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难题之一。面对这道难题,考生在复习时,如何去做,方能在翻译题上拿到高分呢?从许多考生成功的经验看,考生在复习时,必须认真对待并切实拿下这6个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的词语、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下边一一分析之。
文言文因其传抄、印刷技术及时代等因素的局限,里面有很多形体、读音不同,但意义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却完全相同的字。这类字在专家学者的眼中,各有不同的称呼,但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教学的方便,统统称之为“通假字”。翻译文言文,倘若不明文言文的这一用字现象,翻译就会出问题。作为准备参加高考的一名考生,要想在文言文翻译中得高分,不仅要知道文言文用字的这一现象,而且还得以课本为依据,积累一定数量的常见常用的通假字。只有如此,翻译才不会在这一知识点上翻车。
古今异义词是语言在历史变迁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现象,所以,考生在翻译文言文时,面对这种语言现象,只能想方设法将其拿下,不能撇开不管。就高三的学生而言,掌握这类词语,首先还是从课本出发,进行整理积累。一般而言,高考复习时,考生只要将课本上的古今异义词掌握了,高考翻译时,一旦涉及到这个知识点,基本上都能顺利解决。
偏义复词是文言文在行文过程中,为了增加诵读时节奏上的和谐动听而产生的一种古人用词的现象。这种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将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词结合到一块儿,组成一个双音词,但在表意上,只有一个单音词有意义,另一个单音词没有意义。比如,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偏义复词“出入”、“浅深”、“父兄”、“牛马”、“崩殂”、“国家”、“利害”、“去来”、“死生、“少长”、“往来”等词皆是如此。考生在掌握这类词语时,首先还是要把课本上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熟记好,其次就是要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注意根据语境详加辨析。一般而言,只要假以时日,认真对待,每个考生基本上都能拿下这个考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相对于现代文而言,文言文词汇不是十分丰富。正因为这个原因,将某些词语活用便成了文言文行文过程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之一。对此,考生在阅读和翻译文言文时,必须认真辨析,准确翻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质量。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活用现象主要有两类6种:普通的活用现象和特殊的活用现象;普通的活用现象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特殊的活用现象主要有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考生阅读和翻译文言文时,对这两类6种活用的现象必须做到准确辨认、准确翻译。如此,文言文翻译才能在这个点上不栽跟头。
所谓特殊句式是指文言文中一些在句式结构上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的一类句子。这类句子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等7种。考生在阅读和翻译文言文时,对这7种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特点的句子必须理解透彻,掌握到位,如此,才能在作答文言文翻译题时,做到准确无误。
固定格式准确地讲,是指在文言文的句子中,有这么一类句子:句子在表意时,为了使表意准确,句子中会带上一些具有固定搭配习惯的短语或词语。这类短语或词语从其用法上看,主要有5种:
1.表陈述语气的。如:有以、无以、有所、无所、比及等;
2.表疑问语气的。如:奈何、何如、何所、不亦……乎、孰与……等;
3.表感叹语气的。如:何其、亦……哉等;
4.表揣度语气的。如:无乃……乎、得无……乎;
5、表选择关系的。如:与其……孰若……、岂……欤等。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有难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攻克这个难度,并不是一件多么难以企及的事,只要考生在复习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善于总结规律,善于抓住重点,并扎扎实实地训练,相信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跨越这个难度,并夺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