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吐蕃宁可和大唐死磕200年都不去打旁边的印度?其实很简单。在初中学历史的时候对文成公主和亲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当时唐朝处于最繁华的阶段,不少人都觉得唐朝和吐蕃的关系是很不错的,可是长大后真正去了解史籍才发现并非是想的如此。
不过文成公主对于大唐和吐蕃之前的友好关系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金城公主也是如此,到现在都处于世界之巅,尤其是布达拉宫都是因为文成公主所建立的。这两个公主在吐蕃的地位也很高,被当地百姓所爱戴。不过这两个公主的确是两边的和平做出不少贡献,可是吐蕃和大唐之间的矛盾照样还存在。
不知道有人对《天龙八部》中段誉所在的大理国还有没有印象,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前身就是南诏国,而这个南诏国在历史上就是处于吐蕃和大唐中间的一个小国家。
本身刚开始南诏有大唐的庇护,统一了洱海附近,但因为距离中原太远,所以大唐无暇顾及对于节度使的管理,所以南诏国国王的妻妾都会被当地云南的郡太守所欺负。这还算了,郡太守经常谎报说南诏国国王要造反,于是当时国王递上去要重新公正审判的消息被压了下去,直接中央派大军就去了南诏国。
而南诏国的国王也对大唐失望了,以为他们就是这样的,于是就投靠了吐蕃,跟着吐蕃一起去打唐朝。在公元752年的时候,天宝之战当中唐朝失败告终,可是节度使也不敢把这件事报给朝廷,被杨国忠给压下来了,准备再继续打吐蕃和南诏。于是在754年发动第二次战争,最后唐朝还是输了。
这两次战争让唐朝损失二十万的大军,也就是为什么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大军越来越不行的原因,就是早早把兵力耗费在了这里。除了这场战争外,文成公主去和亲之后还发动了不少次的战争。
也许很多人不清楚,当初松赞干布来唐朝要娶公主的时候,因为吐蕃和吐谷浑在政权上有所矛盾,而当时吐谷浑又是唐朝的附属国,所以公元634年的时候,在吐谷浑国王的建议下,唐太宗拒绝了和亲,让松赞干布一气之下要动兵打吐谷浑,那么唐朝必须得派兵去支援吐谷浑,所以在青海两方开始了战争。
最后还是松赞干布送了不少东西给大唐,大唐也让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就在唐朝初期的时候也是如此,薛仁贵当时和吐蕃也打了不少张,在公元六七年的时候,大非川之战里被吐蕃给打的慌乱逃窜。
总之,本身吐蕃是没有想着举兵打唐朝的,反正二百多年都是一些小矛盾所引发的。不过也有人奇怪了,为啥就非得和大唐一直死磕下去?怎么不打印度,印度还比唐朝弱?其实原因有两点,就是唐朝的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吸引到了他们。
还有就是地形问题,别看地图上吐蕃又离印度近一点,但是实际上两者中间隔着喜马拉雅山脉,这就有点难攻了,可是唐朝不一样,很顺利就打过去了。其实也并非吐蕃非争对大唐,而是因为地盘上的原因,利益大于一切的时候自然会有冲突。
说到吐蕃,就不得不提到青藏高原的环境,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要说这样的地方那是相当不适合人类居住。但是据说,吐蕃最繁盛的时候有千万人口,是不是很惊讶,觉得高原应该养不了这么多人吧!对,是养不了。
但是谁说吐蕃只有青藏高原的?吐蕃的势力,尤其是唐安史之乱之后,吐蕃拥有整个西域、河西、喜马拉雅山南侧大量土地。非但如此,地处云南的南诏都长期是吐蕃的小弟。说到吐蕃自身人口不足打史,而这就引出了吐蕃的一个制度,那就是吐蕃的庸与贵的制度。
说到吐蕃军队,可是让唐军最为头疼,就连「开元盛世」都经常被吐蕃击败,更不要提府兵制崩溃的武周时期以及「安史之乱」后国力急速下滑的唐军。被吐蕃击败的原因,除了地处高原,唐军大多时候只能防御,无法深入作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桂」强悍的战斗力,在吐蕃国内,还处在奴隶制的社会,「桂」就好比是中国古代的士、武将、贵族阶层,每当作战的时候大量的「桂」,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相当兴奋。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桂」的尚武传统绝对战死沙场相当光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以通过战争得到大量的战利品,而这也是「桂」热衷于战争的原因。
所谓「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在这样的战斗力面前,府兵制崩溃的武周朝当然不是吐蕃的对手。而另一个阶层就是「庸」,「庸」是吐蕃的奴隶阶层,其实也不能算严格意义的奴隶。在「庸」的下边还有奴隶的奴隶,就是外族屌丝们,他们被称为「扬更」、「宁更」、「温末」等,这些人才是最最底层的人,他们要被吐蕃奴隶阶层「庸」所驱使。
那为什么「庸」心甘情愿为「桂」们服务?因为战争不仅能给「桂」们带来财富,「庸」们同样可以喝口汤,这些外国的壮丁能够分担「庸」们的压力。毕竟人就是这样,有比自己更底层的,当然感觉还算良好。
除了利益上,精神上也要做到位。藏传佛教就是一个可以麻痹广大人民群众的方式,毕竟有轮回一说,这辈子投胎不好,那我们还可以期待下辈子。为了维持国内稳定,也是「桂」这些军事贵族的利益驱使,吐蕃就要不停的征战,因为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得到丰厚的战利品,这样被压榨的「庸」才能因为分到了汤而感觉生活还算过得去。
其实在唐玄宗时期,吐蕃已经相当郁闷了,西域和南诏都被唐朝控制,吐蕃被牢牢锁在高原上,就坐等其自行崩溃。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唐军大量东调,被摁在高原上的吐蕃活了,四处出击,吐蕃再度成为强盛帝国。
那说了怎么多,这跟今天要说的为什么吐蕃没有占领长安有哪些关系?有!关系还是很多的!
