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汉逃了一夜,却仍在原地打转,铁汉慌了:难道“鬼打墙”了?

康安说历史 2023-02-25 04:49:05

图片来自网络

抗战胜利后,东北军已经名存实亡。

抗战胜利后,过去那支拥兵30万的东北军已经支离破碎,风光不在了。

虽然仍然拥有4个军的番号,但已经被蒋系嫡系部队瓜分得差不多了。

第51军是原东北军的主力,是东北军元老于学忠的基本部队。可在1944年,由于于学忠得罪了汤恩伯,被明升暗降地调任军事参议院副院长,第51军随之被汤恩伯吞并,成为蒋系的嫡系部队了。

第53军的运气到不错,在抗战中被编入了远征军的作战序列,参加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作战。

抗战胜利后,第53军被改编为半美械装备的部队,也成为了蒋系嫡系部队,早早地就被蒋氏派到东北打内战去了。

第57军,在蒋氏的整编计划内被改编为第十二军,派到了山东,归属王耀武领导。

第49军在原军长刘多荃被明升暗降脱离了部队之后,部队一度面临改编。若不是及时靠上了陈诚,恐怕第49军也要面临支离破碎的结局。

可即使如此,在1946年部队整编时,被整编为第49师的3个旅的旅长有两位也是由黄埔生出任,仅有由49军主力105师整编而成的105旅才由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4期的刘汉玉担任旅长。

这就意味着,在实质上,第49军也已经成为了半嫡系部队了。

既然已经是嫡系了,那上内战的战场自然也不能落于人后,因此,在1946年的7月,整编第49师王铁汉部就被派上了苏中战场。

苏中战役,第49军被派上了战场。

1946年5月5日,蒋氏“还都”南京。

这可是蒋氏春风得意的时期,可当蒋氏住在由夫人精挑细选的那座精致房子里的时候,却怎么也无法安然入睡。

这倒不是蒋氏“认床”,而是与南京仅有一江之隔的新四军苏中和苏北两个解放区让他难以入眠。

自古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如果说,国共两方能够长久保持和平,那倒也就罢了。可这可能吗?

在抗战时期,新四军就在苏中、苏北建立了根据地,下辖面积近11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余万,拥有23座城镇,个个都是鱼米之乡。

虽然蒋氏已经派出部队越过了长江,占领了扬州、南通等大城市,但黄桥、如皋、海安等地仍然掌握在新四军手中。

尤其是在两军相邻的地段出现的情况更让蒋氏感到不安。

当时,新四军和蒋系部队基本上就是以长江航道为分界线,江南的船不能靠北行驶。同样,江北的船也不能靠南行驶。哪一方越了线,就要闹起摩擦。

虽然说,蒋军部队依仗着人多船大,实际上并没有吃多少亏,可蒋氏仍然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丢面子的事。

这还是小事。可一旦双方撕破脸,刀枪相向的时候,只要新四军具有越过长江的能力,就可以直捣南京。

在自己的腹心之地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力量存在,蒋氏岂能睡得着觉?

因此,蒋氏决定,出兵占领苏中和苏北。

李默庵 图片来自网络

在蒋氏看来,出兵攻占苏中和苏北还是有把握的。

当时,苏中和苏北解放区仅有3万余人的兵力,而自己已经准备了5个师加两个旅,还有两个交通总队,兵力已经达到了12万。以四比一的兵力难道还拿不下?

何况,自己这次派出的可是毕业于黄埔1期的李默庵。

在黄埔时期,李默庵就以能文能武出名,下辖的5个整编师也都是经过抗战检验的能征惯战之军,其中尤以李天霞的整编83师和黄百韬的整编25师更为善战。

至于那两支交通总队,听起来好像很一般,但都是由军统戴笠组建的别动队的成员组成,并且装备精良。

以这样的一支精锐之师来进攻苏中新四军那些刚由地方部队升级而来的正规部队,要是再打不赢,那李默庵可就真是浪得虚名了。

1946年6月,李默庵走马上任。

可令李默庵没有想到的是,此次出征是其军事生涯的终结。苏中战役之后,李默庵因战绩过于难看,黯然告别了一线。

当然,这时候正是李默庵得意的时候,他哪里会知道此战是其离开军界的告别战呢?

