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归义军的绝地反击!

正大光明扑克 2025-01-17 19:03:35

在中华历史的漫漫长河里,河西走廊就如同一颗璀璨明珠,目睹了诸多的兴衰变迁。它曾见证过大汉的雄姿英发,也是大唐盛世的重要通道,不过随着吐蕃的兴起,这里陷入了困境。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过往,看看大唐归义军是怎样使河西再次回到大唐的版图之中。

【高光背后有危机】

故事在河西走廊拉开帷幕。曾经,张骞自西域返回后,兴致勃勃地给汉武帝讲述那充满神秘且资源丰富的西域情况,说在大河西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中间,存在着一条又窄又平的区域,这是去往西域的重要通道。汉武帝得知后,果断地把视线转向西部群山之中、处在天山山脉和祁连山脉之间的河西那片地方。

那时,霍去病崭露头角,年仅十八岁就挥剑直指河西的匈奴。

六天接连攻破五个国家,汉武帝设立武威郡来彰显他的军事功绩。霍去病并不满足,接着向西征战,成功拿下张掖郡,有着“截断匈奴的臂膀,张开中国的掖部”的美妙含义,就好像是要朝着西方展开我们伟大中国的强劲臂膀一样。后来虽然出征受到挫折,但他独自奋力攻打狄城,把酒倒入泉中与将士们一同饮用,这个地方因此被称作酒泉。河西的匈奴最终被制服并投降。

汉武帝立马派人在这新得到的领土上建了一座很重要的城,叫敦煌。“敦”的意思是大,“煌”的意思是圣。所以敦煌就是大圣城。武威、张掖、酒泉以及敦煌,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

汉武帝把大量关内人口迁到河西四郡,进行大规模建设,人们在那儿生息繁衍并定居。从那以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河西四郡多数时候都被汉人掌控着。这地方战略意义重大,既使中原和西域相通,又扩大了华夏文明的范围。

隋唐时期,河西走廊仍旧熠熠生辉。隋朝时隋炀帝设宴款待西域的首领,唐朝时李世民平定高昌国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然而,在看似平和的表象之下,潜藏着重重危机。

贞观十四年,在李世民于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的第二年,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开国君主松赞干布,这样一来,大唐和吐蕃就结为了亲家。

吐蕃位于寒冷的青藏高原,文成公主远嫁那儿,她的心情不难想象。不过,等她到了吐蕃后,却发觉这里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冷。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地球的温度突然上升了一到两度,这样一个持续了 200 多年的温暖时期,叫做隋唐暖期。

这一两度的温差,大唐百姓可能没啥显著感觉,也就史料里记着几个没雪的冬天。然而对土风寒冷、物产稀少的吐蕃来讲,那可是老天给的好机会。高原气候变得暖和还多雨,冰川融化成了溪水,能耕种和放牧的地方大大增多了。粮食丰收让人口增加,人口变多又更进一步促进了耕种和放牧,这股暖和的劲儿,给吐蕃王朝的兴起加了把大力。吐蕃趁着隋唐暖期发展起来,气候变好让它人力物力猛涨,就开始搞扩张了,河西走廊和安西都护府成了它的目标。

在公元 670 年,吐蕃把薛仁贵打得大败,安西四镇就此陷落。虽说过了 22 年,武则天将其收复,还设立了北庭都护府来协助防守,但是双方之间的战争一直没停。

到了公元 756 年,安史之乱猛然爆发,使得大唐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而吐蕃则趁机迎来了好时机。

【安史之乱后的安西与河西】

安史之乱致使大唐从强盛走向衰落,安禄山的叛军直逼长安。唐玄宗赶忙调动河西的精锐部队去平定叛乱,之后又征召安西军。如此一来,河西和安西就成了被抛弃的“弃儿”。

吐蕃把河西跟大唐以及安西的联系给切断了,河西四郡里就只有沙洲城还在苦苦支撑。沙洲观察使周鼎想要放弃城池,可民众坚决不同意,沙洲兵马使严朝把周鼎缢死之后继续坚守。军粮没了就用绸缎去换米,坚守了好几年后,最终因为没粮食而投降。在安西那边,郭昕担任巡抚,十年的战火让他两鬓都变白了。

他在安西坚守着,屡次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请求援助,然而多数都未能成功,好在终于有使者绕过大漠抵达了长安。当时的大唐历经安史之乱后,元气受到极大损伤,并非不愿施以援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顾及西部,安西只得凭借自身的力量继续坚守下去。

