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布拉格——旅途记趣(下)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07-07 06:28:28

作者:李同成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

李同成 曾任中国驻捷克、苏联大使馆一秘,中国驻黎巴嫩、利比里亚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编辑,外交部外交笔会常务副会长等职。

两颗大冬瓜引发的笑声

列车经过伊尔库斯克,有三位检疫人员(两男一女)在车厢出现。他们身着米黄色制服,头戴大沿帽,面带微笑,对旅客彬彬有礼。

列车员逐包厢打招呼:“请注意衣着,苏联检疫人员一会儿就来检查。”

不一会儿,三位检疫人员由前而后开始检查。当他们来到我所乘包厢门口,点头示意,很礼貌地用俄语问:“你们是否携带瓜果、蔬菜?”

我摆摆手。

另一位手持萝卜、水果,用生硬的中国话问:“这个,你们有?”

我仍摆摆手。

他们点点头,表示打扰你们了,招招手离去。

按列车规定,任何人不准携带蔬菜、瓜果。由于苏联气候寒冷,蔬菜、瓜果昂贵,从国内到莫斯科的人经常有人携带,特别是夏天,总有人随身携带西红柿——其实苏联的列车人员自己也带,只是免检罢了。

他们将各包厢检查之后,还要对公用区域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车厢顶柜,因为列车员携带东西多是放在这上面。

他们向上一指,问列车员:“这里面有蔬菜吗?”

列车员有些心虚,故作镇定地摆摆手说:“没有!”

话音刚落,突然列车颠簸了一下,只听一声巨响,两颗大冬瓜“呼咚”落地。车厢里顿时发出一片笑声。

检疫人员也笑了,问列车员:“这是谁的?”

列车员笑着说:“对不起!对不起!”不知检疫人员要怎么办,显得局促不安。大家也都屏住呼吸,听检疫人员要说什么。

只听他们说:“以后再不要携带了!”说着,手指一个较大的说:“这个大的归我们了!”他们见旅客都在发笑,自己也忍俊不禁,边笑边将大冬瓜抱走。

横跨欧亚交界处

列车继续向前行驶,进入乌拉尔山,从山底到山巅布满原始森林,青翠茂盛,密不透风。

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以西约40公里处,列车员告诉我们:“前面就是欧亚交界处。”我们即临窗眺望。

地处乌拉尔山脉东麓,位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欧亚大陆分界线上的界线碑。

“到了!”随着列车员的话音,只见一块标石上书“欧——亚”字样。火车疾驰而过,瞬间进入了欧洲。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其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首位。由于苏联的政治中心是莫斯科,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中心多在欧洲,故属于欧洲国家。但从领土来看,其中1680万平方公里却在亚洲,占亚洲面积的38%,而欧洲部分只有560万平方公里,占欧洲面积的55%。

乌拉尔山脉的东坡和西坡

乌拉尔山脉大气磅礴,景色秀丽,由南向北时起时伏,绵延2000多公里,它把西伯利亚大平原和东欧平原隔开,成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分界线。

乌克兰——苏联的“粮仓”

7月20日,我们到达莫斯科,在使馆休息两天,7月22日又踏上了征程。

这是莫斯科直达布拉格的一趟快车,整个列车全是包厢,每个包厢分上下铺,可乘坐4人,设备一应俱全。列车离开莫斯科,风驰电掣,不久便进入广袤的乌克兰境地。

乌克兰大平原平坦宽广,无边无际,连座小山丘都看不到。绿油油的庄稼覆盖着这块大平原,成为绿色的世界。这就是苏联的黑土层地带,称为“苏联的粮仓”。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分别是亚洲的东北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

我奇怪地感到,这里并无水利设施。我曾问列车员小姐:“你们这里看不到水利设施,天气干旱了怎么办?”

她笑笑反问道:“什么叫干旱?”

“如果久旱不雨,禾苗不会干枯吗?”

“我们这里不会久旱。”

说话间,只听窗外沙沙作响,淫雨霏霏,遍地淌水。不一会儿,雨停日出,天气晴朗。

列车员小姐向我们说:“我们这里一年四季不缺雨水,越是热天雨水越多。我自小还未遇到干旱天气。”

怪不得他们不搞水利设施,像这样雨水充足的气候,修建水渠又有何用?乌克兰的自然条件太好了,从前就听说乌克兰是“苏联的粮仓”,今日亲眼所见,真是名不虚传。

苏联“老大哥”的一席话

列车经过乌克兰的首府基辅,这是一座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整座城市掩映在苍翠葱郁的树林之中,犹如镶嵌在绿色世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基辅位于第聂伯河畔,全市人均绿地280多平方米,素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过了基辅,上来一位年约50多岁的苏联“老大哥”,列车员将他安排在我所乘坐的包厢。这位“老大哥”的肚子太大了,挺出一尺多,动起来呼呼直喘。我看他行动太不方便了,便将我睡的下铺让给他,将我的行李搬到上铺。他连声称谢。

待安顿就绪,他问道:“你是亚洲人?”

