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2月17日晚,中国航天员蔡旭哲和宋令东出舱活动9小时,打破了保持20多年的世界纪录。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却还在为登月计划的发射时间挠头。
看来中美之间的太空较量已经到一个新阶段了!
打破太空行走新纪录的中国9个小时对地球而言并不是很长,可对于航天员来说,如此超长时间在太空环境中行走,承受的压力和风险远超常人想象。
宇宙中没有任何空气也没有大气层的保护,航天员面对的是极端的温差和强大的宇宙辐射。
航天员必须穿着厚重的舱外航天服,进行高度精密的任务,说是太空行走,其实就是不眠不休的连续工作9个小时,没有咖啡时间,也没有午休,这次行走刷新了全球太空行走时长纪录。
此前保持这一纪录的是2001年3月,美国宇航员完成的8小时56分钟太空行走。
我国航天事业再下一城!
这次纪录的刷新背后,也透露出我国在航天科技上的巨大进步。蔡旭哲算是有经验的老人,曾经在两年前有过漫步太空的经验,而宋令东则是我国首位完成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
年轻人顶上来了,技术也愈发成熟!我国航天事业后继有人了!
要说这次出舱任务的最大功臣之一当属飞天航天服,为了确保航天员们在9小时的活动中精力充沛,航天服本身具有内部加压结构,充有氧气,同时还可以供水供食。
为了保证长时间工作,设计中还预留了足够的安全余量,所以我们的航天员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超过设计8小时的限定时间,完美安全的完成了整场任务。
再往深处说,这次出舱根本就不是简单的为了刷新纪录,从业内人的目光来看,这其实是我国载人登月前的一次大考。想要在月球上行走、工作甚至建造基地,动辄数小时的高强度舱外活动必不可少。
9小时的超长待机就是在告诉世人,我国航天员完全有能力,在太空极端环境中完成高难度任务。
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和巡检舱外设备的任务内容,也是在模拟未来月球行走时可能面对的任务情景。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载人登月梦,真的不远了!
月球基地建设不是梦既然一切都在为未来的登月计划做准备,那我国的登月计划到底进展如何呢?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我们要在月球上盖房子,而且是用3D打印技术盖!
建设月球基地是所有大国的终极目标,但材料的来源问题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几十年来,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俄罗斯,都设想过如何在月球建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基地。
但我国在几年前已经给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并迈出了建设月球基地的步伐,模拟月壤砖就是我们准备工作中最亮眼的黑科技之一。
我们可以利用月球表面的风化层,再通过特定技术加工成建筑材料。
对比于之前各国想方设法的要把建筑材料从地面搬到月球的高成本方案。
我国的月壤砖计划是全方位的超越。
不用从地球带砖就地取材搞建筑,省钱省力不说,关键还环保。这才是我们原位建造理念的核心!
科研人员选取了成分和月球土壤接近的东北长白山火山灰,用来模拟制造月壤砖,还使用了多种烧结方法进行实验。这些砖块采用无添加的真空热压烧结工艺,每块砖的抗压强度相当于普通红砖的三倍以上。
但在地球上能够使用远远不够,我国科学家又想到了测试的新办法。目前,天舟八号已经把几种不同成分的模拟月壤砖,送到了天宫空间站进行测试,通过宇宙射线和高低温变化中暴露的3年,来评估它们能否真正用于未来的月球基地建设。
有了建筑材料,建筑方法也得创新。我国科学家提出了月壶尊方案,把中国传统砖砌工艺和现代3D打印技术相结合,再加上榫卯结构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砖块间的连接强度。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升施工稳定性,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可以比日常建筑更加节省。
未来,月球科研站的砖房可以直接通过3D打印一层层堆叠而成,像画画一样把月壤涂成墙。
一旦这些技术全部通过测试,月球村将不再是梦想!
根据计划,2028年的嫦娥八号任务会携带机器人登陆月球,开展砖块3D打印的实地测试。这次任务相当于月球村的奠基仪式。
届时会由机器人登月完成初次建筑任务,配合原位资源利用技术,真正为我国建设月球科研站铺平道路。
这可是迈向成为月球居民的重要一步,建设月球基地不仅是住,还意味着能为更远的深空探测提供支持。
建设完成的月球基地将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第一个中转站,将来从月球基地发射的航天器将不再受地球大气层的阻隔,人类也可以从月球开始迈向真正的深空!
