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两个人的经历十分传奇,一位是普通农民,一位是纺织厂女工,两人都是草根出生,竟然一跃成为共和国副总理。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两人成为副总理后,依然拿着很低的工资,生活习惯也和原来一样。
陈永贵出生在山西省昔阳县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名长工,5岁那年,家里揭不开锅,父亲就把他寄养在大寨的一户人家,从此他成了大寨人。
陈永贵长大后,为了填饱肚子,只好去地主家里干活,干的都是十分繁重的粗活,经常挨饿受冻,但他的身体却没被压垮,反而练得身强力壮。
陈永贵脑子十分聪明,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还喜欢帮助穷人,慢慢成了穷人里的头头。
解放后,陈永贵一家人经过努力,家庭条件越来越好,有十几亩地和一头牛,成了村里的典型。
村里为了帮助村民扶贫,建立了“好汉组”,组里都是有实力的青壮年,基本每户都有大牲畜。
那些没有大牲畜的农民向陈永贵商量,陈永责带领条件差的农民成立了“老少组”,经过一年的努力,“老少组”每亩收获的粮食竟然超过了“好汉组。
农民们对陈永贵的能力十分赞赏,村支书贾进才也非常佩服陈永贵,决心把大寨党支书的位置让给陈永贵。
贾进才经常说:“我只会说干,脑子没有陈永贵好,也不如陈永贵会说。”
陈永贵觉得自己入党的时间不长,当党支书不适合,于是贾进才到处游说,并找到区委书记和区组织部长商量,领导们认为,贾进才也是好干部,一时犹豫不决。
贾进才并没有放弃这个决定,每次开会都会讲述陈永贵的才能,把大家都说服了,于是陈永贵当上了大寨党支部书记,而贾进才成了他手下的得力干将。
1952年,中央号召各地建设合作社,当时昔阳县刚刚办了两个小型合作社,情况并不太好,由于陈永贵的坚持,县领导同意让陈永贵在大寨实验性地办一个合作社。
第二年合作社获得了大丰收,并向国家卖了3500斤余粮,由于农民们留的口粮少了,很多人家的口粮不够吃,农民们产生了怨言。
县里得知这个情况后,想给合作社返回一些粮食,但陈永贵拒绝了,并带领农民们继续辛勤劳动,终于收获了新粮,度过了难关。
农民们都十分认可陈永贵的硬汉精神,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大寨从一个穷乡僻壤的山沟沟,变成了富饶的粮仓。
1956年,中国兴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大寨成立了高级社,连年获得丰收,成为山西省的先进典型。
1963年8月,大寨经历了特大洪水,七天七夜的暴雨,村里很多房子倒塌,地里的苗几乎全毁光,这一年经历了两次风灾,还有苞冰和霜冻,黄土地上满目苍夷。
县里决定救济大寨,但陈永贵拒绝了,并提出不减少粮食产量,不要国家一分钱。
陈永贵带领农民们拿起铁锹和扁担,日以继夜辛勤劳作,竟然向国家交了24万斤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6万斤,创造了奇迹。
大寨的突出表现,获得了山西省委领导的注意,陈永贵在省农业劳模大会上介绍大寨的经验时,展示了自己绝佳的口才,引起了全省极大的轰力。
年底,时任中南局书记处书记的李清一参观大寨后,激动地表示:“陈永贵虽然是农民,但他身上有强大的魅力,有非凡的指挥才能。”
1964年3月,毛主席到达邢台时,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汇报工作,讲述了陈永贵带领大寨人修田造地的事迹,毛主席非常高兴,并提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
毛主席71岁生日时,邀请了周总理等人到家里参加生日家宴,并郑重介绍了陈永贵,他笑着对陈永贵说:“你是庄稼专家,领导大寨坚持集体化道路,我们要举起这面旗帜。”
1967年5月,毛主席在天安门检阅,陈永贵被请到他身边,两人亲切握手,大寨也成了全国学习的典型。
陈永贵官职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除了担任大寨党支部书记外,还兼任昔阳县委书记、晋中地委书记、山西省委副书记等职。
1975年1月,陈永贵赶赴北京参加第四次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总理接见了他,并认真地说:“这次找你,是要安排人大的事,让你当国务院副总理,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国。”
陈永贵顿时愣住了,他连忙推脱:“总理,我文化水平不行,当不了副总理啊!”
