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人致信中央询问父亲下落,聂荣臻回忆后称:原来他改过名字

漫步史书 2023-02-04 18:23:16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湖南浏阳一老人汤代煜写了封信给中央军委,希望能查找一下父亲的下落。

在汤代煜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一直是很模糊的。他所能了解到的情况就只有简单的一两句,父亲名叫汤世积,原来当过红军,还曾是一个团政委,后来牺牲在战场上,因为是在革命战争期间,汤世积牺牲十几年后,家里都还不知道情况。

图|易荡平画像(原名汤世积)

一直到1954年,中央领导和县民政局才发来的信以及烈士证明书,家里人才确定汤世积是牺牲了。

可当时这封信中,只是说明了牺牲的情况,并没有说明人到底是牺牲在哪里。

汤世积的妻子李习卢在建国后曾致力于查找丈夫的下落,到1978年病逝,始终未能实现这一心愿,去世前她嘱咐儿子汤代煜:

“一定要找到你父亲的尸骨。”

母亲找了几十年都没找到,汤代煜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线索,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写了封信给中央军委。

时任国防部部长的迟浩田接到信后,立即叮嘱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将信转给了聂荣臻元帅。

尽管聂帅年事已高,但对当年的往事依然印象深刻,他看到信中“汤世积”的名字后,反复的回忆了过往,最终才确定,“汤世积”其实就是原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

“他是牺牲在长征时期湘江战役的先锋岭。”

1984年春,全州党史办按照中央指示,专程到了湘江战役的脚山铺战斗遗址考察,这才发现原来当年易荡平牺牲后,就安葬在这里,当地百姓感念红军,于是每年都到坟上去祭奠,就像是去探望亲人一样。

图|聂荣臻

广州军区以及全州党史办、民政部门后来还找到了当年目睹易荡平牺牲,参与掩埋的唐功文、王寅修老人询问,并提出了开棺验尸的请求。

在唐功文老人的指引下,唐功文在发掘的墓中,找到了当年为标记位置安放的三个大石头,全州党史办的工作人员也在墓中发现了一枚印有“八一”印记的钢制纽扣。得以墓中安葬的人是易荡平。

1988年,经各方人员不懈努力,为易荡平烈士重修了坟墓,聂荣臻元帅也专程为墓碑题字“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之墓”。

1989年,全州党史办主任马光摇专程赶往易荡平老家湖南浏阳,找到了易荡平的家人。

至此,已经年过花甲的汤代煜才终于确认了父亲的情况。

汤世积就是易荡平,易荡平就是汤代煜,是经聂荣臻元帅亲自确认的一件事。

1908年,汤世积出生于湖南浏阳县达浒乡,尽管出身贫苦,但却接受过教育,先后毕业于毕业于达浒高小、长沙楚怡中学等学校。也因为思想进步,汤世积回乡后在母校任教,并致力于宣传革命思想。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各地成立早期党组织,汤世积也在共产党人黄建中影响下,积极投身革命。

1926年8月,在黄建中、彭商仁介绍下,汤世积加入中国共产党。

据见过汤世积的老人回忆,汤世积性格十分活跃,虽然看起来文质彬彬,但是讲话却很大声,他讲课的内容十分生动,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

图|《汤氏族谱》中记载汤世积以及其子汤代煜的名字

当年夜校的学员、郑梓忠后来回忆说:

“汤世积很会说话,讲课很吸引人,50多年前听他讲列强如何瓜分中国的情景,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就象昨天的事一样!”

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反动派卷土重来,浏阳的党组织遭到破坏,不少的党员以及农会干部被捕牺牲,汤世积等共产党员转入地下坚持斗争,八七会议后,浏阳地方党组织决定响应中央号召,发展武装力量对抗反革命。

1928年春,浏东特委在接受了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总队支援的20支步枪后,决定成立浏东游击队,年仅20岁的汤世积是第一个举手赞同的,并且也是游击队第一批的队员,在宣誓大会上,汤世积当众宣称:

“我要以荡平天下不平为己任,不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绝不放下枪杆子!从今天起我正式改名易荡平!”