上任后,李默庵召集诸将开了一次作战会议。会议上,以李天霞为首的蒋军将领们个个信心爆棚,李天霞甚至扬言,他的一个团就可以与新四军的一个纵队抗衡,根本就不需要太在意这次作战。

可一向谨慎的李默庵还是提醒众人,我们现在对新四军的了解还停留在当年“围剿”红军时期,在8年抗战中,他下辖的这些部队都没有与新四军真得打过仗。

所谓是“知己知彼”,对新四军毫无了解,如何能够取胜?但那些骄狂过甚的将领们根本就听不进李默庵的意见。

对此,李默庵也无可奈何。

他虽然毕业于黄埔1期,但除在抗战初期在山西与日军打过几次仗外,其余大多数时间都不在一线部队。

这也怪的不得别人,会让李默庵想要把卫立煌的基本部队化为己有呢?回过神来的卫立煌岂会客气?立即下手给他来了个明升暗降,吃了闲饭。

趁着主官不在家的时候想要反客为主,这是军中大忌。因此,李默庵在各处都受到“白眼”,毕竟,任何一位主官都不想自己身边有这么一位的存在不是?

因此,在李天霞、黄百韬、王铁汉这些与日军厮杀了8年的将领们看来,李默庵虽然资历很高,地位也不低,但都没有把李默庵过于放在眼里。

可李默庵毕竟是办过游击战训练班的人,对新四军灵活的战术还有有深刻的认识的。见众将都不太在意此次出战,李默庵只得再次提醒大家,新四军作战灵活,而且善于发动群众,各部进入解放区作战,一定要紧密配合,稳扎稳打。

1946年7月9日,李默庵再一次召开作战会议,下达了要在7月13日发起进攻的命令。

图片来自网络

可让李默庵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箭已上弦,刀已出鞘的时候。7月12日,蒋氏突然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原来,7月11日,来中国调停的马歇尔得到了一份李默庵部要进攻苏中解放区的情报。紧接着,这位愤怒的老人就把这份情报摔在了蒋氏的办公桌上。

这份作战计划究竟是如何泄密的?谁也不知道。

兵法有云: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

既然知道李默庵要在13日对苏中解放区发起进攻,难道还要等你打我,然后我再打你吗?粟裕可不是这种风格。

1946年7月13日黄昏,李默庵得报,说苏中的新四军已经出动,向驻守在泰兴的整编83师19旅57团和驻守在宣家堡的56团发起了进攻。

新四军的这次进攻可谓是正好打中了蒋军的软肋。因为整编83师此时正处于攻击状态,根本就没有对前线的防御做任何准备。

经过一天血战,新四军共歼灭19旅两个团和旅属炮兵营及63旅的一个营,共计3000余人。

仗既然已经打起来了,蒋氏给李默庵那道不准出兵的命令就失效了。

李默庵判断,虽然新四军歼灭了整编83师的两个团,但损失也一定小不了。为此,李默庵调整兵力,把王铁汉的整编49师调了上来,令其星夜兼程奔袭如皋,同时命令整编69师和整编65师从泰兴方向助攻,那个刚吃了亏的整编83师也由海安方向出击,意欲三路并进,拿下如皋,歼灭新四军主力。

图片来自网络

接到主攻命令的王铁汉不敢怠慢,他率26旅和79旅兵分两路向如皋合击而来。

可当王铁汉率部来到如皋东南鬼头街、田肚里地区,正准备展开兵力向如皋发起攻击的时候,在部队两翼突然传来了激烈的枪声。有情报显示,攻击王铁汉部的是苏中新四军的主力。

这下子,王铁汉懵了。

新四军刚打完泰兴和宣家堡,就能在如皋出现?

要知道,宣家堡到如皋的直线距离是150余华里,新四军刚打完泰兴和宣家堡,早就人困马乏,竟然还有余力在一天之内行军150力来到如皋?王铁汉觉得不可思议。

原来,就在泰兴和宣家堡之战还未结束的时候,粟裕就已经在考虑如何打击敌人援兵的问题了。

当时的情况是,整编69师和65师远道而来,部队疲惫不堪,是一个被攻击的好对象。

可由于这两股敌人的警惕性很高,不容易进入新四军设下的埋伏圈。一旦战斗打成胶着状态,敌军再四面合围,对新四军将尤为不利。

而整编49师是来进攻如皋的,处于一种进攻状态,有趁着新四军主力不在如皋来捡便宜这样一种心态,自然就会放松警惕。李默庵和王铁汉再怎么会算计,他们也算计不到新四军竟然能在大战之后又长途奔袭150里回援如皋。

