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十二日,汉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皇太子。
次日,四位大臣在武帝的卧室内床下,拜受顾命。发誓一定会好好辅佐刘弗陵。
这四人分别是:
霍光,霍去病之弟,跟在汉武帝身边20多年,老老实实,没出过一点差错;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汉武帝的钱袋子;
上官桀,出身羽林,以才力著称,武帝多年亲信,立过战功;
金日磾(mì dī),匈奴休屠王之子,入侍武帝左右20年,深得武帝的信任。
等等,为何托孤大臣里会混进一个匈奴人?
要知道,汉武帝16岁继位,70岁去世,在位54年。其中44年都在打仗,主要打匈奴。
可以说,武帝与匈奴有着深仇大恨。凭什么金日磾却能得武帝的青睐?
这一切,要从霍去病扫荡河西开始说起。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领一万骑兵越过焉支山,奔袭一千余里,切断匈奴右臂,执浑邪王子,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同年夏,还没等匈奴人喘口气,霍去病又率军爆锤了浑邪、休屠二王。
到了秋天,匈奴伊稚斜单于得知浑邪王屡为汉军所破,伤亡数万,怒不可遏,便派人召浑邪王回单于庭,打算将其做掉。
浑邪王不傻,知道连战连败之下,伊稚斜肯定要拿自己开刀,以儆效尤。
于是,浑邪王便找到休屠王,说你的祭天金人都被汉军缴获了,性质恶劣,要不你听我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们一起去投大汉,仍不失封侯之位。
休屠王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一拍即合。
但走到半道,休屠王又后悔了。
他觉得浑邪王的损失比自己大多了,大单于就算要杀人立威,也只会杀浑邪王。自己没必要寄人篱下。
见休屠王要反悔,浑邪王急了。
因为投降也得有资本。
带几千人投降和带几万人投降,效果完全不一样。
事情紧急,为了个人前途,浑邪王也顾不上其他,抬手砍了休屠王。然后兼其部众,包括休屠王的阏氏、儿子金日磾及金伦,共约四万余人,归降汉朝。
自打汉匈全面开战以来,还从没有这么多匈奴人主动归顺。
汉武帝很高兴,册封浑邪王为漯阴侯,食邑万户。
至于普通匈奴人,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武帝表示:大汉不养闲人。会种地的去种地,会养马的去养马。全凭本事生存。
按理说,金日磾是王子,应该享受荣华富贵。
但由于休屠王死了,家族失势,金日磾只是被安置在黄门署饲养马匹。
养马是苦差事,没啥前途。不出意外的话,金日磾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不过凡事无绝对。
历史上也不乏靠养马起家的大佬。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秦国先祖秦非子。
金日磾也是例外。
他的母亲非常有见识和修养。
据史料记载,这位休屠王阏氏“教诲两子,甚有法度”。
受母亲影响,金日磾心态平和,凡事看得很开,也非常懂规矩。
这种良好的处事习惯,改变了他的命运。
后来某日,汉武帝带着妃嫔在宫中宴游。
欢乐之极,武帝让数十名马夫牵着自己养的马从宫殿下方走过。
男人嘛,见到美女都会不自觉地偷瞄几眼。
武帝也见怪不怪,没当回事。
唯有金日磾经过时,表现得十分淡定,目不斜视。
见金日磾与众不同,长得还相貌堂堂,器宇轩昂,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武帝感到很惊讶,就问身边的人:“这位容貌甚严的小帅哥是谁呀?”
旁人答道:“他是休屠王之子。”
得知是休屠王的后代,适合做统战对象,武帝当场提拔金日磾为马监,负责宫厩马匹的饲养和管理。
金日磾能从一介马夫混成弼马温。充分说明机会不仅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还是留给那些能够克制自己本能欲望的人。
同时也说明,武帝并非格局狭隘的皇帝。
只要有价值,别管是汉朝人,还是匈奴人,他都舍得封官。
担任马监期间,金日磾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武帝很欣赏这种工作态度,旋即提拔金日磾为侍中。后又擢升为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西汉的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虽说都不是要职,但担任这些职务,平时可以与皇帝频繁接触。
而金日磾又非常懂规矩。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不能说,门儿清。
比如他站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如一日,从不用目光直视武帝。
武帝赏赐宫女给他,他碰都不碰一下。
这样的行事作风,让武帝越来越看重。
久而久之,金日磾就成了武帝的亲信。
当武帝出门时,他就随侍车驾;武帝回到宫中,他就在一旁伺候着。
见此情形,一些贵戚私下里抱怨,说:“陛下不知道从哪得到一个匈奴小儿,反倒十分看重他。”
武帝听说后,命人将金日磾母亲的画像挂在甘泉宫,题名“休屠王阏氏”。
这么干,意思很明显。
首先,金日磾是匈奴王子。不是野孩子。
第二,你们说我看重匈奴小儿,我还就看重了!怎么着吧。有意见吗?
