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ESG从宣导走向实践,减少碳排放成为共识。打造绿色供应链已是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作者 | 张娅(北京)
从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首次提出ESG这一专用名词计算,今年恰好是ESG概念诞生的第20年。在过去这20年里,围绕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位一体,相关评价指标、披露准则、投资与交易等均已搭建。
从全球范围来看,ESG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推动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破局的关键在于减少碳排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这方面最脚踏实地的践行者。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
随着时间进入2024年,中国的ESG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在政策端,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以及上海、北京、苏州等地方,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文件。
伴随着政策上的顶层设计,中国境内的企业也成为这一理念的重要执行者。尤其是在生产制造环节,无论是节能增效还是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这两年都有不少创新和尝试。ESG报告越来越成为企业的「第二张报表」。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安利湖北工厂宣布完成光伏并网发电,年均有效发电量近300万度,年均减碳量1613.52吨,实现日间清洁供电。安利中国供应链副总裁陈森林把此次光伏并网称为「里程碑」,是安利中国绿色供应链建设的重要一步。
早在2023年4月,安利中国就已经发布碳中和路线图,并承诺将在2038年实现企业碳中和。围绕这个远早于政府要求的时间表的目标,安利在怎么践行承诺?
安利中国碳中和路线图
实践
咸宁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坐拥138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连接京广、京港澳、杭瑞等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这里也是全国道地药材品种最多的产地之一,中药资源普查显示,当地的天然野生中草药占湖北省药用植物总数的46.59%。
2021年,安利大健康智创园落户咸宁,负责生产纽崔莱旗下中草药系列(TCM)产品、以及创新食品和饮料产品。当时尚处疫情期间,但一期工厂自2021年6月奠基,到2022年6月便已经正式投产运营,创下了安利全球建厂新纪录。
实际上,位于咸宁的这座安利湖北工厂还承担着另一个创纪录的重任,即要在2030年成为安利全球首家「零碳工厂」。
为实现这一目标,安利搭建了一套能碳管理系统。系统结合了能源管理和碳管理,能自动采集能源计量数据,捕捉耗能点和异常点,合理管控碳排放。
相对于安利广州工厂的现代化,湖北工厂的建筑设计更有本土化特色,比如镶嵌在厂房和走廊上的中式窗框。这样大面积的长条窗户设计,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结合LED照明,降低能源使用。
安利湖北工厂
湖北工厂还有很多类似的因地制宜设计,比如采用更加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避免资源浪费和频繁维护;在厂房夹层空间进行集中式能源供应,以减少传输消耗;通过工艺改良降低能耗,让生产线布局更紧凑以提高空间高使用率等。甚至,工厂还充分利用湖北冬天气温低的特点,在冬天采取间歇性开启冷水主机的运行模式以节约用电。
整个园区的绿化也是安利绿色供应链的一环。园区透水率达30%,既能循环利用水资源,也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为了减少对地表的干预,园区的建筑依地貌起伏而建,一些老楼也被保留下来进行改建。
「建筑的自然和谐,是湖北工厂可持续发展特色的体现。」陈森林说。
现在,安利湖北工厂的厂房屋顶多了一片深蓝色的「海洋」,由16436平米光伏板组成。据陈森林介绍,光伏组件可承载5400Pa雪荷和2400Pa风压,意味着建筑屋面能承受百年一遇的雪荷载。
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选择了技术难度大的10kv高压并网方式,余电可并入国家电网,提升整体消纳和使用率。由此,工厂可以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实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的均衡,也为最终的零碳目标提供了新的测算依据。
作为一种兼具优化能源结构和经济效益的解决方案,光伏并网发电这两年在各地快速推进。2023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容量216吉瓦,相当于过去4年新增装机总和。
而对于安利来说,随着这次光伏并网的完成,湖北工厂的节能减排体系从内循环进入到了外循环阶段。
可持续
2023年10月,安利湖北工厂获得了湖北省「绿色工厂」称号,目前正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陈森林透露了工厂接下来的低碳减排目标:在2028年完成产能平衡规划,启动绿电、绿证、碳汇策略;2030年,获零碳工厂认证,持续减碳。
除了生产线,安利对产品也提出了绿色目标,即在2025年实现TCM产品线的碳中和。目前,纽崔莱的TCM系列共有12款产品,其中9款在湖北生产,3款在广州生产。去年5月,纽崔莱的蛋白粉全系列产品已经获得了SGS认证,成为其认证的「中国首款零碳蛋白粉」。
陈森林认为,安利团队在SGS认证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经验,TCM系列初步排查计算的数据也论证了碳中和目标的可行性,结合员工、伙伴的绿色行动,以及市场化合作,「我们对实现目标非常有信心」。
不可否认,纽崔莱从植物中提取原材料,让产品具备了低碳的先发优势。
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董刚强博士以牛肉蛋白和豌豆蛋白为例表示,要生产出同样量,牛肉蛋白需要消耗的水和土地、生产资源是豌豆蛋白的20倍以上。整体而言,相较于动物蛋白,植物蛋白获取能够减少高达9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
