量超过7万辆,也是日系车品牌的历史最高月销量。

一汽丰田是怎样做到逆市翻盘的?

不久前,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视察一汽丰田时的评语,给出了一些答案。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今年一汽丰田既是产品大年也是营销大年。

以两个“大年”为支点,一汽丰田通过清晰精益高效的销售业务架构、业务逻辑以及月度经销商直达机制、F5体制、T40大集团高管担当制、50人现场督导帮扶体制等一系列创新销售战法和有效工作体制,打通了从企业到供应商、经销商的全链条营销通路,加上毫不含糊的全员销售策略推动销售连续突破,并接连赶超了主要竞争对手。

一汽丰田能够逆势突围告诉我们,虽然合资滑落是事实,但更重要的是事在人为。尽过人事才能甘听天命。市场不相信眼泪,那些没有认真打过仗就躺平的合资车企不值得同情。

要赢,就要敢打硬仗!

毫无疑问,一汽丰田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合资速败”论,同样笔者认为,一汽丰田逆风翻盘的个案也说明了几点:

第一、合资品牌还是要找准自己的对手。过去几年,新势力兴起,自主品牌逆袭,各方声量都很大,都将对手指向合资品牌。但是,合资品牌要对标谁?向上打还是向下打,这个问题没理清楚,导致市场目标不清晰,白白失去了主场。

一汽丰田就是想明白了,经济车型优势不能丢,品牌也要持续向上。两条腿走路,才能抵挡自主品牌的夹击。

第二,合资品牌必须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一点要从跨国公司开始,改变过去的思维,把最新的技术和最新的产品第一时间拿到中国市场,而不是海外新品和中国市场产品断层、断代,换言之,中国市场不应再是消化跨国车企老库存的定位。

以一汽丰田为例,今年前九个月一汽丰田累计销售新车53.7万辆,其中,基于TNGA-K平台生产的车型累计销量达到27.6万辆,占据了其总销量的51.4%。

这说明,中国消费者不是不识货,而是合资车企一定要有拿出最新款的诚意和效率。

第三,合资品牌要敢于让出短期利益,敢打价格战。这一点体现在十几二十年前,是合资品牌之间的争斗,现在已经不分你我——我们姑且认为合资与自主之间没有技术上的绝对差距,那么现在应该舍一时小利,奋起一搏追回市场话语权。

一汽丰田就是这样做的。比如,今年9月新款RAV4荣放至高官降达到8000元,其中主销级别风尚PLUS版官方指导价19.98万元,入门级别都市版价格为16.98万元。叠加9月新购用户可再享2.4万元限时权益,合计至高权益达3.2万元。

新款凌放官降最高也达到了2.8万元,主销级别新豪华两驱版更是仅售20.18万元。

今年10月,一汽丰田又针对全新亚洲龙推出了更加优惠的金融政策。置换用户将有机会享受到最高达2.3万元的厂家置换补贴和国家以旧换新补贴。

这些都做到位了,接下来才是营销层面的花式竞争。无论是邀请明星代言还是高层自造IP扩大声量,都只是锦上添花。

不信你看,主打流量的车企都能持续多久?无论是自带流量的华为、小米,还是极氪这样的自造流量机,大多已经归于平平无奇了。

当然,它们还能借助新的产品、新的事件掀起新一波的流量小高峰,但是一如小米SU7那样的泼天流量显然是可遇不可求,更何况成为常态——如果抱着投机的心态做营销,那么距离被市场淘汰也就不远了!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一汽丰田喊出了“不惧内卷,从容应对”的口号。如今看来,这正是一汽丰田对市场竞争的深刻领悟和正确抉择。

当然,一汽丰田只是个案。仍旧在挣扎起落的合资品牌们,能否作出同样的觉悟?这一次,留给你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