当初归降汉朝时,金日磾才十四岁,对匈奴并无多深的感情。
所以面对武帝的器重,金日磾被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在他的眼中,汉武帝就是太阳神。为了武帝,他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江充以巫蛊之术构陷太子刘据。
刘据无门投诉,恐惧之下,发兵诛杀了江充。
江充的党羽逃往甘泉宫,报告武帝,说太子造反。武帝命丞相刘屈氂调兵平乱。
最终刘据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亦自杀。史称“巫蛊之祸”。
事后,武帝回过神来,发现太子是冤枉的,便转手报复镇压刘据起兵的“功臣”。
受此影响,大量相关官员被杀。
由于武帝的无差别攻击,一个叫马何罗的投机分子坐不住了。
他曾带兵阻击过刘据,还是江充的狐朋狗友,属于典型的江充余党。
马何罗觉得武帝肯定饶不了自己,便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担任侍中仆射,可以频繁出入宫禁的便利,行刺皇帝。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某天早上,马何罗持刀入武帝卧室。
金日磾正在上厕所,听到外面有动静,马上冲进武帝卧室,一把抱住了马何罗。同时高声呼喊:“马何罗造反!”
武帝听到呼喊,从床上惊起。
外面的侍卫们也立时冲进来,准备拔刀砍死马何罗。
正常情况下,若是侍卫们一拥而上,马何罗和金日磾都得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俩人抱在一起。而侍卫们又只对皇帝负责,不会管金日磾的死活。
好在关键时刻,武帝头脑清晰,不许侍卫用刀。
金日磾也很猛,揪住马何罗的脖子,把他甩了出去。
侍卫们瞅准机会,将马何罗五花大绑。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这君臣俩,关系不一般。都是危难关头,首先想到如何保护对方。
而也因为这件事,武帝和金日磾的关系更加亲密。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
临终前,为防止后宫干政,武帝杀了太子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并安排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与桑弘羊四人为辅政大臣,确保自己身后政局的平稳过渡。
选这四人托孤,武帝费了不少心思。
在他看来,霍光忠诚能干,上官桀能征惯战,桑弘羊善于理财,金日磾最能体现他晚年胡汉一家和平发展的思想。
这套阵容,可谓能文能武、中外结合,既能搞政治,又能搞经济,还能统战,挑不出毛病。
如果一定要挑毛病,就是金日磾死得太早了。
但凡他能多活几年,避免霍光一家独大,没准霍家能善终。
因为纵观金日磾的一生,做人严谨如斯,让汉武帝都是好生敬畏。
据《汉书·金日磾传》记载,金日磾的长子很受武帝喜爱。有一天,这位金家大公子从后面围住武帝的脖子,武帝不但不生气,还和他玩闹起来。金日磾在前面怒目圆睁,把儿子吓哭了。
武帝就对金日磾说:“干嘛生我弄儿的气!”
有武帝撑腰,这小子胆子大了起来,有一次在宫里时,与宫女嬉闹。
这件事,武帝本人知道,没计较。
然而金日磾二话不说,直接把这个好大儿给杀了。
武帝得知后,大怒,金日磾叩头告罪,但表示并不后悔。
也难怪他能善终,脑子清醒,讲原则,且知进退。看到事情有一点不好的苗头,就立马掐断,避免牵连全族。
相比之下,霍光就差点意思了。
虽说汉武帝生前,霍光出入宫禁20多年,小心谨慎,未曾犯一次错误。
但霍光管不住自己媳妇。
他的媳妇霍显为了让小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竟然买通御医淳于衍,毒杀汉宣帝的结发妻子许皇后。
能干出这种事,想必在此之前,霍显就已经胆大包天了。
要是换成金日磾,怕是霍显还没动手,就先被物理超度。
另据《汉书·霍光传》记载,武帝敲定辅政大臣名单时,霍光主动推举金日磾为首席辅政大臣。
面对霍光的谦让,金日磾表示:“臣是外国人,不如霍光合适”。
这两句话,看似是废话,实际点明了问题的关键。
试想,如果金日磾坐了霍光的位置,很多人必然会拿他的匈奴人身份说事。
经年累月,一旦被推上风口浪尖。别说首辅了,怕是连辅政大臣也做不成。
退一步讲,就武帝和匈奴的关系,也不可能让匈奴人做首辅。
金日磾深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争不抢,算是在武帝和霍光面前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始元元年(前86年),金日磾去世,终年四十九岁。
汉昭帝刘弗陵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赐给安葬器具及坟地,用轻车军士为他送葬,军队排列直到茂陵。
西汉一朝,能享受军事送葬待遇的,除了金日磾,也就霍去病、霍光兄弟。
如今,金日磾墓在霍去病墓东侧约100米处,形状坠形,高约12米。
金日磾死后,霍光、上官桀和桑弘羊,闹得鸡飞狗跳。
最终,上官桀、桑弘羊惨遭灭族。
霍氏在霍光死后,也因霍显毒害许皇后事发,全族坐罪处死。
唯独金氏靠着敏锐的政治嗅觉,置身于事外,不受牵连,得以保全。
直到王莽篡汉,金家才衰落。
一些人为了逃避王莽的迫害,迁徙到山东文登丛家砚,改姓为丛,这可能是丛姓的起源之一。
到明朝时,这一支金氏子孙已经枝叶繁茂,遍布江西、浙江、江苏等地。
据说还有一些人逃到了朝鲜半岛。
根据1961年在韩国出土的“文武王陵碑”显示,新罗王朝第30代君主金法敏,自称是金日磾的后裔。
不过,这些不见于史书记载,成为后世学者众说纷纭的历史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