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国人抢空了”,但这「摄影界茅台」最赚钱的根本不是相机?

向向易懂 2024-04-26 03:22:44

富士相机拓宽了我对“代购”的认知,地理意义上的拓宽。

这几天有网友发帖称,抢着买富士相机的中国人,已经把伊拉克的门店都抢空了。只因配货、加价、蹲二手都抢不着的型号,到伊拉克入手,比国内单机身发售价还便宜好几千。一生要强的中国人,闻讯将巴格达的富士都倒腾到缺货。

图源:小红书@Vito的行研札记

有IP定位伊拉克的评论透露,在中国顾客轮番批量购买后,当地店家终于赶上了趟,连夜每台加价50美金。

加价买相机我没少听说,专程飞到伊拉克助巴格达老板致富,我还是头回知道。

富士相机到底有啥魔力,咋就成这么抢手的“摄影界茅台”了?

有些事情你要是不理解,很可能是角度没找对。去伊拉克买相机,你不理解,但如果是去伊拉克挖金矿,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

富士相机,现在就是比肩金子的理财产品。

回首3月1日,富士发售新品X100Vi,顶着11390元的售价卖得比九块九无骨鸡爪还热闹,上架不到一星期,在二手平台的价格就飙到了一万七。而且这溢价相当坚挺,快两个月过去了,二手价依然稳定在1.5-1.7万元之间。

为啥?难买啊。

富士一个卖相机的,把潮鞋那套学得地地道道,新品发售不直接发售,分场次预约抽签,中签的在约定时间内下单支付,否则名额作废。预约人数最多的场次超过百万,而实际成交数乐观估计大概占个万分之一,被网友吐槽“比在帝都买汽油车摇号都难”。

图源:Supreme情报网

除了玩预约制玩得溜,富士连爱马仕的配货制也是早有涉猎。不少网友反映,线下买富士热门机型,往往得捆绑点电池、读卡器、三脚架、相机包之类的配件,不另配起码1500元的货,相机本尊摸也别想摸。

如此中签堪比中彩票、配货得配四位数的严峻形势下,出国“人肉背”早就成为富士玩家的选项。

有博主分享自己找跑腿从泰国买的经历,表示几百块跑腿费加上托人从机场背回来的钱,和“黄牛”开出来的溢价相比,充其量就是个零头。

图源:小红书@一只盔子

不止泰国,想富士的风已刮遍原产国日本、澳洲、英国、韩国,以及伊拉克,成为留子们的发家致富新风向:“暑假回国,可人肉背富士”;这阵子雷军被奉为“许愿池里的王八”,网友列出了一堆想让这价格屠夫“打下来”的紧俏商品,富士相机更荣膺头号种子选手。

总之,富士相机凭借难买到、高溢价、能保值,被冠上了“摄影界茅台”的(不)荣誉称号。

图源:微博@头条新闻

茅台被张三李四抢着联名,咱这“摄影界茅台”也不遑多让,富士俨然成了其他品牌的“引流神器”:买纸巾的洁柔、卖奶茶的霸王茶姬,乃至招商银行,都搞X100Vi抽奖活动,相关帖子热度分分钟比本品牌内容多出好几个量级去。

就拿霸王茶姬四川区的小红书账号为例,从富士的拍立得抽到新晋爆款X100Vi,虽然回回都得标注“该活动与富士品牌官方无关”,但架不住“在姬姐这儿中奖的概率比去富士旗舰店预约中签的概率还高些”,于是回回也都能收获好几千乃至好几万的点赞量。

别以为富士是撞大运撞上了X100Vi这么个爆款,常年奇货可居的机型还有的是,自发布后基本没掉出过溢价状态的就有XS10、XT5、XS20,溢价程度最高超过40%,是业内不得不认的“溢价神话”。

按说电子产品新胜旧汰是铁律,“保值”在此就是个笑话,技术进步随时准备着把老产品“拍死在沙滩上”,除非已经老出了考古价值,被怀旧风潮捧成当代古董,可这富士咋就成了例外?

