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将领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

戏志才评历史 2023-01-15 20:24:00

清晚期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太平天国最强大的时候,它以南京为都城,向西拓地几千里。

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果,与其军事将领的优秀素质密不可分。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位,便是忠王李秀成。

在与清军进行的一次守城战中,李秀成见城下青草颜色有些枯黄,于是下令用热汤灌入,随即惨叫声四起。

这场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天京之围。尽管李秀成明察秋毫,计策百出,然而天京之围终以太平天国的失败而告终,李秀成本人也兵败被杀。

“万古忠义”李秀成

李秀成,又名李以文,1823年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著名将领。他多次击败清军的进犯,并主动出击,连破围剿太平天国的大军,清朝对此无可奈何。

李秀成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还是一名卓越的政治家。他与百姓同更始,减轻赋税,振兴商业,恢复经济。

并采用连和策略,与外国势力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军事史、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太平天国中兴的主要人物,被洪秀全封为“忠王”,更亲赐李秀成以手书“万古忠义”。

李秀成多次退让不肯接受,在洪秀全的要求下,李秀成请先给周围的将领们封官加爵,自己才敢接受封赏。

1864年,李秀成在与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作战中兵败被俘,曾国藩劝降不成,于当年8月7日将李秀成杀死,享年41岁。

李秀成的童年经历,和大多数贫苦农民一样十分坎坷。道光三年,李秀成出生。然而家里十分贫穷,史书里说他们一家“寻食度日”。

说得好听一点,李秀成一家是流动给人干活吃饭。说得砢碜一点,“寻食”和乞讨又有多大区别?

所以李秀成一家,就是在这种有活干就干,没活干就乞讨的情况下生活的。除了地区比较固定,和流民也没多大区别了。好在李秀成的舅父是一家私塾的教师,帮助李秀成进入私塾读书学习。

李秀成也知道舅父的期盼与读书的重要性,对学习很上心。因此李秀成不过上了几个私塾,就能识文断字了。

在那个满是文盲的时代,能识文断字的李秀成无疑是多了一项安身立命的本领。他也是太平天国的将军中为数不多的“非大老粗”。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并在广西传教,周围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洪天师”。

因此当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宣布起义后,太平军经过李秀成家时,李秀成就加入了太平军的队伍,成为了一名“圣兵”。所谓圣兵,实际上就是太平军对自己士兵的一种美称。

到了清朝那边,自然是叫他们“贼寇”。

由于有识文断字的能力,属于高层次人才。李秀成加入太平军后很快得到任用,不需要和那些大头兵一样上前线打仗。而是跟随着春官丞相胡以晃理事,做一些文书工作。

李秀成的舞台当然不会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理事上,他卓越的能力很快得到了太平军高层的注意,这个人就是东王杨秀清。杨秀清十分看好李秀成,亲自提拔他为右四军帅,带领太平门外新营。

新营下辖兵马三千人,李秀成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翼王石达开也认为这小伙子能力不错有前途,就在前往安庆抚民的行动中带上了李秀成。有着高尚的德行,加上理事的经验,李秀成做起事来井井有条。

不论是抚民还是修寨,李秀成都是“勤劳学练,不辞劳苦。修营作寨,无不尽心。”太平军的领导们见此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当下委以重任:派他去做庐州长官,并担任二十指挥,掌握更大的军权。

中兴大业

1856年,清朝集合大军围堵天京,并派遣部队攻略太平天国重镇镇江。天王洪秀全急令燕王秦日纲勤王。李秀成跟随秦日纲出战,屡出奇谋。

作战时也是一马当先,为士卒表率。有了这样的臂助,秦日纲立刻击退了进攻镇江的清军。

随后发兵东向,在天京城下击败围城清军。清军退走,分为两军分别屯驻江南江北。李秀成又施奇策,连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经此一战,清军无人不知李秀成之名。

然而危机刚刚解除,太平天国就发生了足以灭亡的内乱——天王洪秀全忌惮东王杨秀清的权势,于当年九月杀死了杨秀清,并大肆清算杨秀清的党羽。

这件事说起来还是很复杂的,洪秀全虽然是名义上的领袖,然而他的合法性是来自上帝。而上帝通过“附身”到杨秀清身上来表达旨意,因此太平天国真正的政权是在杨秀清手中的。

杨秀清凭借“上帝”附身,多次向洪秀全提出要求,将大权控制在手中,洪秀全渐渐变成了一个空有其名的“天王”。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如不立刻采取行动,他的权势只会越来越小,最后完全失去反抗能力。