郭昕原本只是个普通的巡抚者,后来当上了安西四镇节度使,坚守安西便成了他的职责所在。

那郭昕和安西军到底坚守了多长时间呢?起码有44年,也有说51年的,因为史料记录不多,没法明确具体的时长。可不管是44年还是51年,这差不多是一代人的漫长时光啊。他们秉持着“死也不放下陌刀”的信念,跟亲人告别时,可能没料到这会是永别。他们的一辈子,都在没完没了的打仗、害怕、等着援军又一次次失望中度过。有人推测,安西最后一个孤城龟兹城在808年被攻陷,安西节度使郭昕不知去向,很多学者觉得郭昕可能是为国捐躯了,清朝的历史上好像留下了他的名字。

其后,安西和河西的百姓受到吐蕃的残酷统治,沦为了奴隶,年老体弱的还遭到残害。大唐遗留下来的那些百姓,即便侥幸存活,心里依然向着大唐,期盼着援军能够回来,这样的等待竟然长达六十年之久。

【崛起,坚守】

在公元 842 年,吐蕃的最后一位赞普达玛离世后,其内部为了争夺权力,使得整个王朝走向瓦解崩溃。

张议潮的家族在敦煌是有声望的大族,当年吐蕃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让不少汉人担当领导职位,张议潮就是沙洲城的都督。他很讲义气,在汉人当中威望很高。打定归唐的主意后,张议潮开始悄悄派人到各处联系汉族的英雄豪杰。虽说归唐的可能性看起来不大,但他坚决不罢休。一天晚上,一群接着一群穿着铠甲的汉人,从各个方向聚集到沙洲城外边,他们都是因为听说了张议潮的名声而前来投靠他的。

张议潮瞅准时机已到,高声呼喊:“把吐蕃守军全杀光,咱们一块儿回大唐去!”城中的汉人一听,立刻行动起来,像汹涌澎湃的潮水一样冲向城里的吐蕃守军,接着大开城门,把城外的同胞迎进城中。大伙兴高采烈,紧紧围绕在张议潮身旁,每一双看向长安城的眼睛都闪耀着滚烫的亮光。成功夺取沙洲后,张议潮赶忙派出十队使节从沙洲出发,最后只有高僧悟真这一队抵达了长安,其余九支小队虽然没能成功抵达,可他们在路上遭遇的艰难困苦,肯定难以想象,他们同样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唐宣宗虽对张议潮表示赞赏,然而却没法派出援军。张议潮只得自己想办法,他招募士兵、购置马匹,各民族的民众都积极响应。在队伍变得强大之后,两年时间里夺回了多个镇子,只是凉州还没有攻克下来。

公元 861 年,归义军成功拿下了河西走廊的最后一个郡——凉州。整整六十年过去,河西走廊总算又被贯通,重新回到了汉人手中,河西的唐民也总算摆脱了吐蕃的残忍欺压。他们满心欢喜,充满感激,作诗夸赞张议潮:“多亏将军辟新路,赫赫威名天下闻。” 赞扬他善于谋划,能够在千里之外决定战争胜负。

张议潮的侄儿张怀深其后修筑了莫高窟第 156 号功德窟,且在其中留下了那幅闻名的《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壁画。

实际上,这时候的张议潮完全具备拥兵自重、自立为王、称霸河西的实力,然而在他的晚年,他果断地把河西的事务交予侄子处理,而自己则决定前往那令他心心念念的长安城。

大唐到了中晚期,深受藩镇割据的困扰,对地方势力颇为忌惮。在河西享有极高威望的张议潮,主动留在长安城充当人质,好让朝廷能对归义军完全放下心来。只是不晓得这时候的长安城,是不是张议潮小时候想象的那个样子。张议潮来到长安城的第五个年头,就去世了,终年七十四岁。

张议潮离世没几年后,黄巢带领着起义军打进了长安城,曾经兴盛的唐朝就此走向末路。但是,在遥远的河西之地,归义军仍旧在坚守着。

在张议潮之孙孙承奉的带领下,他们创建了西汉金山国。等到宋朝建立了数十年之后,归义军被西夏给攻占了,就这样,归义军完全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里。

大唐归义军凭借着坚毅的精神和刚强的意志,在历史长河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使后人始终铭记那段跌宕起伏的时光,钦佩他们为民族、为家乡所付出的重大牺牲以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