很大程度上因为人家卖的不是技术,是“美学”。

独树一帜的色彩调校和相机本身的高颜值,是富士长久伫立于相机万花丛中“穿越周期”的资本。

想想你用过的那些修图软件,其中必有一款滤镜叫“富士”——叫“索尼”“佳能”“尼康”的就未必有了,社交平台上教你调出“富士感”的修图教程也比比皆是。据说文青教父王家卫拍电影就习惯用富士胶卷,到了现在,最炙手可热的怀旧复古原生胶片氛围,还是富士的舒适区,原图直出都能是朋友圈百赞水平。

甚至有“佳能机仿富士教程”,佳能:没惹

富士相机本身也长得复古,很多款式都还原了古早拨盘和转轮设计,还小巧便携。

反正不管是拍照还是入镜,富士相机都很出片。

图源:小红书@富士小贝诚

“社交平台上备受追捧的出片神器”,这年头还有比这最有效的畅销密码吗?

富士胶片(中国)副总经理孙东亮2月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透露,当时富士胶片的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了去年计划的137%,然而品牌东京总部认为,产品给到115%已经是巨大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市场供不应求。

去年11月接受“36氪”采访时,孙东亮给出了更早的数据:2023财年规划中,集团给了中国区数码相机业务同比增长26%的目标,而上半年已经同比增长148%。

半年就增长148%的销量,仍然只换来115%的供给,联系富士的其他动作,这恐怕也是为产品“保值”的策略之一。

据消费类媒体“少数派”报道,2019年后富士着手整顿经销渠道,在电商平台禁止低于官方指导价的价格进行售卖,等于拦腰截断了相机随着折旧逐渐降价的走势。

“少数派”了解到的一个例子是,当年5月,某电商在拼多多参与百亿补贴活动,把官方售价超过6600元的XT30套机砍到5549元,虽然只有限量50台,但该电商因此被富士扣了六位数的分红并断供两个月。

所以富士为啥贵,不仅新品发售的时候把供应量压得死死的,等新品不新了再把降价甩卖之路堵上,先争取高溢价,再争取保住高溢价。

而一旦价格能保持在高位乃至更高位,直接冲新品的人可想而知也会更多,毕竟这东西保值,就算买完后悔了,再卖出去也不亏。

也难怪这两年坊间流传一句话:“有富士相机的才是真·富家子弟。”

富士眼下已经溢价溢成了名声,溢成了传统,也溢出了争议。

3月13日,X100Vi抢得如火如荼之时,富士官方不得不跳出来发布声明,表示是供应紧张才导致缺货,可不是存心要饥饿营销,而且缺货情况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供应紧张”指的实际上是“缺芯片”,原材料不够是行业普遍痛点。

光是数码相机之间,芯片和镜头玻璃镜片都已经不够抢的了,更何况手机现在也卷摄像卷得不亦乐乎。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2022年下半年那会儿,每部智能手机背上平均扎了3.9个摄像头,2023年上半年倒是有所下降——降到了3.8个。

孙东亮接受“36氪”采访时也提到,2023年国内品牌数码相机销量预计在140万台左右,然而手机单拎一个品牌也动辄就是几千万至上亿台销量,虽说手机镜头比相机镜头小,架不住量大啊,而上游供应端又自然会向需求更旺的市场倾斜。

所以,缺货不是富士一家的问题,同行们的热门型号也大概率供不应求,比如理光GR3、索尼ZV-1,此前理光就在中国、日本都宣布暂停GR系列订单。

不过这“痛点”换个角度看,也变成了“红利”。

核心资源紧缺,相机厂商们先紧着高端机型来,相机平均售价已经是10年前的6倍,而且供不应求——甚至成功上位“理财产品”——也进一步刺激着高需求,这两年的相机市场可谓欣欣向荣。

日本国际相机图像器材工业协会(CIPA)2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日本数码相机全球销售额7143亿日元,连续三年保持增长。中国市场尤其立了大功,同比增长24.6%至1799亿日元,增幅超过日本本土市场的4%。