在诸多革命先烈以及开国将军中,多数人都有过改名的经历,有些人使用化名后来还一直用到了解放后,包括毛主席在转战陕北期间,都用过李得胜的化名,寓意着革命将会胜利。

这些名字都蕴含着对革命后建立新中国的美好的憧憬和愿望。

图|易荡平烈士后人在江边祭奠

有关汤世积为何改名的问题,时隔多年后,全州县副县长蒋学军和汤世积的曾孙汤裕福都发表过各自的看法。

蒋学军认为,“汤世积”这个名字,从中国古典文化的角度分析,是希望汤家能够世世代代积累财富,永远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而改名后的易荡平,从每个字来分析,“易”有变化、改换的含义,代表汤世积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理想,“荡平”的名字中同样蕴含着这一层意思,另外汤世积利用深厚的文学功底,将自己的姓也柔和在新名字中,“荡”字“平”了以后,不就是汤姓吗!

这一说法后来得到汤裕福的认可。

尽管易荡平在军事上并非是科班出身,但熟悉他的人都称他脑子灵活,善于分析,为游击队几次战斗出谋划策,虽然当时敌我力量悬殊,但易荡平总能想到办法,不费吹灰之力打垮敌人,以至于他身边的战友总是称赞他:

“易荡平呀易荡平,你真有荡平天下之奇才大略呢!”

“易荡平可真称得上是个小诸葛亮。”

1928年7月,浏东游击队改称平浏游击队,同年10月,平浏游击队与几支兄弟部队合编为红五军第二纵队,值得一提的是,红五军当时是彭老总领导平江起义的部队改编而来的。

两个月后,彭老总率领红五军第一、第三纵队上了井冈山,红五军第二纵队在黄公略率领下始终坚持在湘鄂赣地区坚持斗争。

图|易荡平生前穿过的草鞋

1929年9月,红四军第五、第六纵队(原彭老总率领的红五军,后来合并进入红四军)与二纵队会合,重新成立了红五军。

1930年6月,红五军、红八军(原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合编为红三军团,红五军第二纵队也改称红三军团第一师,易荡平任一团团政委,不久后又升任一师政委。

几经血战,易荡平到此时已经成为红军之中最著名的将领。

1932年6月,易荡平调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39师任政委,该部是属于宁都起义改编而来,为了快速将这支部队建设成主力红军素质,易荡平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才几个月的功夫,就让39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易荡平的战友,原红十三军37师政委慕容楚强回忆说:

“易荡平年纪比我小十多岁,可是做事果断,说干就干。那时红三十九师的军政团结搞得很好。记得他在军的政工会上说过,我们要有政治眼光,胸怀开阔,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尊重别人,团结这些非党的同志。易荡平的政治才干强,军事上很有一套,是一位出色的党代表和政治委员。”

后来红38师、39师合编为红五军团第13师,易荡平仍任师政委。

1934年4月,易荡平参加广昌保卫战,因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二级红星勋章一枚。

不过,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各个部队都遭到了重大损失,易荡平作为具有较强素质的政工干部,被调到了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任政委,当时部队急需补充新兵,易荡平为此与兄弟单位深入苏区各县,使得部队在较短时间里得到了快速的补充,并形成了初步的战斗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走上长征之路。

在沿途连续突破了敌三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主力抵达了湖南南部、湘江东岸,这时蒋介石调集主力近30万大军,准备将红军主力聚歼于湘江以东地区。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在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当时负责开路的红一军团、红三军团都已经率先渡江,并抢占各个渡口,可因为道路狭窄,加上中央纵队所携带物资过多,进展缓慢,致使红一、红三军团以及各个阻击部队均遭到惨重损失。

11月27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率先渡过湘江,并抢占了脚山铺至界首间30公里的湘江两岸渡口。

