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农业也越来越向智能化演进。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其中包括智能温室农业、无土栽培、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种植,具有规模化、产业化、精准化等特点,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需要大量农业机械进行辅助田间作业。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正在由现代农业迈向智慧农业。全拓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77%。未来,发展农机大数据和智慧农机装备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农业无人机是指用于药剂喷洒等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以代替人力作业,产业链有整机制造、植保经营、辅助保障环节。“无人机+感应器+大数据”在农业领域融合应用,可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地图”,将土壤信息、作物信息、气候信息和农户信息汇总和分析,进一步深度参与农业全流程作业,形成农业领域智慧化系统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颁布系列利好政策鼓励农业无人机发展,一方面,着力推动农业无人机研发和制造水平提升,将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另一方面,全面开展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购置补贴工作,进一步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农业无人机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技术水平、普及程度和市场规模大幅提升。
随着无人机在农业领域应用场景拓展,我国农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拓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我国农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长迅猛,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65.8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4.62%。随着农机补贴政策升级和无人机智能化发展应用,我国农业无人机市场有望进一步打开,我国农业无人机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115亿元。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自然条件差异极大,导致当前农业无人机区域市场分布不均。目前,农业无人机的主要作业区域基本在土地平坦广阔的东北、华北、新疆等地,而地势崎岖、地块较小、人口密集地区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作为农业航空的发达国家,美国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渗透率超过50%,日本则有60%的稻田采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相比之下,中国植保机覆盖的面积占总耕地比重不足5%。植保无人机在中国还有数十倍的市场尚未被打开,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尽管我国农业无人机产业起步时间较晚,但行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增多,竞争较为激烈。行业企业主要从承载力、续航能力、药液漂移、降低环境影响等方面发力,着力提升农业无人机性能。同时,无人机配套服务(如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等)也将成为企业布局的重要方向,为未来农场提供更高精度的地理信息、农作物成长监测等数据以及智能化植保方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全拓数据认为,农业无人机是智慧农业的一把钥匙。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无人机产品和农业场景深度融合,无人机有望与农艺制度、农业经营、农田建设等进一步融合,更深入地介入农业领域,推出面向数字农业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支撑智慧农业发展,持续革新农业生产力,助力国家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