吃到红利的富士如今被炒成“摄影界茅台”,但摄影界这个前缀,其实把人家格局说小了。

富士已多栖发展成一家玩转医疗、半导体、护肤美妆等等领域的科技公司,to B、to C两开花,化妆品品牌艾诗缇(ASTALIFT)、抗流感药物法匹拉韦,都是富士的手笔。

‍‍

2月8日,富士胶片集团公布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写在集团名称里的影像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8%至36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2.5亿元),只占总营收2155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4.85亿元)的17%,在四项主要业务里占比最低,其他三个是分别贡献了32%、28%、23%的“医疗健康”、“商业创新”、“高性能材料”。

当别的企业费尽心力维持“第一增长曲线”、呕心沥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时候,富士的曲线都绕出个风火轮了。

富士的商业版图

现在回看,富士实在是目光长远,远到创立第三年就开始去搞医疗了。

1934年,肩扛“让日本实现胶卷国产化”的使命,富士吭哧吭哧创立了,一边琢磨着和当时的“大哥大”柯达对打,一边举一反三地发现自家影像技术还别有用武之地——1936年富士推出第一款医学X光胶片产品,切入医疗行业;1983年,富士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X射线成像诊断系统。

但当时影像之外的业务不受重视,等到千禧年的钟声敲响,另寻出路才骤然变得迫在眉睫。

随着数码相机普及,胶片逐渐被扫入历史的故纸堆,2003年刚登上“行业第一”宝座的富士,屁股还没坐热乎,就得筹谋着趁还有家底可造,赶紧转型。

2006 年,富士大手一挥关停大多数与胶片相关的制造工厂,并在一年半时间里裁掉了5000 人,相当于全球胶卷部门员工总数的1/3,光离职大礼包就封了13亿美元,得亏它脑筋转得快,当时账上还赔得起,不像柯达在亏损的沼泽里挣扎数年最后还是难逃倒闭。

如此一番大刀阔斧的降本增效,让富士在2007年创下净利润历史新高,甚至平稳度过了接踵而来的金融危机。

光做减法不够,富士的加法也浩浩荡荡做起来了。

也是在2006 年,富士搞了个“富士胶片先进研究所”,研究的恰是怎么把胶片的核心技术移植到其他领域。

图源:富士官网

2007年富士成立化妆品品牌艾诗缇,产品阵容一路从护肤扩展到底妆,看似八杆子打不着边,其实研发全植根于影像技术。

富士研究发现,防止照片发黄的重要成分,正是护肤界的老演员——胶原蛋白,而人类皮肤老化的原理,又和照片氧化褪色相通。

研发团队检索了数十年搞摄影积累下来的庞大“抗氧化剂数据库”,里面包含约4000种不同化合物,除了胶原蛋白,他们还注意到了一种抗氧化“神器”虾青素——其抗氧化能力是辅酶Q10的1000倍,而这辅酶Q10又是护肤品中最常用的抗氧化成分之一。

那以前的护肤品咋就不直接用虾青素?因为虾青素对光和热很敏感,很难彻底、均匀地溶解,还很难储存,就更别说用作护肤品中的稳定成分了。

但富士有办法,拜做胶片的经验所赐,他们优化了配方,让虾青素顺利混合并保持稳定,最终开发出艾诗缇。

用上了胶原蛋白、虾青素的富士不仅是个“成分党”,还是“技术流”,宣称用上了制作胶片的纳米技术,“使有效成分充分渗透至皮肤角层”。

胶原蛋白和虾青素是明星产品丨图源艾诗缇天猫旗舰店

2008年,富士收购日本著名制药企业富山化学工业公司,大举进攻“制药”,这是纳米技术的又一用武之地。

“广撒网式收购”,是富士除影像技术之外的另一条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富士手里大概有280家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公司。

