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标题是“我讨厌自己的女儿怎么办?”。
这个题主是一位母亲想要寻求帮助,她讨厌自己的女儿,但偏爱儿子。她阐述了她的童年,从小她便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但由于当时计划生育,她家里只能生下她一人。丈夫那方极其渴望儿子,一直觉得为此感到遗憾。她的母亲也不喜欢她,尽管她取得了好成绩,也从来不被夸奖,甚至还遭到贬低,觉得她没有一点用处。
通过介绍的背景可以看出来,她从小在一个不被爱的家庭中长大。即使她发展成了她所说的冷漠又敏感。但在内心深处,她是渴望被爱的。
(电视剧《都挺好》剧照)
“讨厌女儿”背后的深层含义
根据荣格的理论,人最原始的内在需求就是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以及自我实现。但这位母亲从小的内在需求便没有被满足,她的个人价值也从不被肯定,她逐渐发展出“爱都是有条件”的信念。
由此我们也可以分析出来,她的内心对父母是有怨恨的,她厌恶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她恨为什么自己作为女生就不值得被爱,就一无是处;或许更极端一点,她甚至厌恶作为一名女性的自己。随着她慢慢长大,思想开始固化,她开始慢慢相信女性或许真的不能有什么作为。其间让我们猜测一下,这位母亲或许也没有太大的成就,因为她的思维已经认为“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和改变终究比不上男性”,她的内心一定是敏感且自卑的。
接下来继续说回正题,由于错误观念的发展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在成年后已经相当牢固。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使其变得跟自己所痛恨的父母一样,潜意识认为自己所生的女儿没有任何用处,即使她知道这是错的。我推测在她的女儿长大之后即使很优秀很漂亮,这位母亲也只能关注到她的缺点。而与之相反,她的儿子会在溺爱与偏见下长大,母亲经常对他说妈妈最爱的就是他,并且我们能猜到这种偏爱会显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然后儿子也会观察到。
不妨猜想一下,在扭曲的观念和行为下成长的儿子将来可能会变成什么样?他可能会恃宠而骄,贬低女性,大男子主义等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是在不考虑父方的影响下,因此不是绝对。但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和思维,很容易代代相传,使其下一代也受之影响,进入这位母亲的恶性循环中:不被爱→缺爱→同化→孩子缺爱。这是很可悲的,他们都曾是天真无辜想要被爱的孩子。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能够找到多种自助的渠道,发展正确的认知和三观,比如心理与哲学书籍,媒体认证的知名权威人士的文章,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等。
(电视剧《都挺好》剧照)
看到孩子就想起了痛苦的过去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母亲或许在潜意识里还存在着这样一个想法:我作为女生在小的时候被嫌弃、被父母厌恶,我的女儿也应如此。我无法对她产生爱,因为每次看见她,我都会看到那个曾经被伤害的自己,我不知道她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可能大家都有听过——丈夫出轨后跟别的女人跑了,留下了孩子和妈妈,这个妈妈在看到她的孩子越长越大,跟她丈夫长得也越来越像。这个妈妈每次看到这个孩子,总是能回想起那个出轨的丈夫,他丢下整个家庭跑了。这种给她造成了巨大心理伤害的事情在看到孩子的时候,会一遍又一遍地重现,她感觉到自己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当然这个例子之中的母亲或许还是爱孩子的,但只是她还没有从丈夫“抛妻弃子”的创伤中走出来,才会有此感受。这个例子与提问的母亲有相似之处——孩子让她们回到了不想要回忆的,痛苦的过去。我们还能进一步分析,问题中的母亲想弥补小时候缺失的爱,而获取的方式就是通过生个男孩来得到丈夫一方的认可。此外,这样有限的爱,怎么还会有余地分给打心底就不喜欢和不认可的女儿呢?
分析到最后,我想问这位妈妈一句:“孩子对你而言是什么?是潜意识获取认可和弥补童年缺失的爱的方式?还是以后依靠的工具?是想要融入所谓的‘每个人都应该生孩子’圈子的产物?还是不求回报发自内心无条件的爱?”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位母亲出现问题的几个原因:
·认为女人不管再怎么努力都比不上男人,注定不被重视;
·父母都不喜欢女儿;
·看到女儿,就想到了从前不被爱的自己;
·童年的自己不被重视、不被肯定,自我价值感低。
最后,我也呼吁所有家长,不管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从出生起就值得被父母爱护,是你们将他们带到了这个世界,还请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自己有可能影响到下一代的心理创伤,或时常回忆起痛苦的过去时,请先去寻求帮助,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疗愈自我。避免将错误传给了不知世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