当时红二师四团比敌夏威部先一步赶到界首,一番激战后,击退了桂军,然而因为行动迟缓,当时红五团未能先于敌何健部占领全州,致使全局陷入被动,中革军委当时严令红五团,控制全州以南地区。

图|湘江战役

关键时刻易荡平与团长钟学高商量后,决定抢占全州以南脚山铺地区,并派出先头部队在鲁板桥阻敌。

脚山铺是一个不大的村子,全村仅有二十几户人口,但从地理位置上判断,脚山铺紧挨着桂黄公路,是能控制敌人的绝佳位置。

林彪、聂荣臻在勘察地形后,也决定将阻击阵地设在这个位置上,不久之后,红一师、红二师主力相继赶到脚山铺(当时红一军团下辖红15师归中革军委直接指挥,配合红五军团殿后掩护)。

从11月29日开始,红一军团便在脚山铺与追击而来的国民党军湘军展开激战。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红一军团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大约只有两万余人,而追击而来的国民党军追缴军第一路军刘建绪部却有七万余人,并有飞机,大炮等配合进攻,战斗一开始双方就陷入胶着状态。

对面的敌人当然不会给红军机会,一开始就投入了大规模的兵力,脚山铺虽然易守难攻,但又是一个簸箕形的地形,正面过宽使得敌人能够一次性投入很多兵力进攻,对于当时据险以守的红军十分不利。

更为关键的是,敌人后不仅加强了正面的攻势,还开始从侧翼进攻,防守的红军压力陡增。

进攻红二师防守阵地的,主要是章亮基的十六师和李觉的十九师,他们将进攻的重点放在了右翼前突的先锋岭阵地。

图|脚山铺阻击战战场示意图

当时红五团的两个连负责防守先锋岭,其余主力则负责防守红二师指挥部所在地——黄帝岭阵地。

红五团其实在脚山铺战斗前就已经很疲惫,之前大部队连续冲过敌三道封锁线,红五团都承担了最艰难的任务,每个战士都是超负荷的的运作,时任红五团政委的易荡平人更是在短时间内就瘦了一圈。

先锋岭战斗从一开始就很惨烈,因为敌人集中了飞机、火炮轮番轰炸,当时先锋岭上密密麻麻的松树都没猛烈的炮火烧的光秃秃的。

团长钟学高本来是跟着主力守在黄帝岭,但战斗一开始,他就发现了先锋岭上两个连有些势单力孤,于是带着部队就增援了上去,结果在战斗中,一发流弹打过来,击中了他的腰部,政委易荡平立即命人将他抬了下去。

从这时开始,易荡平便以政委之职,结果了全团指挥任务。考虑到先锋岭是黄帝岭的屏障,同时还肩负掩护红四团扼守公路,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易荡平在团长负伤后,当即带着人扎根到了先锋岭。

连续几日激战,易荡平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但弹药也为止消耗一空,活着的战士们也只能从牺牲战友的身体下,拿出一些残余的子弹、手榴弹。

不久之后,红一师防守的米花山阵地、美女梳头岭阵地也相继失守,红五团的先锋岭为止更加突出,敌人从三面进攻,山上的兵力越打越少,就连易荡平此时也都受了不轻的伤。

就在此时,红二师师长陈光打来电话通知易荡平:

“军委一纵已全部渡过湘江,军委二纵正准备渡江。要求你们再坚持到天黑,圆满完成保卫中央纵队渡过湘江的任务!”

易荡平心中略感宽慰,但他也知道,此时已经到了最后时刻。

“大功告成,死而无憾。”

对面的敌人又冲了上来,红五团的伤亡越来越大,就在敌人即将冲到面前的时候,易荡平的当时警卫员齐丁根要背着他一起撤退。

当时易荡平的腿部负伤,手枪也打光了子弹,情知自己已经无法撤退,他对着警卫员大声喊道:

“快!给我补一枪,我不能当俘虏。”

“政委!”

