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这里的“意在笔前”是指我们写字要先做到有所思考,然后再去落笔。
在书法创作之前,作者先有构思,边写边看边算计,有书者把书法创作比作下棋,走一步看一步容易处于被动,思路和眼界容易受到局限,“没留余地”是书法创作的大忌,写到上行、底行、落款处,总是感觉字势和空间不自然不协调。另、落一子能看到三五步者,通常都是高手,把控全局的能力肯定要比走一步看一步的强很多,转换到书法创作也是如此,因字造形、因势赋形,既能体现作者的造型能力,侧面也体现到作者的计算能力和应变能力。创作中高手的结字技巧,通常考虑单字的上下左右,一个字同周围四个字有着密切的关系。
初唐孙过庭《书谱》 :“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一个点影响一个字的造型,一个单字影响行列之间的变化,从单字延伸到上下左右四字,逐步到整体的谋篇布局的计算。如此,书法不光是手上的肌肉记忆,更是意在笔先脑力换算,手上的技巧相对容易得到,创作者的胆量,空间能力和计算能力同个人经历,本人智商有着密切的联系。获得智慧无非就是两个途径,一是先天的遗传,二是后天的努力加上远势机缘。学书法提高眼界是第一要务,陈振濂教授提出的《书法审美修养》,比手上的功夫更重要是有一定道理的。就书法而言,知道美才能表现出美来,哪怕把手上的技术练到再熟练,缺少内涵呈现出来的笔墨是空洞的。
笔者将结字的基本技巧,用图片的形式,来表达造型的表达,打破传统的四平八稳、大小统一,险中求稳,贴近自然的造形构图,依侧穿插,歪歪得正,把呆板印刷体变成了动态而生动造型。(个人能力有限,肯定有错漏之处,请在评论区指正,字例由四海易术书写,将就着看吧!)
之一:正斜的概念
汉字是由点画组成,点画是单字的局部,丰富的局部造型,搭造成汉字的整体,局部的“歪斜”不影响整体的稳健,大胆的利用斜正的概念,不看局部看整体。
之二:俯仰平和向背直
横画有俯仰平,将横画的变化竖过来看,就变成了向背直,从点画的变化延伸到单字的变化。这一点在书法训练中非常重要不能轻视。
之三:形体的摆动
国展培训中,把上下结构的字写成左右摇摆,增加单字的内部动态,有正“S”和反“S”之说,方向进行调整增加了动势,将这种变化进行延伸,行列的变化也是出于单字的变化,行草书章法创作更是常见,同理同源。
之四:少笔画的字小而壮
这是变形的基本规律,将少笔画的字进行加粗加重处理,少画多按是重点。
之五:多笔画的字,宜多提笔
笔画多的字以提笔为主,这样便于空间的安排,起行收交代清楚,搭笔处也显而灵动,多笔画的字训练提笔尤为重要。
之六:收放
缩放的布局,打破平均分配的统一化,通过缩放拉大了疏密的空间,古人讲“密不透风、疏可走马”,通过收、放、密、疏的处理,单字到章法变得更加具有想象。
之七:计白当黑,空间无穷的变化
在收放疏密的基础下,进一步加大空间的对比,黑与白、白与黑的置换,打破传统的空间均衡,迸发出更多造型变化。
之八:国有君臣,字有主次
国有君臣,家有长幼,主笔副笔构成的字的整体,主笔过多便相互制约会加大搭笔矛盾。宰相多了乱朝廷,一个单位只有一个一把手,汉字中主副笔运用也是如此。
之九:依靠和穿插
印刷字中不可能出现夸张的依靠和穿插,动态的字形看整体,道法自然,贴近自然书写,往往更具趣味。
之十:把左右结构变成上下结构来写
四大结构体系左右结构排在第一位,将左右结构进行错落变化,变形成左高右低,右高左低,这种技巧是最常见的。
之十一:搭笔影响结构
书法变化讲究差异性,笔法生字法,字法生章法。笔画的交叉是变化无穷的,很多学书者低估了搭笔技巧的运用,如多个“口”,三个“土”都有不同的搭笔方式,下图这个“国”字,竖和横的交接影响了整个单字的造型。
之十二:平衡力来自于角度
书法的“三度一向”无处不在,力度、角度、长度和方向,构成了结字的准确性,无论是笔法还是字法,“三度一向”是一辈子要修炼的。
举例不可能穷尽每个汉字,水平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12种结字技巧,如有遗漏之处,请在评论处补充,四海易术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