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自浙江嵊州,自小就显得比同龄人安静,爱读书,喜欢书画。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女性,既要忙于工作也要操劳家庭。虽有坚持写写画画,但断断续续不成体系。后因巧合的机会,决定向福建泉州的张老师(张聪明)学习行草书,自那以后便走上了专业的书法训练,保持临创的日课,在名师的指导下,两年后,第一次参加国展,信心不足的她,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创作了一件八尺作品投稿。数日后便收到了面试的通知,面试不久,在网络上看到自己入选的通知。她感到幸运,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付出给予了肯定,这位入选者是————嵊州马欢欢老师
书友认为马老师通过两年训练就能入选国展,主要是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她有国画的基础,对色彩和线条很敏感,纸张的选择,印章、款字的位置,整体“方向”“空间”的把握要强于同时学习书法的书友。另国画中笔法同书法中笔法有很多是相通之处,因此上手很快、手感好。
第二就是,专注力特别强,展赛的前期,避免影响自己备战,便向单位要求减少了部分工作量,一心备战,因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第三就是得名师的指点,张老师自己是写王(王铎)的高手,又有展赛经验,在学字法和章法时,有意无意间引导大家到创作中去,让学员提早的感受临创的转换重要性。
现在的国展,行草书字径的比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国展中基本上是大字为主。马老师平时训练时,多用长锋作大字,她写怀素写张旭, 更喜王铎的自由奔放,用五彩的墨色去晕染,在跌宕起伏中纵马奔驰。马老师选择王铎作为主要的取法对象,并能结合自己的思想去表达创作时的情绪。
马老师有她自己的临创思路,她并不是传统的看字临帖,一字一临。为了更加系统和深入,通过归类法,将“王字”的偏旁部首进行归类,结构相近的字进行归类,同字异写进行归类。既能解决笔法字法的问题,临摹时就能走做到举一反三。章法上她也用同样的方法,区域的墨色变化进行专项训练,行与行,列与列,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摆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马老师这件入展作品,采用竖有列横无行的表达方式,字径16公分,写南北朝谢灵运的诗句,六行来呈现,“王字”的风貌很明显。十三届国展“王字”比较流行,但马老师这件作品,“跨度”上要更加抢眼,粗细的对比,大小的对比,墨色的丰富性,连笔和长线条的运用,可谓是把“王字”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马宗霍《霎月楼笔谈》评论说:“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其势而势若不尽。
这件作品六行,气息连贯,字字欹侧,做到了笔不同向,字不同式,如江河之水,山间瀑布,全篇的贯通,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笔墨翻腾,既有明清的趣味,又有当下的时风。
有几个字,书写速度过快,略有草率之兼,但细细的审读,其起承转合还在规矩之内,字字攲侧险中求稳,但经过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呼应,却又显得协调自然。这种“熟中生”“生中熟”的创作理念,可能是马老师刻意追求吧!
更可喜的是马老师为人谦逊,从不以书法家自称,认为这个“家”字,怎担当的起!
不久前,她在家人的支持下,马老师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创办了一个公益的书法学习场所———茂漪书院,得到了当地文化界的认可,省书协主席赵雁君也给予了高度的褒奖。茂漪书院成为当地书法爱好者的一个好去处。为马老师这种奉献精神,给予点赞!
马欢欢老师介绍
马欢欢、女、浙江嵊州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
入展获奖: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全国第五届草书展入展;全国第六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入展;2021年“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入展前40名;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