·第一、财力无法支撑上文说了,吐蕃的制度就是通过长期的征战获得的大量财富才能使帝国维持运转。但是如果不能长期取胜?我们看看吐蕃攻占长安的日子,公元763年吐蕃出动二十万大军进攻长安楚汉争雄,而此时刚刚结束安史之乱的唐代宗电视剧楚汉争就碰到了吐蕃的大举入侵。
此时大量的唐军都在中原、河北前线,长安的兵力储备相当不足,况且当吐蕃占领长安的时候,此时大唐的嫡系部队神策军还没有建立,作为禁军的龙武军等早已被安史叛军摧毁,所以长安的防御能力低下。
所以唐代宗跑到了陕县,禁军被打成了散兵游勇,吐蕃攻入长安。而安史之乱前吐蕃被大唐摁在地上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吐蕃并没有把关中变成自己的领地,而是立了个傀儡。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金城公主的兄弟广武王李承宏。这位仁兄可能没这么出名,况且十五天之后还没过皇帝瘾李承宏就下台了,因为吐蕃就这样走了。
说到吐蕃人没能占领长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吐蕃的精锐桂的战斗力在陕西地区不能持久。因为桂的组成主要是吐蕃本族人,而吐蕃人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所以每次一下来就会发生醉氧症。因为长期处在高原的人空气稀薄,当下的海拔1000米的时候,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人就会出现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困倦、嗜睡、食欲亢进、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等症状。
据唐朝记载,吐蕃人每次下高原作战,一开始生龙活虎战力强悍,但是十几天之后就想睡觉,每天浑浑噩噩,没有力气,这明显就是醉氧症的症状。所以吐蕃不可能像女真、契丹那样长期占领中原。不仅如此,在对西域的统治中吐蕃也并没有真正的统治,主要还是掠夺其兵源和物资。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吐蕃只能通过劫掠来维系其统治,而不可能真正长期占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吐蕃也会随着后期军事的衰弱而造成帝国的崩溃,慢慢走向衰亡。
吐蕃怕热,中原都待不住,何况印度
从西藏进入印度,你也不看看是什么地理环境!这种问题也需要想吗[得瑟]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打西戎北羌后不对外了?还是一门心思往中原凑? 你这问题就很脑残,中原不管什么,都吸引外来民族,印度那地方去了干什么。
错字连篇!
可以做飞机去打印度啊[滑稽笑]
主要是吐蕃吃不惯阿三传承了几千年的牛屎酱
太陡了,下去容易回家难。
一来,是喜马拉雅山脉,二来,他们有更富饶的目标
小便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文不对题,错字连篇
大唐特产丰富
在吐蕃眼中,印度算个叼毛
吐蕃生活在高原,不是山脉。他们面对喜马拉雅山脉,也是视若鬼门关。
因为解放不了印度人的双手
内容全是抄的,只编了一个题目。题目和内容基本没有关系。世世代代低等级种姓的小编。
主要是被屙三恶心到了
其实最核心就是丝绸之路,其间利润实在太丰厚了。吐蕃攻略的核心就是河西走廊和西域,像之后陆上丝绸之路断绝,除了本身的气候原因,以及吐蕃内部争斗,吐蕃自己就一落千丈。后面再也强盛不起来了
去印度开荒?
那是你无知,吐番一样打印度,抢了不少工匠回去。否则吐番有那么多的铁器武装自己军队?
去印度吃屎么[流鼻涕]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都送公主过来了,不打你打谁?,
也不看看古代把印度翻译成什么,身毒,识字的人一看都明白那地方是什么鸟地方[得瑟]
现在坐飞机也方便啊,为何大家不去打非洲?产业链和供应链你去搞啊[抠鼻]
主要是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
平原,耕地,适宜的气候,在农牧时代的吸引力有多大[得瑟]
应该是太穷又热看不上 王玄策向吐蕃借3000兵就灭了当时阿三的第一大国[笑着哭]
东拉西扯[捂脸哭]
大唐有钱,物产丰富,打了大唐才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