于是清算开始,太平军趁势劫掠南京城,不少人也趁机杀死仇人。太平军的统治合法性遭遇重大打击。

天京事变死亡人数超过两万人,虽然洪秀全至此成为了政教合一的领袖。但经此一变,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成为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样的好机会,清军当然不会放过,趁势从各个地区反攻,颇有成效。

值此倾危之际,李秀成临危受命,与陈玉成等人成为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李秀成采用围魏救赵的军事策略,攻击杭州、清军江南大营,皆大溃敌兵。

无奈,清军只得撤围金陵转向杭州。清政府试图因太平天国内乱而灭亡之的行动遭到打击。

1860年,李秀成再次率军克服苏、浙。当时清政府赋税极高,大小官员不得公选,以贿赂上级得到官职的官吏,对下当然是大肆盘剥。原本以商业闻名天下的苏州,一时间百业凋敝。

李秀成收复两地后,下令严禁士兵劫掠,违令者斩。然后上报天王洪秀全苏浙的情况。减少赋税的同时借贷给那些从商人员本钱,赚钱后先还七成,让他们任何时候都有本钱。

苏州的商业迅猛地发展起来,比在清朝统治下翻了几番。清朝的官员在上奏时也不得不承认“苏浙陷斯毛贼货番有盛王化。”

对垒湘军

当时清军的腐败与无能,已经是人所共知。抛开训练等因素不谈,光是吸鸦片的清兵,在军队内就不占少数。

因此在起义军面前,官兵才表现得如此无能不堪一击。同治帝也很明白这个问题,但当下扭转清军的习性无疑是天方夜谭。

于是同治帝借地方训练出的军队来对付太平军。最得力的就是曾国藩训练的湘军。这支部队也是李秀成面临的主要敌手。

随着外国列强偏向清政府、太平天国政府架构组织不清、军事目标设定偏差、洪秀全任人唯亲等原因。太平军在去清朝的战争中接连失利。

1864年,曾国荃率领湘军打到了天京城下,开始了围城行动,史称“天京之围”。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二人相差十五岁。湘军一贯都是曾国藩中枢指挥,曾国荃领兵作战。曾国荃是晚清名将,最擅长的就是围困战术。

用如铁桶般的长围围住敌人并消耗,最后一举得志,世人称其为“曾铁桶”。这次围困自然也是曾国荃的手笔。

曾国荃在设置好围城阵势之后,开始进攻天京城了。天京城墙厚,用大炮、投石车之类的武器很难摧毁,于是他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令人挖地道至城墙下,埋上大量炸药,然后点燃炸药轰开城墙。

李秀成在城墙上巡视,看到城下哪里青草颜色异常,就命令手下将热汤浇下,每次都换来一声声的清军惨叫。

原来,挖地道会影响上方青草的生长。青草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就会变枯,颜色就会变化。

李秀成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哪里的青草颜色有变化,就说明这下面有清军在挖地道。这样一来,清军的挖地道计划就泡汤了。

但曾国荃最终还是以此法轰开了天京城。在围城期间明眼人已经看出天京解围难上加难,李秀成也向洪秀全提议转移。然而太平天国后期的腐败与混乱,让洪秀全无法放弃这座最后的京城,也断送了太平天国的最后一丝希望。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死于天京。值此时刻,人心更加惶恐。洪秀全幼子洪天贵福不能亲征,一切政事都交给李秀成处理。此时的李秀成已经很难再上天京城头时刻提防湘军了。

于是曾国荃故技重施,再次在天京城下埋入大量火药。7月3日,清军已经完全占据天京城外各处据点、高地,并修筑好了进攻用的炮台等物,进攻天京的准备已经完成。

7月19日,湘军进攻天京太平门,并引燃了天京城下的火药。刹那间,天京已是天翻地覆,厚重的城墙在巨量的火药下轰然倒塌。

李秀成带领部众出走,于7月22日在方山为清军所得。曾国荃劝降不成,以酷刑加于李秀成之身。李秀成面不改色,在8月7日被曾国藩所杀,享年41岁。

总结

李秀成作为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们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坚韧、睿智等种种优点,他是太平天国一名不可或缺的政治家。

多次打退清军的围城战争,在天京事变这个太平天国生死攸关的关键节点,李秀成挺身而出,中兴太平天国。

大厦将危,谁堪栋梁,李秀成用他的行为回应了这个问题:天下沉浮,我辈担当!他是太平天国不可或缺的军事将领。

李秀成的“忠王”是在生前所封,但在他死后,也没有一个更合适的谥号来彰显他的功绩了。与民更始,休养生息,为天下开太平,这是李秀成一生的真实写照。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