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想象不到,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宋朝,竟然会成为如今“新潮一族”的理想乐园,在这个年代,不仅可以过上品茶听曲的慢生活,还可以极富激情地搞平民化的艺术创作,甚至,玩上“非主流”,将全身上下弄得满是刺青,也没有人说你是大逆不道的熊孩子。
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大宋王朝的神秘面纱,一起来感受一下,一个你意识当中完全不一样的宋朝!
1.人人都是纹身男相信大家对《水浒传》中史进这个人物颇有印象,他因胳膊上纹了九条龙,人送外号”九纹龙”。
事实上,在宋朝,纹身也是一种时尚。说起来,这本身属于古代的一种刑罚——黥刑,始于先秦时代,在中国封建史上已存在两千年之久。
后来,许多少数民族认为在身体刺上具有象征意义龙纹或野兽,他们相信这样会招来神灵保佑,赐予他们战胜自然的力量。
到了宋代,这些十分精美的刺青图案,反而成了宋代青年男子的时尚,在最为繁华的长安、荆州、成都等三座城市,还产生了专门的职业纹身家!
在纹身人群中,宋代士兵是主体,但凡参军,大多都会在身上刺上纹身,妥妥的一枚非主流。
2.士兵:长得高,拿得多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宋朝“重文轻武”,对于军队建设不够重视。但宋仁宗时期,对于士兵的兵饷却有一条十分奇葩的规定,那便是根据士兵的身高,长得越高,拿的越多。
宋仁宗给出的理由是:长得高,力气大,能打仗,这乍一看,似乎也符合“多劳多得”的原则。
然而,宋朝士兵的工资到底有多少呢?说出来可能会惊掉您的下巴,按1.83米的个头计算,他每月拿到手上的工资才区区三百元,而1.8米则只有210元,1.77米则只有150元。
而宋朝宰相的月工资高达6.93万元,普通的八品县令的俸禄也能达到3465元,由此可见,宋朝“重文抑武”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3.出家需要砸血本说到宋朝的出家人,大家很自然就会想起《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他们虽系被迫出家,但事实上,在宋朝当名真和尚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自唐代起,朝廷对出家人就有着严格要求:在年纪上不能偏大亦不能偏小,而且生活还要能自理,有犯罪前科的是与佛门无缘的,再有就是,若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公职人员也不可出家,有债务纠纷的亦不能出家,最后还需五官端正,四肢健全。
满足以上条件的,还的保证家中资产充盈,因为要想让官方发放的和尚许可证——度牒,那必须舍得砸银子。
度牒的价格根据市场行情随时发生变动,但其高昂的价格,一般的百姓很难承受。在宋神宗时期,一张度牒需要花费白银一百三十贯,而在当时,一个地方官的月工资才一二十贯,由此推断,若想获取度牒,真正出家为僧,必须花费如今的十万块人民币,方可实现!
4.匪夷所思的“典妾”制度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开始流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也逐渐走向扭曲。在宋代,除了正妻之外,妾与婢都被看作士大夫老爷的私人商品,是可以用来进行典租与买卖的。
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盛,妾与婢自然而然地被当成商品进行典卖,并且这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反而成为了一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畸形时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典妾”并不是终身制,而是有一定时效性的,这种买卖多半在社会底层的小商贩那儿进行,由于出身贫贱,唯有通过靠出卖妾室尊严才可以换得一丝生机,于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小商人为了缓解自身经济压力,士大夫为了满足个人欲望,久而久之,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这种有时效性的“典妾”制度就成了宋朝时尚。
5.女儿出嫁的丰厚嫁妆与“典妾”制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朝士大夫阶层,对女儿出嫁为正妻的足够重视与尊重。
在宋朝,士大夫为了让自家的千金小姐不受夫家的刁难与鄙视,一般都会为其准备丰厚的嫁妆。
嫁妆一般会与男方准备的彩礼价格相当,有的时候甚至会比夫家略微高一些。当时的人们认为,有了丰富嫁妆的支撑,女儿在夫家的腰杆便能挺直,即便日后与丈夫发生矛盾,婆婆也不会过分为难女儿。
这体现了宋朝人对于女人的充分尊重,也是宋代夫与妻之间婚姻平等的一种象征。
此外,嫁妆因人而异,公主的嫁妆当然极致奢华,普通士大夫家的则更讲究实用!
6.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朝是历史上中国文化最为兴盛的朝代!唐朝时期诗词的流行仅仅只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属,然而,到了宋朝,话本小说与唱词艺术的流行,才让原本曲高和寡的文化艺术真正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大众百姓喜闻乐见,并且相互传唱的一种新兴局面。
宋代词人叶梦得曾在自己的作品《避暑录话》中记载:当时的乐坊——相当于现在在酒吧驻唱的民间乐队——就十分喜欢请词作人柳永先生作词,然后请歌妓演唱,每到此刻,总能吸引观者如云,粉丝无数。
其实,“民间文化顶流”柳永的人生道路并不顺遂,从他二十四岁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开始,到三十四岁整整十年间,他参加了四届科举,每次均以名落孙山收场,颇受打击的柳永从此放浪形骸,终日与歌姬厮混在一块儿。
由于多年混迹民间,他对歌姬的情感经历及悲欢离合颇为了解,创作了大量的市民阶层词作,比如他那首著名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的凄婉缠绵,将身处社会底层普通人的情感刻画地细致入微,引起共鸣。
于是,仕途失意的柳永瞬间成为宋朝的beyond,乃至叶梦得惊叹: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所谓井水处,就是人流量聚集的地区,所以,将柳永称为那个时代流行乐坛天王级人物,一点也不为过!
7.直达天听的登闻鼓除了文化兴盛外,宋朝的司法制度也相比前朝完善。其中,百姓若遇到重大冤情,可通过击打登闻鼓的方式将冤情直接向天子倾诉。
登闻鼓制度最早出现于西周,后发展到西晋时期,才逐渐形成一道法律制度,经过隋唐两朝的大范围试行,最终在宋朝完善、成熟。
登闻鼓就设在开封城的宣德门外,宋朝政府为此还设有专门的登闻鼓院,负责处理平民百姓特别重大的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其职能类似于今天的最高检察院。
登闻鼓制度是宋朝较为完备司法体制的一种补充,为高层与社会底层百姓的直接接触,开辟了绿色通道,是中国法制的一大进步。
8.范仲淹并未亲至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出自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然而,正如苏轼写《赤壁怀古》并未到过真正的赤壁古战场一样,范仲淹也并未亲临岳阳楼。
公元1046年,北宋王朝面临外有契丹与西夏频繁入侵,内部各种阶级矛盾尖锐突出的局面,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士大夫,范仲淹顶住压力,主持了著名的“庆历新政”,但如王安石一样,由于新政触及到了皇亲国戚的根本利益,使得新政实施不久便遭到失败。
范仲淹因此被贬谪邓州,也正是在此期间,他收到好友滕子京的邀请,为新落成的岳阳楼作序。
此刻的范仲淹带着一种愤懑与落寞的心情,洋洋洒洒一蹴而就,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哲学,抒发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政治抱负,更是提出世代传诵的“优乐”精神,成就了自己一世英名!
参考资料:
原文登载于封面新闻官方账号2019年11月13日关于“北宋皇帝有多奇葩?按士兵的身高发工资,高个子占尽便宜”的文章
原文登载于杭州日报官方账号2023年11月24日关于“「城纪精选」从文身看南宋临安”的文章
抖音百科《典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