齐丁根惊呆了,嗫嚅着喊了一声,作为战友,他不忍心下这个手。

图|易荡平烈士家属向湘江战役纪念馆捐赠烈士遗物

易荡平趁警卫员没注意,一把夺过了他的手枪,朝着自己胸口开了一枪(也有资料称是对准太阳穴)。

牺牲时,易荡平年仅26岁。

脚山铺战斗的惨烈程度远超想象,红一军团伤亡达6000余人,其中光是牺牲的就超过2000人。据说轻易不流泪的林彪,望着漫山遍野的灰色尸体泪如泉涌,建国后他曾到过很多战斗过的地方缅怀,唯独没再来过这个地方。

易荡平牺牲后,警卫员齐丁根找到了脚山铺的村民唐功文、王寅修老人,将他安葬在一个地方。

王寅修老人时隔多年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易荡平在先锋岭上带了花,喊警卫员帮他填一枪,那个警卫员舍不得就哭起来了,他一把抢过警卫员的枪就自家打自家,因为敌人来得近,自己又带了花。易荡平死后,村里的蒋和生背他下来放在村头仰天睡着,有个脚穿鞋子,有个脚未穿鞋子,那个人也高高大大的。后来我和蒋和生拿了床破席子将易荡平包好,抬到路边埋。国民党的部队从路上过,他们也未讲长短,也未问俺,俺就埋俺的。到了一九八四年政府来问,才讲起这件事。”

1955年9月,齐丁根被授予少将军衔。

图|聂荣臻元帅为易荡平烈士题写的墓碑

刘亚楼当年是红一军团二师政委,是易荡平的上级,当年先锋岭(刘亚楼回忆录中称尖峰岭)激战,军团政委聂荣臻几次就要亲自带人上去,是刘亚楼拦住他不让他去,本来刘亚楼是想和易荡平一起上阵地,但易荡平说什么也不同意,向他们敬了个礼就带着一个排上去了,后来直接牺牲在阵地上。

刘亚楼当时手里就拿着望远镜,亲眼看到这一幕,一贯性如烈火的刘亚楼也忍不住双手打颤、泪如泉涌。

易荡平的妻子李习卢当年也参加过革命,1928年创建浏东游击队时,李习卢担任过浏阳县维埃第八区秘书职务,在结识了易荡平后,两人慢慢走到了一起,但因为易荡平常年征战在外,夫妻聚少离多。

1934年夏,易荡平给家里人写了封信:

“我就要随大部队远征了,照顾好母亲和儿子。”

然而当时信里并没有说要打多久仗,去哪里打仗。

可自收到这封信后,易荡平便失去了消息。

图|易荡平的革命烈士证书

李习卢带着母亲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历经几十年艰难生活,李习卢始终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丈夫依然还平安活着。然而一直到解放,丈夫始终没有回来。

1951年,李习卢在料理了母亲的丧事,儿子也娶妻后,一个人走上当年红军长征之路,打听丈夫的下落,但始终打听不到易荡平生死的消息。

李习卢去世后,汤代煜接过母亲的大旗,继续寻找父亲的下落,一直到1989年,全州党史办的工作人员上门,汤代煜才知道父亲易荡平在湘江战役中牺牲,遗体就葬在全州县脚山铺,牺牲时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

汤代煜知道情况后,于同年带着母亲的遗像与儿孙一起到全州县祭奠母亲,考虑到全州县人民政府已经为父亲修了坟,于是汤代煜决定,就让父亲继续葬在这里,同他牺牲的6000余战友在一起。

临别时,汤代煜只是从父亲的坟头带了一捧泥土,准备带父亲的一点英灵回老家安息。

湘江之战的惨烈,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最终只剩下3万多人,即便是到了今天,许多牺牲的烈士姓名依然无法考证。

全州县党史部门后来在考察红一军团在脚山铺牺牲的烈士姓名,其中有名有姓者多达1999人,但这也依然不是全部,更不用说像易荡平这样的红军团政委,一直到牺牲50年后,才找到家人。

无论过去多少岁月,这些牺牲的烈士,我们不该忘记。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