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如果被高校破格录取会干扰教育公平吗?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6-21 18:44:57

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姜萍,因阿里数学竞赛成绩出众火了,网上也随之而来众多的声音:一种是说姜萍会因为数学成绩出众被国内著名高校破格录取;另一种则是持反对声音,认为开了这个头会引来有权有势家庭花钱买荣誉,从而干扰教育公平。

中国教育自古有一个最大的毛病,晋级渠道太窄。

在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篇文章定输赢,大众也认为比较公平。然而,制约了科技的发展,也造成了“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的困境。至后来,看到了国外教育的好,便引进了西方的学科设置框架。骨子里的科举观念还是很多的,也就出现了当代教育虽然学科开设“多样”,然而,骨子里的教育选材依然是一条“独木桥”。对人才的理解就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门门都得高分数。

这就造成了当代教育的“内卷”,为了提高分数,完全无视学科精神在这个环境封闭的教育平台上已经完全变质:国内的语文教育不是在鼓励大量读书、自由写作,而是背诵一大堆可以说是毫无用处甚至起反作用的糊涂理论,整个受教育过程,国人的认识必须跟着固定答案走,不允许出现与标准答案不同的异样主张。国内的理化生等自然学科,也变异成了远离实验探索,圈在教室里识记“真理”,埋头在卷子里的解题课!全然忘了自己老祖宗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无视了西方科学精神的精髓所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从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开始,西方的学术界就养成了不断挑战权威的科学习惯。甚至于物理天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刚创立不过百年,就有很多方面遭遇到挑战。然而,国内的科学教育却剥夺了学生在实验室里自由探索的双手,把人圈在教材里背书、做题,当成高难度的数学课来上。不得不说,无知得有些可爱。

最可悲的是,那些原本应该博览群书并成为未来文学、思想家的人才,在国内教育界才能得不到认可、培养不说,最终还会沦落为数学或者理化生的偏科生而被中高考淘汰,自始至终才能被埋没。那些原本应该成为国家科技栋梁的人才,自始至终都没进过实验室半步,更没有大量阅读科学书籍而对科学的世界有半点了解并产生兴趣。自始至终,个人才能没能擦出一点火花。诚如韩愈所言“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很多有权有势有钱的家庭把子女费尽心思送去国外受教育的原因吧?当教育已经远离培养人才,只是一门心思在一个死胡同里使劲钻,有能力的谁愿意让子女跟着受累却讨不到半点好处?

一门心思背书、做题,确实可以不断拉高高考的分数,可以说,大众卷得越厉害,高考就显得越有成效。可是,卷得这么凶有一名学生凭借文学才能创作出一部震惊中外的作品了吗?有一个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索的规律,而在科学的世界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吗?除了价值不大的分数,有价值的教育成果一点没有。

姜萍如果破局成功,那么有文学天赋的人为什么不可以凭借自身优秀的文学创作能力被破格?有科学天赋的科学人才为什么不可以凭借科学探索得出的新发现、新创造、新发明被破格?那些绘画、书法、音乐方面的人才为什么不可以凭借惊世骇俗的艺术才能被破格录用?……

那时的教育不再是应试教育一家独大,而是方方面面的人才特长百花齐放。而确保教育公平的,不是誓死捍卫综合分数论人才的教育死胡同,不是把教育体制作死,而是要开放人才招收、录用考试选材方式,高校宽进严出,同时,也要想方设法让整个教育体系的运作彻底放到太阳底下,接受大众监督和认可!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