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天凌晨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入驻“天宫”,和神十八乘组来了一个太空会师合照。
而这张合照,集齐了70、80以及90后,此次登上太空的三名宇航员分别为蔡旭哲、宋令东以及王浩泽,蔡旭哲执行神舟十四号的飞行任务。
而宋令东和王浩泽则是“新面孔”,不过令人激动的除了两人都是90后外,更令人骄傲的是这位第三名中国女航天员。
人们好奇,这位90后女孩,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聚光灯下,触碰星辰大海的?
早期的梦想种子
1990年,王浩泽出生于河北滦平,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资源,关于她童年经历的描述不多,但“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标签,足以勾勒出她早期的学习状态。
天赋,是很多人解读王浩泽成功的第一关键词,她对理科,尤其是物理和化学,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理解力,老师一点拨,她就能迅速领悟,很多复杂的概念在她脑海中都能快速构建成清晰的模型。
每次下课后,很多同学在遇到物理上的问题时,首先找的不是老师,而是找王浩泽,这种学习能力,无疑为她后来的科研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天赋只是成功的起点,而非终点,2005年,王浩泽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考入了唐山一中,而她除了学习好外,还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毅力。
这种毅力体现在她高中时期,每当学校举办运动会的时候,当班级里挑选女生的长跑项目的选手时,班里的人或是低头,或是左看右看。
但王浩泽总是那个第一个举手的人,这种毅力,也是王浩泽未来成功的良药,2008年,王浩泽考入了东南大学的能源动力工程专业。
大学,对很多人来说是放松的开始,但对王浩泽来说,是另一个起点,四年的时间里,她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的目标,除了教室外,实验室、图书馆成为了她经常去的地方。
东南大学的学习节奏很快,课程难度也很大,但王浩泽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姿态,最终,她以全系第一的成绩毕业,这份成绩单,是对她大学四年努力的最好回报,也是她实力的最佳证明。
不过,这并没有让她停下脚步,她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热能工程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专精,需要自己多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王浩泽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
她主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读了很多文献,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收获了爱情,和男友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异地恋。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读书期间是不能恋爱的,会阻止学习的步伐,但王浩泽的这段感情不仅没有使她后退,反而还成了她努力的动力,男友的体贴和鼓励,让她在学业压力中感受到了轻松。
而她也不负众望,在她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里,她还撒了波狗粮,特别提到了男友的陪伴和鼓励,言语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从工程师到航天员的跨越
研究生毕业后,王浩泽加入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当上了火箭发动机的高级工程师,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器的心脏,它的表现直接影响航天任务的成败。
王浩泽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她全力以赴,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在航天科技集团的五年里,王浩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逐渐成长为航天领域的骨干力量。
她默默地为我国航天事业出了不少力,为她后来成为航天员打下了基础,2020年,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同时也是一大挑战,王浩泽毅然决定报名参加。
从工程师变成航天员,这不仅是职业的变化,更是人生的一次大跨越,这说明她得离开原来的舒适区,去探索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的领域。
航天员选拔非常严苛,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得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王浩泽深知自己面临的挑战,但她没有退缩,她明白,要想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就得比别人多付出努力。
淬火成钢,飞天梦圆
航天员的训练远比想象中更加残酷,超重耐力训练、失重飞行体验、水下逃生技巧……每一项都充满了危险和挑战。
王浩泽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她咬紧牙关,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层层选拔,成为中国首位90后女航天员。
当她得知自己入选的消息时,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豪,她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离航天梦想又近了一步,但她心里明白,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还有很多硬仗要打。
王浩泽成为航天员后,依然对自己很严格,她继续刻苦训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执行航天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她知道,每一次航天任务都关系到国家的荣誉和人民的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2023年,当王浩泽的名字出现在神舟十九号名单中的时候,这一刻,她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