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工之王——潘汉年

第四只番茄鱼 2024-11-21 16:38:40

他是我党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完成党交给他的艰巨任务,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多次为我党获取重要战略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中国隐蔽战线上的谍战传奇,潘汉年。

潘汉年,1906年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从小在父亲的私塾里念书。接受了传统的启蒙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1912年,6岁的潘汉年仅入本村初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又进入官林镇宜兴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学习。1919年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和桥彭城中学,后因患腿疾辍学在家治疗,在此期间,协助父亲创办陆平高等小学。后又当了几年小学老师。于1925年奔赴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潘汉年(取材网络)

1927年1月,潘汉年前往南昌参加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南昌分部工作,不久,即担任《革命军日报》总编辑。1928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文化界统一的革命团体的指示。潘汉年根据中央指示,出任由中央宣传部领导的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文委”)第一书记。在此期间,他先后组织领导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左翼文化总同盟”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总同盟”等文化团体的筹建工作,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1939年春天,潘汉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负责组建华南情报局,统一领导沪、港、澳、穗等地的情报工作。不久,潘汉年来到上海,组建上海情报站,并建成了同延安通报联系的秘密电台。潘汉年发往延安的电报,一般以“小开”为名。

在抗日期间,依靠着在上海的便利关系,潘汉年机智巧妙地获取了近百份有价值的政治、军事情报,发往延安和华中局、新四军军。,使新四军主力部队及时转移,避免了损失。使得日伪军一次次“清乡”“扫荡”的计划破产。

而日本鬼子在一次次的失利中,也意识到了可能会有人在通风报信。于是,日军就在城内展开搜查。有一次,日军的电台测向仪在大街小巷巡查时,发现沪西有家药铺的屋顶有电台信号。这个电台,就是潘汉年在一年前设的一部秘密电台。

此时,潘汉年正在电台所在地工作。他在望远镜中发现了装有天线的吉普车,果断命令停止发报,迅速协助发报员将收发报机和天线藏在墙的夹缝中,又在墙外糊上墙纸,再将事先准备好的烤面包炉移到隐藏电台的墙边。

他们刚刚处理好,一群日本鬼子就冲了进来,潘汉年一面在沉着冷静的烤着面包,一面在与搜查的日军周旋。他见领头的日军军官会说几句中国话,就对他说:“皇军你滴,如果想尝尝这法兰西面包,你滴什么时候来,我都热情滴欢迎。”说着,递上现烤的面包,让他们品尝。面包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带头军官吃了一块后,其士兵也跟着吃,随意翻了翻,感到没什么可疑之处,就拿着剩下的面包离开了。

第二天晚上,那个搜查的日军军官又来敲门,说要再尝尝潘汉年烤的面包。潘汉年就拿出面包给敌人吃,还和他闲聊了起来。潘汉年了解到,这个日本军官入伍前在东京工作,非常喜欢吃面包;参军后,由于工作原因,很少吃面包了。于是潘汉年烤了不少面包,让他吃了个够。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日本鬼子过来搜查过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一次次的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对敌隐蔽斗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向在隐蔽战线上的杰出代表——潘汉年前辈致敬。

创作不易,感谢各位看官的点赞。关注走一走。好运天天有。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