果然,当王铁汉得知新四军主力就在眼前的时候,顿时懵圈了。

为了歼灭整编49师,苏中新四军主力全部出动,以四倍与敌的兵力把王铁汉部合围。长途奔袭而来的新四军1师阻断了整编49师的退路,并向26旅发起攻击;第6师随之赶到,向第79旅发起攻击。原来驻守在如皋的新四军第7纵队也从如皋方向包抄而来。

见事不妙的王铁汉紧急收拢部队,且战且退,并向李默庵求援,希望派飞机来掩护突出重围。

可新四军根本就没给王铁汉突围的机会。既然入日间王铁汉部有飞机掩护,那就夜间进攻。

1946年7月20日夜,新四军1师突破了整编49师在鬼头村的阵地,冲进入村子,割裂了26旅各部的防线,逐步向王铁汉的师部逼近。

王铁汉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见各部都已经被新四军割裂开来,无法组织起防御,并没有慌了手脚,而是利用步话机调动部队进行防御。

可巧的是,王铁汉的步话机频率恰好被粟裕指挥部给捕捉到了。

这下好了,只要王铁汉指挥部队往哪面突围,新四军的阻击部队就出现在哪里。王铁汉忙活了快一晚上,部队仍然在原地未动,这就让王铁汉产生了一种非常恍惚的感觉,难道遇上了传说中的“鬼打墙”了。不然,部队左冲右突了一个晚上,怎么还是原地未动呢?

怪不得这个村子叫“鬼头村”,看来还真的是有些诡异。

眼看新四军对“鬼头村”的合围越来越紧密,49师的师部已经遭到了攻击,如果再不逃跑,恐怕他自己就将成为俘虏了。

为此,在紧要关头,王铁汉也不“铁汉”了,他带着师部直属队的一些心腹趁着新四军还未形成对师部的合围,突出了重围。

此役,整编49师第26旅基本被全歼,第79旅也被歼灭大部,全师元气大伤。

整编49师虽遭此惨败,但由于早就投奔了陈诚,王铁汉并未受到过多责难,并在陈诚的过问下,把损失惨重的第26旅和79旅补充完整。

图片来自网络

辽沈战役,第49军覆灭。

1947年8月,陈诚主政东北。

鉴于东北的兵力不足,陈诚就调在华东整军的整编49师赶赴东北,驻扎在锦州,负责北宁线的守备以及机动作战任务。

1947年9月,整编49师恢复49军番号,王铁汉仍担任军长。

可刚到东北20多天后,陈诚就中了东野的陷阱,第49军在杨家杖子那个狭小的区域碰上了东野8纵和9纵第25师,一战下来,49军下辖的79师和105师全军覆没。

幸好王铁汉是东北人,虽离乡多年,但乡音未变,带着百余人的卫队化装逃跑,这才逃得一命。

杨家杖子之战后,王铁汉对军旅生涯产生了厌倦,尤其是105师的覆灭,更是让其心痛。105师的前身是东北军的卫队旅,“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把卫队旅扩编为105师,由其自任师长。可以这么说,在原东北军的部队中,这支部队是张学良尤为依靠和信任的部队,就连第49军也是在105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可如今,这一支硕果仅存的原东北军部队在抗战中都幸存了下来,竟然在内战的战场上全军覆没了。

这些部下跟随着他参加了8年抗战,好不容易能够返乡,不料却覆灭在了内战的战场上,这让王铁汉痛惜不已。

于是,王铁汉向陈诚请辞军长一职,获得了批准,军长职务由郑庭笈接任。

1948年,王铁汉担任沈阳防守司令官。不久,王铁汉卸去军职,改任辽宁省主席。

1948年10月30日,眼见辽沈战役大势已去,王铁汉跟随卫立煌仓皇逃离了沈阳。

辽沈战役,蒋军在东北大败亏输,第49军这个番号也烟消云散,末任军长郑庭笈也被俘虏。

至于那支先进入东北的第53军,在东野攻进沈阳时实行了战场投诚。

至此,东北军从历史上消失了。

王铁汉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