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国内、海外皆失利、佟湘北“全域跃迁”计划失速

绕车一周 2024-12-17 09:32:25

编辑导语:出口海外市场受到不可控因素影响遭遇重创,而重返smart执掌中国区营销大权的易寒,也并未在国内市场的销量端,为smart带来更多惊喜,离销量目标还存在巨大差距。2024年,佟湘北规划中的smart“全域跃迁”的发展战略难言顺利。

海内、外市场销量暴跌

日前,smart中国营销公司CEO易寒在其个人社交平台隔空喊话,称希望邀请极越一线零售门店员工加入smart中国,并配文“烽火不灭,守望相助”。易寒的这一番表态将smart品牌拉到聚光灯下,极越的“暴雷”事件是12月行业中最大的热点之一,车主、员工、供应商以及股东成为事件中几大受害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就smart品牌的发展现状而言,其本身发展也并非全然乐观。

前不久,11月乘用车数据出炉,数据显示,今年1-11月,smart全球销量大幅下滑,累计销量为4.4万辆,同比下滑29%。在海内、外市场上,smart品牌的发展均遭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在国内市场上,smart前11月,累计销量约2.9万辆,同比下滑25%;

而在海外市场上,1-11月,smart销量1.49万辆,同比暴跌33%。其中,smart最重要的欧洲市场遭遇重挫,从2019年,smart品牌转型为纯电品牌后,其就秉持“中欧双核,全球布局”的发展战略,目前,在欧洲市场上,smart品牌已经在17个国家建立308个销售服务网点和418个服务网点。

而今年下半年以来,smart的欧洲攻势已经近乎停滞,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数据显示,10月,smart欧洲销量47辆、同比暴跌98%。此前的6-9月,smart欧洲销量分别为1731辆、76辆、36辆、40辆。前1-10月,smart欧洲销量1.1万辆,比去年的2.18万辆,同比暴跌49.7%近乎腰斩。

这样的成绩无疑离smart的规划存在较大差距,按照规划,2024年smart国内市场的销量目标为“保5万辆,争6万辆”,以最低KPI来看,现也仅完成58%。

同时,此前,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更曾表示,“面向2024年,smart将在品牌域、产品域、科技域、服务域、企业域等领域更进一步,持续提升运营质效,开创‘全域跃迁’的发展新格局”。而其当前,在销量端就已经陷入核心市场销量大跌的不利处境,战略面临挑战。

“以价换量”难获销量

事实上,极越的暴雷,给国内边缘化的品牌已经进一步敲响警钟,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品牌还与极越相当的,甚至部分高于极越的弱势品牌,都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出清对象。如在极越“暴雷”前不久,国内2022年的新势力销冠,年销量一度超过15万辆的哪吒汽车,已经站上“悬崖边缘”

在已经进入淘汰赛的中国市场,smart迟迟难以打开局面,使其面临更大的淘汰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上的声量,smart在年初还引援“老将”易寒。

而从结果上来看,年初重返smart易寒,并未给smart在国内市场的开拓带来更多惊喜。今年1月8日,从小鹏出走后的易寒,正式出任smart中国区CEO一职,全面负责该品牌在中国的销售和市场营销工作,并向smart品牌全球公司销售、市场及售后副总裁张明霞汇报。

此前,在2019年,吉利收购smart 50%股权时,易寒就曾代表吉利方负责smart中国市场的整体营销业务。

从易寒再次执掌smart中国区营销板块以来的措施来看,smart中国区今年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还是“以价换量”。

今年4月,smart推出降价策略。其中,smart精灵#1的起售价降至15.49万元,和老款相比下降了2.41万元;smart精灵#3起售价为16.49万元,比老款起售价降低了4.5万元。对此,易寒称,“我们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毫不犹豫地选择主动让利用户,让豪华品质走向大众,让新奢出行触手可及。”

但在去年的成都车展上,佟湘北曾明确表示:“为保持smart品牌的高价值,我们不会参与价格战。”

此外,佟湘北还曾称,“以价换量”不符合smart的发展战略方向、品牌的定位、新老用户的利益和期待。“尤其smart是全球品牌,需要考虑的点更多,要保持可持续的全球发展。海外媒体早就知道中国市场价格,如果我们在这边降价,会影响到其他市场一系列的动作,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而从最终结果上来看,即便smart背离了此前不采取“以价换量”措施的宣言,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依然难以带来销量的提升,还曾因此遭到大量车主投诉。

精灵#5“小转大”遇阻

需要关注的是,smart此前在国内主销的两款车型smart精灵#1以及精灵#3定位的都是精致小车,聚焦市场相对小众,这也是smart品牌一直以来的调性。而今年以来,smart做出了品牌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尝试,精灵#5做出了“小转大”尝试。但小车表现不佳,挑战大车市场,smart也遇到阻力。

今年10月27日,smart品牌发展史上最大的车型,smart精灵#5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定位中型纯电SUV,官方指导价为23.99-36.80万元。

在外界看来,这更是smart品牌挑战主流市场的一次尝试,意在挖掘更多潜在消费者。对此,易寒也坦言,“我不能把smart #5做得太阳春白雪。我们不会把它做成一个小而美的产品,对于我来说是回归主流营销的做法,同时坚持smart的品牌基因和调性,这是做好这款车的一个关键。”

同时,对于smart精灵#5“从小到大”的改变,易寒此前也还曾对媒体解释到:“因为一个品牌要持续创新、发展,既要传承经典,又要与时俱进,拥抱更多新需求,新用户。”然而,被smart方面寄予了厚望的smart精灵#5,上市以来的表现还远远未达到smart的预期。

对于新车的目标,此前,易寒曾称,“从我的预期来看,第一阶段,对比smart精灵#1、精灵#3的销量,全新smart精灵#5至少要实现销量翻倍。”同时,其还表示,“作为首发地区,精灵#5将于10月底首先在中国市场上市 ,11月中交付,计划在春节前实现交付过万。”

而以11月零售数据来看,smart精灵#1、精灵#3单月销量分别为2463辆、1126辆。销量翻倍即smart精灵#5销量预期或在2000-4000辆/月。smart中国此前曾宣布,smart精灵#5开售72小时大定达4527台。而11月销量数据显示,smart精灵#5首个完整交付月,销量仅为300辆。

这一表现在smart三款在售车型中销量垫底,而11月的300辆的表现,也意味着其在春节前实现交付过万,难度巨大。从竞争环境上来看,smart精灵#5进入了更加主流的细分市场,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有包括特斯拉Model Y、极氪7X等新老实力派选手拦路,还难以轻松突围。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