我说:“是的。”

他仔细打量我一番,以恳切的口气说:“我看出来了,你是中国人!”

我一时纳闷,他怎么知道我是中国人?我问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我从你的衣服看出来的。”他手指我的中山装说:“你穿的是毛服,是从毛泽东的国家来的,我敢肯定你是中国人。”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当时我国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外交官在国外只能穿中山装。我当时穿的是一身深色中山装,自然被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你去过中国吗?”我问他。

他不无遗憾地说:“中国离我们太遥远了!”他看了我一眼,很得意地说:“我虽然未去过中国,但我太了解你们了。我的哥哥就是专家,曾在中国参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他在中国待了两年,回来向我讲了好多关于中国的故事。”

我们不期然相遇,越说越亲近起来。他一时兴奋,从包中取出一瓶白酒放在小茶几上:“今日能与中国朋友相遇,太高兴了,咱们今天喝个痛快!”我说:“好!”顺手从手提包中取出罐头、香肠,也放到茶几上。我们边吃边聊了起来。

苏联专家在中国

当我谈到60年代赫鲁晓夫突然下令撤走苏联专家时,他感情有些激动,手击床铺道:“这都是赫鲁晓夫干的,他伤了中国人的心,太对不起你们了!”接着说:“我哥哥就是那时突然调回来的,临行和中国朋友拥抱落泪,大骂赫鲁晓夫。”

我说:“这是中苏历史上不愉快的一页,好在已经过去了,让我们向前看吧!”

他突然问道:“你知道如今苏联人对中国是什么态度吗?”

当时刚发生了珍宝岛事件,两国关系正处于“冰冷时期”,对于他的突然发问,我感到奇怪,问道:“我愿听你说说。”

他以真诚的表现,注视着我说:“所有苏联人都愿和中国重归于好,不知你相信吗?”

我说:“我相信。”并问道:“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城的天安门城楼上同你们的边界谈判代表库茨涅佐夫团长说:‘希望你们好好谈判,谈出一个友好睦邻关系。’这事你知道吗?”

“知道!知道!我从报纸上看到了,所有苏联人看了,都感到高兴。”说着,他手指酒杯告诉我:“你看,如果这是一杯毒酒,只要将它喝下去可以改善我们两国关系,我会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我听了这话很受感动,这是多么真诚的感情!

我们聊着聊着,列车快到捷、苏边界了。他告诉我,到前面一站他就要下车。他起座收拾好行李,待列车停稳,临下车附耳告诉我:“1968年,苏联捅了捷克一刀(指苏联出兵占领捷克),这是苏联的耻辱,你到了布拉格会听到骂声。”说着握手和我告别,我挥手目送。

1968年8月21日,苏联空降兵坐在捷克斯洛伐克广播大楼前的ASU-85空降坦克歼击车上。

他走了几步,踉踉跄跄又返了回来,我以为他落下了东西,他进门来了个90度鞠躬,向我说:“苏联作了对不起你们的事情,我感到内疚,希望得到毛泽东的原谅。”

我被他这番真诚的感情所打动,深深感到中苏人民之间友谊的可贵。

到家了

列车翻越一座山梁进入捷克境域,只有两个多小时便抵达布拉格车站。经过8天旅行,终于到达目的地了。我下车后早有大使夫妇、商务专员等迎接我。20分钟后来到大使馆——到家了。

布拉格火车站

大使馆像一座花园,古树参天,遍地是奇花异草。大使馆由6栋楼组成。大使官邸是解放前一个大银行家女儿的住宅。这位银行家共有三个女儿,每人有一处住宅。我们租用了一处,其他两处分别由美国和苏联大使馆租用。另外几栋楼是捷内务部原来的驻地。

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办公楼

我们在布拉格这个寸金之地,能够有这样一座豪华、宽敞的大使馆,实在是得天独厚,这是当年中捷友好的结晶。

【来源:《总统请来的客人》(2003年1月出版)

作者:李同成

编辑:《外交官说事儿》凤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