而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报告,全球范围内,食物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30%。其中动物类产品,包括动物排放、饲料、土地使用变化和能源密集型全球供应链,占食物相关碳排放的近60%。
有机种植则是安利打造绿色产品的另外一环。这指的是在土壤改良、施肥和害虫控制等环节完全使用自然原料,从源头确保植物的天然、纯净与安全的种植方法,对环境友好,有利于维护土壤、环境、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去年,安利中国新增了19个达到有机农业认证标准NutriCert™的种植基地。这是一个针对安利全球非自有农场(包括供应商农场和合作农场)的认证,由第三方实地审查,安利认证,并且每年都会复审一次。此前,安利中国完成这一认证的基地已经有25个,其中13家同时具有国内外有机认证。
安利(中国)董事长兼总裁余放在接受《窄播》采访时曾透露,安利在中国的自有有机农场正在进行最后的选址考察。目前,安利全球四个自营农场均在美洲,中国农场将是安利在美洲之外的第一个自营有机农场。它将成为推动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和中草药现代化的创新基地。
在位于无锡的安利植物研发中心,董刚强和他的团队还在进行更多的减碳尝试。菊花是安利的重点原料植物,通过有机种植可以减少氨挥发排放71.5%,降低氧化亚氮排放29.5%,对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管控意义巨大。科研和产品开发之外,菊花杆的循环再利用等也已进入实操阶段。
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的
旱地菊花种植示范区
跬步
三年前,陈森林从广州到咸宁开启新工厂的建设。作为安利中国供应链副总裁,他要负责全球五十多个市场的产品供应。广州工厂是安利在中国最早投入使用的生产基地,也是目前其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咸宁的工厂建成后,与安利广州工厂形成了互补,预计到2024年产值将达到约5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安利广州工厂在2017年就已入选了国家首批绿色工厂示范名单。在安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兼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彭翔看来,安利的碳中和目标正是建立在这种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彭翔(右二)和陈森林(右一)
在安利湖北工厂光伏发电并网启动仪式上
早在2010年,安利即根据 ISO14064标准,启动了碳基线的盘查,锚定了减碳与可持续改善的重点方向。2021年,安利广州生产基地基线碳排放为4.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基于碳盘查结果以及周密测算和科学部属,安利制定了至2038年实现企业的碳中和的目标。
明年,安利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将升级为《ESG报告》。彭翔透露,新的报告中,安利将首次披露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范围三」,即披露范围从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一)、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二)基础上,扩大到企业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
她表示,目前工作最大的挑战在于联动供应链前后段伙伴。
比如在物流端,2022年10月,京东的首批氢能源物流卡车就已经在安利广州生产基地投入运营,用于广东氢能源示范产业城市群间货物运输。这是安利在国内首次使用氢能源物流卡车。相较传统油车,氢能源物流卡车大幅节约了燃料成本,每辆车每个月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吨。未来,安利还将携手京东将「零碳运输」解决方案推广至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及武汉、成都、重庆等区域。
产品交付方面,安利在持续推进订单包装的轻量化。目前,安利中国有约23%的订单使用循环纸箱,全年减少纸箱使用约420万个,绿色包装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011吨。
「碳只是我们一个抓手和现阶段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彭翔坦承,「从企业成长和发展来看,不只有碳。转型大健康赛道之后,在大健康领域如何做出安利可持续发展特色,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核心出发点。」
绿色可持续实际上是安利「HOPE」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的一部分。「HOPE」由Health(健康)、Opportunity(机遇)、People(人与人组成的社会)和Eco-system(生态系统)四个关键词组成,其中的Health即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可以满足个性化需要的绿色健康解决方案、全产业链的绿色生产及负责任的绿色消费创造出中国的绿色健康之路。
在这家拥有近20多万营销人员的跨国直销公司,可持续也被赋予了更多意义。彭翔认为,「不仅是环保,包括收入、美好生活的获得等,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可持续的领域。这是安利可持续发展中有特色的内容。」此外,在低碳环保公益活动方面的投入,帮助弱势群体共享大健康成果,也都反映着安利对可持续的努力。
历经20年,伴随着争论,ESG从宣导走向实践,各方都越来越务实。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一个更为乐观的未来。由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和国际能源转型学会(ISETS)联合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就显示,超过70%的专家认为中国可以实现「2030年前⼆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目标。与上一年的调研结果相比,受访专家们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的时间预期更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