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4月24日,李井泉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他的家属经过慎重考虑,写了一封信给邓小平,在信中提出希望邓小平能为李井泉证明当年调粮原委,给他一个公正评价,那么邓小平是如何回复的呢?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李井泉其人,为什么他的死会惊动邓小平呢?只因李井泉的经历太特殊了,李井泉是江西临川人,1927年,18岁的李井泉就加入了共青团,南昌起义之后他留在广东丰顺一带坚持斗争。
1930年,李井泉进入了中央苏区,并正式 加入共产党,李井泉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政委办公室秘书长、红军的师政委,在红军时期他的级别是正师级,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初,李井泉被任命为120师358旅的副旅长。
由此可见李井泉在军中地位是比较高的,遗憾是在李井泉没有参加大授衔,因为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李井泉被调往四川工作,后来成为了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在四川工作多年。
李井泉在四川工作期间,为当地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但是有一件事却让四川人民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即在三年困难时期从四川往外调粮一事。
当时新中国遇到了大困难,四川作为富饶之地,承担着支援全国的重任,把省内的粮食运到外省支援,四川很多人不能理解,认为这是父母官李井泉为了讨好上级,为了自己的仕途铺路。
尽管调粮是省委一致的决定,作为时任第一书记的李井泉,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在李井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申再望写信给邓小平,希望中央能有一个正式的评价,题外话,李井泉的儿子之所以姓申,是因为李井泉的老战友没有孩子,他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战友,两家就像亲戚一样来往。
邓小平看到了李井泉家人的信之后,很快就做出了回复,实际上邓小平对李井泉是很了解的,晚年的李井泉还担任过中顾委的常务委员,当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是亲身经历了调粮一事的。
邓小平的回复十分简洁明了,就批示了5个字——“主席有定论”,这个批示有两层意思,一是毛主席对此事下过定论,二是如今遵照毛主席的定论办,那么毛主席对李井泉的定论是什么样的呢?
毛主席曾多次在中央工作会议中评价过李井泉,称他是“只有大公,没有小我”的人,在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纠正了“大跃进”等一系列错误,李井泉在会上作了检讨,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肯定了李井泉的做法、肯定了四川人民做出的牺牲。
在邓小平下了5个字的批示之后,中央办公厅和中顾委的一些同志就到了申再望家中慰问,之后在《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纪念李井泉的文章,指出了李井泉在西南地区的贡献,称他勇于承担责任,光明磊落,坚持原则,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