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91岁老太太病逝,临终遗言:我就是当年国民党要找的军火大盗

亓钦 2024-11-21 14:20:05

1995年,在辽宁省的一所干部休养所内,一位91岁的老人悄然离世,她的孩子们围在床边,静静地聆听她的最后遗言。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她临终前的这一句话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就是当年国民党要找的军火大盗。”此话一出,场面顿时变得肃穆和沉重。

这个从外表上看平凡无奇的老人,竟然曾在抗日战争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她不仅参与了军火运输,还曾多次在国民党的严密追查下死里逃生,这位老人是谁?她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成长为抗日战场上的“超级女谍”?

从农家女孩到“军火大盗”

1904年,高崇德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胡家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小,父亲早逝,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弟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年幼的高崇德学会了独立与坚强,这份坚韧的性格,日后成为她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困难、危险时的最大武器。

在那个封闭的时代,女孩们的生活往往被局限在家庭和田地之间,高崇德与众不同,她从小就喜欢阅读武侠小说,特别是那些描写侠士们为国为民、惩恶扬善的故事。

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一种保家卫国的梦想,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像书中的英雄一样,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做出一番事业。

成年后,家人开始为高崇德安排婚事,但她心中有更大的理想,始终不愿屈服于传统的家庭安排,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东北军第16独立旅的中校参谋长吕正操,两人的相遇,不仅是命运的开始,也标志着高崇德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吕正操不仅接纳了她的抗日理想,还为她创造了实现梦想的机会,通过吕正操的引荐,高崇德得以进入部队,接受了严格的训练。

她逐渐掌握了射击、战术等军事技能,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神枪手,1928年,两人结为夫妻,从此,高崇德不仅是吕正操的妻子,更是他在抗日战场上的战友和支持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尽管高崇德随吕正操迁往陕西,但她对家乡的沦陷始终无法释怀,她知道,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观。

于是,她积极投身于抗日宣传活动,走上街头,贴标语、撒传单、演讲,号召民众团结起来抵抗侵略者,在一次抗日宣传活动中,她结识了一位中共地下党员的交通员。

两人开始频繁接触,共同探讨抗日救国的途径。这位交通员还送给她一本苏联小说《陶罗斯上前线》,书中的英雄事迹深深触动了她的内心,进一步激发了她投身抗日战场的渴望。

秘密的军火运输

1937年,在交通员的引荐下,高崇德得以见到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伯渠对她的勇气和决心十分赞赏,并给了她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为八路军秘密运送军火。

这项任务充满了危险,但高崇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时,她利用自己在军队后勤工作的便利,开始为八路军偷运武器。

起初,她采取较为隐秘的方式,将自己的首饰变卖,用贿赂守卫的手段,伪装成新兵配枪的借口,将枪支悄悄运出,随着任务的推进,她逐渐变得更加大胆,甚至开办了一家缝纫机厂,利用缝纫机箱作为掩护,将军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这种巧妙的掩护方式让她得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完成一项项艰巨的任务,她的机智与勇敢,成为她在抗日战场上的一大优势,这种危险的游戏并没有持续太久,国民党特务部门开始对她的行动产生怀疑,危险逐步逼近。

国民党的追查

1938年,高崇德的频繁行动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特务部门开始对她进行密切监视,企图找到她与八路军之间的联系。

面对这种巨大的压力,高崇德并未退缩,反而更加大胆,她甚至直接从国民党军的军火库中“借”了大批武器,组织了20多辆卡车,在夜幕的掩护下,将这些武器送到了八路军手中。

这些武器在多场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刘伯承元帅的指示下,她冒着生命危险将急需的迫击炮弹药送到了太行山根据地,这场战役的胜利,离不开高崇德的勇敢与智慧。

随着她的行动越来越大胆,国民党的追查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她知道,自己的身份随时可能暴露,但她仍然毅然决然地继续着自己的任务,她深知,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而她所做的正是为国家的未来铺路。

1940年秋天,国民党的追查终于达到了顶点。高崇德的住所遭到袭击,她受了重伤,但在游击队的掩护下,她得以成功逃脱。

随后,中共迅速将她秘密转移到延安,进行治疗,朱德总司令亲自下令全力救治她,毛主席还特批给她一间窑洞,作为对她英勇行为的奖励。

在延安的日子里,高崇德得到了最好的照顾,伤愈后,她并没有选择继续留在后方,而是再次投入到抗日战斗中,她深知,战争还没有结束,自己的任务也远未完成。

高崇德的一生,虽然看似平凡,但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贡献却不可磨灭,她不仅是吕正操的妻子,更是一位在敌后为八路军提供大量军火的“超级女谍”。

她的勇敢与智慧,帮助八路军赢得了多场战役,尽管她选择在晚年保持低调,但她的名字,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