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真打败仗了?两次涟水之战如何界定?军迷不满粟裕的评价?

智胜聊历史 2023-10-09 00:19:00

军史上难免有争议之仗。对于华野来讲,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的两次涟水保卫战,绝对算是一个争议较多莫衷一是的仗。为何这样说呢?一是涟水保卫战有两次,且发生的间隔时间较短,仅一个月,好多人不清楚,把两次弄混了、搅乱了。二是这两?场仗,无论是官方战史也好,还是当时的指挥者,到底是胜仗、败仗还是消耗仗,看法不同。比如官方认定的两次战役,我是一胜一败,但粟裕却认为不算胜也不算败,都是消耗仗。三是有人公然将涟水之战称之为粟裕的一大败仗。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评价这两场仗呢?

一、战史通常认定粟裕亲自指挥的第一次涟水保卫战为胜仗,但粟裕却为何认为是消耗仗呢?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于1946年10月19日爆发。张灵甫率整编第74师和整编第28师192旅共3万余人,分三路向涟水城杀来。粟裕则亲率华中野战军主力共23个团迎敌。这也是两人第一次直接硬碰硬。最终,双方鏖战14天,张灵甫败走。此战共“歼敌9000余人,其中74师6000余人”。

按说,对待国民党军头号主力,仗打到这个份上,国共双方都认为这是一场我军胜利之仗。我们看一下,延安《解放日报》是怎么说的:“苏中七战七捷的指挥者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将军,最近又参与组织了涟水保卫战的胜利战役。他的军事天才和保卫人民利益卓著的功绩,光辉地照耀着苏皖解放区”。我们再看一下华中分局是怎么评价这场保卫战的:“涟水战役已胜利结束,顽192旅被歼,74师残部向淮阴近郊溃退,我已收复很大失地,此次胜利意义很大”。

我们再看一下张灵甫持什么观点。战役结束后,张灵甫给他的同窗、老乡兼好友胡琏曾这样说道:“匪军无论战略战役战斗皆优于国军……本军北调援鲁,南调援两淮,伤亡过半,决战不能。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吾公以为如何?”

我们再看粟裕是怎么评价的,他在其回忆录中只是简单一带而过:“涟水作战,虽然基本上是一个消耗战,但保住了涟水城,掩护了华中领导机关北移山东”。

我们看,粟裕对第一次涟水保卫战,与官方、甚至与敌人评价的完全不一样。连敌人都承认是失败之仗,可粟裕却说这是一场消耗仗。我们无法全面理解粟裕为何持此观点,但分析起来大致无外乎这样几点:张灵甫虽败走,但华野部队也付出了伤亡6000多人的代价。而伤亡的不少指战员都是抗战一直坚持下来的骨干,这样的消耗战打法并不理想,并不具有代表性,至少与七战七捷的作战效能是根本没法比的。特别是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的意外牺牲,是一个重大损失。不管怎么说,战争刚开打,损失这样的一个纵队级的高级干部,实在令人遗憾惋惜,至少使这场胜仗大打折扣。

二、战史通常认定谭震林亲自指挥的第二次涟水保卫战为败仗,但粟裕却为何依然认为是消耗仗呢?

第二次涟水保卫战,爆发于1946年12月3日。进攻方依然是以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为主,防御一方主要以王必成的6师为主。谭震林负责总指挥。双方鏖战13天,最终“因我方战场指挥判断一时失误,被敌人钻了我防御部署上的空子。16日敌攻入了涟水城,我军随即撤出”。此战,74师“付出了伤亡4000余人的代价”。而我方伤亡也高达4000余人。

对于这样一场仗,战史也好,国民党方面也好,都认为我军是一场败仗。因为,涟水作为一个重镇丢失,给我带来相当的战略被动。据说,张灵甫因这次作战大受褒奖;而反观王必成则悲催至极,陈毅“一怒之下甚至想撤他的职”。可见对这场仗的高度不满。

然而,粟裕却是完全与众不同的看法。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有人说,这是一场败仗。这不对,它是一个消耗仗”。粟裕进一步解释道:“涟水作战并没有死守的任务,而是运动防御,迟滞敌人前进,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结果是整编第74师被我军阻住在六塘河以南,无法救出整编第69师,从南线保障了宿北战役的进行”。

显然,粟裕是把第二次涟水保卫战同宿北战役联系起来看待的。他是站位在全局更高的角度、放开更大的战役视野来界定这场战役的。同时他还引述了主席对这场仗的评价:“关系全局的宿沭前线......取得大胜,涟水暂失,不足为患”。

三、粟裕的战争观为何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到底该如何界定二次涟水保卫战,算作粟裕的败仗公平吗?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官方战史和敌人都认为我方是胜仗,但粟裕却认为是消耗仗;第二次涟水保卫战,官方战史和敌手都认为我方是败仗,但粟裕依然认为是消耗仗。显然,粟裕的战争观与众不同。他并不因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是他亲自指挥的,且是战史公认的胜仗而默认;同样,他也不因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是别人指挥的,且又是战史公认的败仗而附和。

按说,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是粟裕亲自指挥的,各方都认为是胜仗,粟裕完全可默认官方的说法,这样对自己也有好处。但粟裕从对自己要求更严的角度出发,从这场仗我损失消耗较大的角度出发,从纵队司令员谢祥军牺牲的角度出发,综合这些情况,粟裕将之定性为一场消耗战,这是非常人所敢想、非常人所敢为。这也与那些沽名钓誉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按说,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是谭震林指挥的,各方都认为是败仗,粟裕远在宿北指挥宿北大战。他同样也可同官方保持一致的观点,没必要䠀这个混水。因为仗打败了,常理和惯例要追究责任找些说辞。而此时,粟裕却站在宿北战场与涟水战场一体的高度,主动为谭震林、王必成说话。这既是他对这场仗与众不同的认知,也体现他对老搭档、老战友、老部下的赤诚之心。

透过粟裕对两次涟水保卫战的评价与界定,我们足可领略粟裕秉持科学战争观的一面,人格至为高尚的一面。他的这种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战争胜负观,真是令人值得称道和叹服!

不过,帅克作为一个战史研究者,尽管我们对粟裕认为二次涟水保卫仗不是败仗,是一场消耗仗的观点给予充分理解。但从纯粹的战史分析研究角度看,帅克个人相对更倾向于这是一场败仗。因为,从筹划部署角度,从排兵布阵角度,从指挥控制角度,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我兵力并不比敌人少,仗完全可以打得好一些,完全不至于被动到那个程度。有机会帅克将专门讲一下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的是,近些年来,网上有一些个别人,把涟水之战失利之责归结到粟裕的头上,认为是粟裕所谓的几大败仗之一。实际上这是不值得一驳的问题。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根本没有指挥二次涟水保卫战的粟裕,勇于为谭震林、王必成说话的粟裕,怎么也不能把败仗之责硬安在他头上呀!

主要参考文献:《粟裕战争回忆录》《二十四军战史》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