毕竟胶片技术也是有天花板的,没法儿说跨界就能跨界,对于无甚积累的新领域,富士经常靠“氪金”弥补资历不足。

就以医疗领域为例,收购富山后,富士再接再厉,于2011年从默沙东手里买来Diosynth,组建新公司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FDB),在生物医药赛道上越走越深。2021年时,FDB还给英国政府生产了超6000万剂新冠疫苗。

富士绕着全球买买买的脚步没停,不仅买医药公司,还买超声波和细胞基因治疗技术,陆陆续续并购了十几家企业,终成一代生物医药代工厂,今天被比作“医药界的台积电”,明天被比作“医药界的英特尔”。

这么些称号也不是白来的。据“正解局”分析,在医药领域,富士建成了世界首创的连续生产体系,能够实现从培养到提纯的连续生产,成本降低3成的同时效率提高3倍;且富士在10年间哐哐砸了近400亿元人民币,在美国、欧洲建了五个生产基地,生产能力眼见着就将跃居世界前列。

高性能材料也是富士近年的发展重点。

2021年时,富士就宣布,将在截至2024年3月的三年内,向其半导体材料业务投资700亿日元,以应对5G和人工智能全球芯片激增的需求,同期计划将芯片制造材料的营收提高约30%至1500亿日元,总之要让高性能材料和医疗保健业务成为保集团挣钱的左右护法。

去年5月,富士斥7亿美元,收购美国半导体材料厂家英特格(Entegris)旗下半导体高纯度工艺化学品(HPPC)产品线,这笔收购带来的收益,让富士的电子材料业务在2023年半导体市场整体停滞的情况下,仍然做到了销售收入同比持平。

富士提供35种半导体材料

富士当年跨界转型,多少有点无奈自救的意味,却造就了吞金巨鳄的重生。

其“广撒网”,也被验证为相当聪明的策略。进入新领域,失败的可能性总是比较大,哪怕能靠氪金开外挂也不是万无一失,此时多线程作业、多领域投资,失败风险对冲,总有业务能兜底。

也难怪去年5月有个知乎提问是“富士相机为什么溢价这么严重”,底下最高赞的回答直呼:“因为富士缺德”,言下之意,你富士还愁供应紧缺,你要真紧缺都能自己买个厂开造了吧?

当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文青的富士,还是没抛下老本行——摄像。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拍立得。

当初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把胶片拍下马,主打“即时成像”的拍立得也没有幸免于难,宝丽来更是在2008年直接宣布停产所有拍立得相机和相纸。

谁承想风水轮流转,拍立得后来又重新流行,一直没有停止过实体相片业务的富士坐收渔利,2018年光是卖拍立得相机就卖超1000万台。

去年,富士再投45亿日元加大拍立得产量,以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需求。

哪个“生活记录家”的书架上,没有一台落灰的拍立得?

至于数码相机,做是要做的,但关键也在色彩,因为数码相机的技术门槛实际上并不高,只要买齐零部件,任何公司都能给拼起来,而富士把做胶片色彩体系移植到相机上,靠“胶片模拟”功能打出特色打出风采。

供不应求到成为“摄影界茅台”,大概也能算是差异化优势之一吧。

回想富士刚创立的时候,胶片行业还属柯达一家独大,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七成,直到2001年胶片行业都快没了,富士销售额才首次超过柯达。

而现在,富士一呼百万应,重新定义了“富家子弟”,柯达再被提起已是“时代的眼泪”。

富士像极了一个白天打满12小时工,晚上还得研读成功学书籍的卷王,每天睡前闭眼冥想的内容都是盘算自己身上还有哪些技能可撑起一个副业,学过英语可以去接补习,买了辆车可以去开滴滴,厅里那沙发还能当青旅民宿,所有这些副业攒起来又足够充实一个“职场成长类”自媒体账号的素材。

他坚信,副业够多才不怕失业,副业够强就不再需要非得有个主业。

这毕竟,是个想花钱都得排队抢的世界啊。

编辑 | 橘总作者 | 大稚设计 | 胖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