周总理严肃地说:“你是不是共产党员,要服从安排!”
这次会议上,陈永贵被推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农业,陈永贵坚持不迁户口,也不愿意拿国家的工资。
在担任副总理的5年多时间里,陈永贵依然拿的是大寨和昔阳县里的工资,所以工资并不高。
平时陈永贵在公共场合出现时,依然是一副农民打扮,头上围着头巾,非常接地气。
陈永贵被称为“布衣宰相”,人生经历十分传奇,同样有相似经历的还有吴桂贤。
吴桂贤出生在河南巩义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0多岁时,就在远方姨妈家里打杂。
1951年,13岁吴桂贤参加了西北国棉一厂招工考试,但由于体重不够,只好在兜里放些石头,并谎报了年龄,才勉强通过。
1958年,吴桂贤在职工业余学校完成初中学业,第二年由于工作出色,调入闻名全国的“赵梦桃小组”,担任党小组组长。
在工作期间,吴贤桂一直是劳动积极分子,曾多次评为标兵和劳动模范,分别担任咸阳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委员会委员,常委等职。
1969年,吴贤桂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
1974年8月,吴桂贤作为工人代表来到北京开会,周总理找吴桂贤谈话:“有大任务,让你当国务院副总理。”
吴桂贤大吃一惊,连忙拒绝:“不行不行,我干不了。”
周总理表示:“许多事情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的,我这个总理也是在工作中学会的。”
在四届一次全国人大会议上,吴桂贤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纺织部、卫生部和工青妇,她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副总理,也是最年轻的副总理。
虽然当上了副总理,吴桂贤坚持不拿国家工资,每月只拿西北国棉一厂76元的工资。
吴桂贤平时的生活十分简朴,每次政治局或国务院开会时,都只喝白开水。
服务员好奇问道:“吴副总理,你为什么不喝茶?”
吴桂贤笑道:“我不爱喝茶,怕睡不着觉。”
那时干部们开会喝茶都要交茶叶费,吴桂贤能省则省,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宴会时,她也会按照规定交餐费。
由于担任副总理期间的费用很多,吴桂贤的工资相形见拙。
吴桂贤和陈永贵一样,没有完全离开原单位,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两人实行“三三制”,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原单位,其余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
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吴桂贤还是觉得很不习惯,多次申请回到西北国棉一厂。
1981年5月,陕西省委有意把吴桂贤安排到妇联或省总工会工作,但吴桂贤坚持留在西北国棉一厂,担任党委副书记。
回到厂里的当天晚上,吴桂贤也不愿休息,马上就上起了夜班,完成了工作任务。
1988年4月,深圳副市长朱悦宁带队到陕西考察时,深圳外贸集团副总经理李瑞龙提出要去西北国棉一厂参观。
李瑞龙见到吴桂贤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极力邀请吴桂贤去深圳发展。
吴柱贤表示:“我50岁了,又不是大学生,恐怕干不了。”
李瑞龙等人却说:“你有经验,我们要的就是你。”
吴桂贤在丈夫的鼓励下,决定去深圳,担任鸿华纺织印染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生产管理工作。
吴桂贤来到深圳第一天和公司总经理会晤,第二天就千里迢迢飞回了西安,在陕西待了10天,为公司招了技术骨干108人,带头买菜做饭,安排住宿等事无巨细。
公司刚开工时并不顺利,很快遇到合格率不高、坯布短缺等问题,吴桂贤把产品合格率提高至98%,并亲自前往新疆等地采购坯布,由于领导能力出众,半年后升任董事长。
鸿华纺织印染公司是几千人的大公司,在吴桂贤的领导下,利润稳步增长,吴桂贤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老板。
陈永贵和吴桂贤的经历极有传奇色彩,两人不平凡的人生和时代命运紧紧相连。
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们的角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尽职尽责保留初心,没有改变勤劳淳朴的本色。
《党史博采》:吴桂贤 大起大落的人生之路 2007-07-05
《南风窗》:大寨人眼中的陈永贵 2007-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