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种常见药,千万别随便乱吃了!严重可能损伤肝肾甚至死亡

活力源泉养护 2024-12-04 15:50:4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在现今的医疗系统里,针对细菌感染的治疗,抗生素已成为一种普遍且高效的选择。

正因其强效的抗菌作用,抗生素也成为了滥用的对象,许多人对其产生了依赖,甚至随意服用。

殊不知,抗生素如果滥用或误用,不仅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还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威胁生命。

所以,大家要对这种药物滥用的危害、使用原则以及常见的误解有所了解,以警示公众合理、安全地使用抗生素药物。

一、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是什么?

抗生素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对抗细菌方面,它们通过精准地干扰细菌的生命周期活动,有效地遏制细菌的繁殖与生长,从而达成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目标。

而且,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以及新增的磺胺类等不同类型的抗生素,皆有独特机制,应对不同细菌,从而确保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耐药性,即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能力,是抗生素滥用最直接且严重的后果之一。

若抗生素遭到过度使用或不当应用,细菌群体中可能有少数个体因基因突变而发展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这些耐药菌不仅能够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存活,还能通过遗传机制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后代,甚至传递给其他种类的细菌,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耐药菌库。

随着耐药菌数量的不断攀升,往昔能够有效疗愈的感染性疾病如今愈发难以把控。一些常见的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甚至结核病,都可能因耐药菌的出现而导致治疗失败或疾病复发,延长病程,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根据《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2019年因抗生素耐药性感染而丧生的人数竟然攀升至127万之巨。而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一数据仅涵盖了直接死亡案例,实际上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死亡总数更为惊人。

据统计,另有495万人虽然并非直接死于抗生素耐药性,但其死亡却与这一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死亡案例可能涉及到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失败、病程的延长以及并发症的增加等,使得原本可以通过有效抗生素治疗而控制的疾病变得难以控制,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

肝脏作为人体内的主要代谢器官,负责将抗生素分解为更容易排泄的形式,同时也是其解毒的关键场所。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抗生素,如利福平、磺胺类药物等,具有显著的肝脏毒性。这意味着,在长期或过量使用这些抗生素的情况下,肝脏细胞可能会遭受严重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肝脏疾病。

具体来说,肝脏细胞的受损会导致肝炎的发生,伴随着肝酶的异常升高,这是肝脏功能受损的直接标志。在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持续的肝细胞损伤可能引发肝功能衰竭,这是一个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肝脏作为人体的解毒中心,一旦其功能受损,不仅会影响抗生素的代谢,还会干扰其他有毒物质的清除,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加剧肝脏负担,进一步恶化健康状况。

与此同时,肾脏作为抗生素排泄的主要器官,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诸多抗生素,像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于肾脏中的浓度常常颇高,这便使肾脏受损的风险有所增加。滥用这些抗生素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等肾脏疾病,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以及肾功能下降等症状。

长期的肝肾损害不仅会对患者的当前健康状态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增加他们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如持续的肝脏损伤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而肾脏的慢性损害则可能引发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期的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来维持生命。

这些慢性疾病不仅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昂,而且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包括体力下降、工作能力受限、社交活动减少等,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防止以上危害的发生,我们必须加强抗生素的管理,了解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二、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有哪些?

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时,为了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耐药性、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在抗生素治疗期间,保持对它们与其他药物潜在不良相互作用的敏锐警觉至关重要。当抗生素与某些特定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会相互干扰其治疗效果,甚至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

比如头孢类抗生素与酒精同时摄入会引发剧烈的双硫仑样反应,症状包括面部潮红、剧痛、恶心、呕吐等,在极端情形下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头孢类抗生素还可能与利尿剂、抗凝剂等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这些交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疗效减弱或副作用升高,从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其二,遵循疗程,足量足时

为了保证体内药物浓度维持在有效水平,从而达到最佳的消炎杀菌效果,必须确保摄入足够量的药物。

比如一些青霉素类药物需要每6小时给药一次(每日4次),以保持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的时间至少60% ;

这类药物治疗通常需要持续5至7天作为一个疗程,即使病情有所好转,也应足量完成整个疗程,以确保疗效 。

其三,针对特定人群,抗生素使用需谨慎

抗生素的使用必须全面而细致地考虑到,不同人群之间在敏感性和耐受性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比如儿童群体则因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成人大相径庭,需要依据年龄、体重等因素精确调整剂量。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时需特别留意,比如磺胺类,这类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胎儿产生致畸作用,而四环素、土霉素等,它们可能对胎儿的牙齿和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孕妇要慎用。

除了上述提到的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之外,我们还需要认识并澄清关于抗生素的三大常见误解。

三、对于头孢的3大误解分别是什么?

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广泛地使用和一些公众认知的不足,许多人对于这类药物存在一些误解。

误解一:抗生素等于消炎药

普遍而言,抗生素常被不少人误认为是能够治愈所有类型炎症的“灵丹妙药”,这其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真相是,它仅对细菌性炎症奏效。炎症,作为身体对各类刺激作出的保护性反应,其成因颇为复杂多样,涵盖了细菌感染、物理性伤害、化学物质的刺激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等多种情况。

而抗生素,作为一类针对细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或破坏细菌的结构来抑制或杀灭细菌,从而达到消除由细菌引起的炎症的目的。

对于非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情况,诸如由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的无菌性炎症,以及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导致的炎症,抗生素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治疗效果;所以,将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不仅可能导致药物的滥用,还可能延误对其他类型炎症的正确治疗。

误解二: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在抗生素应用方面,许多人持有一种错误观念,即认为使用的抗生素种类越多,控制感染的效果就越好,然而这种看法并不准确。现代医学通常并不推荐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因为这种做法可能带来多重风险。

比如,左氧氟沙星作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延长心脏QT间期的潜在效应,而胺碘酮同样具备这一特性。当两者联合运用时,QT间期延长的风险将显著增加,从而可能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等严重心律失常症状。

同样地,阿奇霉素与氯霉素等药物合并使用时,也可能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加剧不良反应的风险。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肝功能异常等症状,特别是在未充分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及患者耐受性的前提下,这种风险尤为突出。

误解三:发烧就用抗生素

发烧,作为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常见反应,常常被误认为是细菌感染的“信号”,从而引发抗生素的滥用,但发烧并不一定意味着细菌感染。事实上,许多病毒感染,如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都可能引起发烧。对于这类由病毒引起的发烧,使用抗生素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因药物的副作用而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

所以,在面对发烧时,患者应首先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并及时就医,通过医生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病因,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在必要时,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适当的抗生素,但绝不会仅凭发烧这一症状就盲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其滥用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无论是细菌耐药性的形成,还是对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都提醒我们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保持谨慎。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遵循科学的治疗原则,既能有效控制感染,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长期健康风险。

对于患者而言,了解抗生素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是确保健康的关键。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9-01-25

2、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掌握科学用药,避免抗生素滥用.健康必读 . 2024 (27)

3、抗生素的滥用与合理使用. 方芳;张勇.中国保健营养,2013(02)

4、滥用抗生素 有一半药原本不用吃. 朱建平;苏丹婷;李晓明.健康博览,2007(0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