所以我们的目标远不止登月,还要把家安在月球上,扎根深空,走向更远的星系。
从太空行走到月球基地,从原位资源利用到载人登月技术的全面突破,我国的航天计划正在一步步将梦想变为现实。
为什么美国登月计划又双叒推迟了?谈到登月计划自然少不了一切都想同我国分个高下的美国,明明预算早就批了,设计图纸也画好了,但一到动工总有各种意外状况跳出来。
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就是如此尴尬,从最初计划2024年实现载人登月,到后来的2025年、2026年,最新的预计日期又往后挪,具体能不能如期落地还是个未知数。
作为全球太空探索的先驱者,美国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就成功实现了载人登月,阿姆斯特朗那句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至今还在耳边回荡。
那时美国在太空竞赛中遥遥领先,但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我国稳步前进的当口,美国人自个儿却陷入了拖更的魔咒。
按照原定的阿耳忒弥斯计划,要在2025年把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而且特别强调要在月球南极着陆,不能让中国抢先。
话倒是说的挺硬,可事儿却办的着实不怎么样。为了更充分的准备,先是从2021年推迟到2024年,2024年又宣布经费不够,技术还有难题没攻克,任务一拖再拖,现在已经挪到了2026年和2027年。
有不少美国专家已经跳出来抱怨,登月竞赛早就不再说单纯的科技比拼,反而成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牵制的怪像。
本该专注科研的团队,不得不分心应付一系列无谓的口水仗和资金短缺的窘境。再这么拖下去美国登月这艘船可能真的就下不了水了。
究竟为啥美国登月拖了这么久呢?
总结起来三大原因——资金、技术和政治。
钱的问题一直是NASA的痛点。载人登月是个烧钱的买卖,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
NASA的项目预算做的又不够严谨,原本打算用几十亿美元打造的登月计划,结果发现前期研发就花光了大部分预算。
美国想要在全方位保持优势有不可能只有一个载人航天项目,其他项目也在拼命的竞争资金,钱不到位自然研发进度被严重拖延。
无奈之下的NASA只能扣减项目,把为登月任务开发新一代航天服的预算直接砍了,美国航天员至今只能继续使用20年前的老古董款式,而这些航天服在太空行走中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已经明显不如当下技术水平。
再看看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露无疑,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就凭这一点已经远远将美国甩在了身后。
另一个大问题就是技术。过去的技术积累已经老旧,而新的载人登月技术还未成熟,特别是NASA在航天器安全性和月球着陆器的研发上迟迟未能突破,影响了整体计划的进度。
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依赖的全新太空发射系统火箭(SLS)和猎户座飞船听上去高端大气,实际上这两样技术早在上世纪就有过雏形,美国想的是老酒装新瓶的思路,想要通过更新老旧设备走技术捷径,可没想到旧瓶承载不了新酒。
尤其是SLS火箭,从研发到制造再到测试问题不断,不仅多次爆出引擎问题,还因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飙升,每次发射预算高达数十亿美元。
最致命还是政治压力。
过去美国一直领先全球的太空优势,突然发现有些地方被我国反超了。
这种焦虑让美国一部分政客,急于通过竞赛的方式压制我们,但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反而频繁出现推迟。
也许在他们眼中,登月不仅是探索太空,也是一场国际声誉的面子工程。可越急就越乱,越想赢就越输不起,结果自然是一再掉链子。
而且美国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很多人还是愿意将目光放在短期就能见到收益低轨道的商业航天上,国会也也开始支持SpaceX的卫星项目。
登月这样高投入长周期的项目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执行力,结果就是计划被一再搁置。
结语如今看来,我国航天事业正在稳步推进,特别是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一向说到做到,跟美国这个处处拖延放空炮的玩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特别在2024年刷新太空行走纪录后,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事实:曾经独占鳌头的美国现在是真的有点儿力不从心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我们登月的道路已经走到了九十的位置。嫦娥工程、天宫空间站、3D打印月壤砖,无不展示着我国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
随着2028年嫦娥八号任务机器人登月的测试,未来月球科研站的建立也逐渐从蓝图走向现实。反观号称要在2025年再次载人登月的美国,如今似乎被困在了自己制造的泥潭里。
未来的太空争霸赛谁将笑到最后?答案我们不敢现在就宣布,但有一点很清楚:如今的中国,不再是跟随者,而是站在了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超越的赛道上。
信息来源:
9小时,中国刷新全球太空行走纪录 环球时报2024-12-20
9小时!神十九乘组刷新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纪录 环球时报2024-12-18
中国“赴月球盖房”计划令世界瞩目:2028年“嫦娥八号”将带机器人登月,用3D打印技术造砖 中国经济网2024-12-06
登月进度条又刷新!“推手”是谁? 中国电力报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