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王”——林一山

简介者 2024-12-29 14:11:43

林一山(1911-2007),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享年96岁。

早年先后考入威海卫英国教会学校、济南中学和北平师范大学。

1936年1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北平师范大学中共中心支部书记。

“卢沟桥事变”后,被组织派回山东组织抗日武装。先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理琪、吕其恩、高锦纯)、第3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总指挥,中共胶东特委常委(书记理琪)兼宣传部部长、胶东特委书记,胶东临时参议会参议长,胶东行署副主任(主任曹漫之),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在1938年初的一次对日作战中,他右手腕被子弹击中,情急之下他用力想甩掉残破的右手时却发现还有一半肌肉连着……

抗战胜利后到东北,相继任中共安东省委书记、安东军区政委(司令员吴瑞林【中将】),中共辽南省委书记、辽南军区政委(司令员吴瑞林)兼军区独立师政委,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辽宁军区副政委(司令员陈奇涵【上将】,书记兼政委张秀山),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秘书长(团长谭政【大将】)。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部长刘斐),中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邓子恢)。

1950年至1982年,任国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副部级)、党委书记。

他长期负责长江流域的规划和三峡工程设计,并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建制)、党委书记,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水利部顾问。

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著有《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林一山论治水兴国》等。

1953年2月初,林一山接到通知,要他准备资料随同毛主席外出并汇报工作。2月19日他随毛主席登上海军“长江舰”,开始了三天三夜的难忘航程。其间:他被毛主席誉为——“长江王”。

在舰上毛主席向他询问了长江洪水的成因,并问及长江流域的气象特点、暴雨区如何分布等。第二天毛泽东又把话题转入了长江流域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个题目上,还对林一山提出了南水北调和兴建三峡大坝的宏伟构想,从战略高度上指出了长江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两个重大课题。

注:

理琪(1908-1938),河南省太康县人,著名抗日英烈。

吕其恩(1911-1979),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区人,后任哈尔滨市市长。

高锦纯(1912-1995),陕西省米脂县人,后任国家粮食部副部长。

曹漫之(1913-1991),山东省荣成县人,后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

张秀山(1911-1996),陕西省神木县人,后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