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苏幕遮》,范仲淹的乡愁,梅饶臣的春愁,一缕相思化作酒

靖儿爱诗词 2024-07-18 04:28:29

苏幕遮又名《古调歌》、《鬓云松》、《云雾敛》等。原唐玄宗时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幕,一作“莫”或“摩”。这个曲调源于龟兹乐,本为唐高昌国(高昌故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东)民间于盛暑以水交泼乞寒之歌舞戏。中唐高僧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亦同‘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

本词牌为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下片各七句,均为第二、第四、第五、第七句押仄声韵。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这首词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苏幕遮·怀旧》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之景,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词人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消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赏析】这首词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至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之间,当时周邦彦一直客居京师,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作此词。

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思乡的情怀往往借助作家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乡景物来表达,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正如此,它以荷为媒介,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念。

这首词主要抒写词人的思乡之情,风格清疏明丽,自然清纯。其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而向荷花娓娓道出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构思尤为巧妙别致。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又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它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与词人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这在周邦彦以雕饰取胜的词作中当为别具一格之作,陈延焯称赞此词“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词人这份恬淡的胸襟不正是故乡“天然去雕饰”的荷花所赋予的吗?

《苏幕遮·草》•梅尧臣(宋)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赏析】关于此词的背景,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乐府·咏草词》云:“梅圣俞在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草词》‘金谷年年,乱生青草谁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云,欧公击节赏之。”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

此词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词人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他的身世之感,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苏幕遮·送春》•高鹗(清)

日烘晴,风弄晓,芍药荼醾,是处撄怀抱。倦枕深杯消不了,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

絮从抛,莺任老,拼作无情,不为多情恼。日影渐斜人悄悄,凭暖栏杆,目断游丝袅。

【赏析】词的上片先勾勒出一幅春日清晨的温馨图景,再注意到满园盛开的芍药与荼醾,然后直点出词人对残春的不同态度;下片先展现出词人坦然面对生活变迁、时光流逝的心怀,结末描出一幅日影西斜、人迹渐稀的宁静景象。全词写得新颖别致,艳丽多姿而又不落俗套,词人与这即将逝去的春日达成了一种和解。

此词抒写了作者对春归的看法。眼前春光明媚,春花撩人。而“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一任絮飞莺老,“拼作无情,不为多情恼”。全词写得新颖别致,艳丽多姿而又不落俗套。

《苏幕遮·春晓》•张先(宋)

柳飞绵,花实少。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斜日两竿留碧草。马足重重,又近青门道。

去尘浓,人散了。回首旗亭,渐渐红裳小。莫讶安仁头白早。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

【赏析】上阕通过描绘柳绵飘飞、春花渐少的景象,以及江南曲调的清婉,营造出春末的氛围。“斜日两竿留碧草”进一步点明时间,“马足重重,又近青门道”则暗示有人即将远行。

下阕写行人离去后尘埃渐浓,人群散去。回首望那旗亭,佳人的身影逐渐变小。最后感慨不要惊讶潘岳头发早白,就算老天有情,也终会老去。整首词抒发了时光流逝、离别相思的愁绪。

《苏幕遮•本意》•金庸

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千万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

【赏析】《苏幕遮·本意》出自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这首词是《天龙八部》第二册的回目名,其内容与小说情节紧密相关,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小说中的英雄气概和情感纠葛。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个豪迈洒脱的乔峰英雄形象,下阕则表达了英雄的悲壮和无奈。整首词既有柔情蜜意,又有慷慨豪情,背景宏阔,意象奇诡,豪气干云。

“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 这里表明英雄身处胡汉恩仇的复杂局势之中,其内心的纠结和痛苦无人能懂。他深知胡汉之间的矛盾难以轻易化解,而自己在这其中的努力和挣扎往往不被完全理解,这种不被世人全然领会的无奈使他倍感孤独。

“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 英雄独自站立在雁门关的绝壁前,周围一片寂静,无人相伴。绝壁之上无字可留,仿佛暗示着他的心声无处倾诉,他的抱负和情感难以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只能默默承受这份孤独和悲壮。

整首词所营造的氛围,以及英雄在江湖恩怨、民族大义中的艰难抉择和无人共鸣的处境,都深深体现了他的孤独与悲壮。

总结

苏幕遮这个词牌,上下片结构相似,在写景、抒情的安排上较为灵活,但整体上有呼应和递进的关系。其风格多偏向于婉约、抒情,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离愁别绪、思乡怀人等情感。其节奏明快,语言优美,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艺术感染力。

不同词人创作的《苏幕遮》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

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主要表达了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情感深沉而真挚。

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侧重于描绘夏日的清新美景,透露出对自然的喜爱和淡淡的乡愁。

梅尧臣的《苏幕遮·草》通过对草的描绘,抒发了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有些词人可能在《苏幕遮》中表达爱情的相思之苦,有的则可能借景抒情,抒发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困惑,还有的可能展现出闲适自在的心境。总之,每位词人会根据自身的经历、心境和创作意图,在《苏幕遮》这一词牌中融入不同的情感,从而使每一首作品都独具韵味。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