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杀前终于恍然大悟,蜀国真正的老大不是刘备,其实另有其人

念桃说历史 2024-11-19 14:04:35

《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是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知名度最高的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以东汉末年的诸侯纷争乱象为角度,描绘了天下从分裂到逐渐统一的过程,真正是浪花淘尽英雄,枭雄先后建立灭亡,政权不断更替,最终成为魏蜀无三家对峙的局面。

从作者的主观角度来看,主要是对于刘备集团的刻画,故而将它放在重点去描写,以一种“拥刘反曹”的思维贯穿全文,但不可改变的是历史事实,无论作者如何注入自己的情感,基本的史实秩序不可违背,蜀汉最终也难免灭亡的结局。

从刘备基业的发展来看,蜀汉政权的没落是从西川之路开始的,而一切的起因是由于关羽的死亡,作为五虎上将之一,当年过五关斩六将之人,如今竟然死在了小人的算计之下,而关羽也是在被杀之前,才知道蜀国真正的老大不是刘备,掌权者另有其人。

关羽的性格

在战争接连不断的三国时期,通过一些小事件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关云长就是如此,作为汉昭烈皇帝刘备的二弟,早在三顾茅庐之时,关羽的性格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与张飞同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首先透露着勇猛与忠诚。

后来的关羽也成为华夏民族中“忠义”的象征,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关羽,从三顾茅庐之中也能看出其性格上的不足,首先不管是关羽还是张飞,此人都不能理解刘备为何要三顾茅庐,并且在刘备坚持连续拜访诸葛亮时,表现出了明显不悦的情绪。

从原文中看,罗贯中将这一情节描写为“关羽,张飞等不悦”,但当刘备告诉他们说“我得孔明,如鱼得水尔”时,他们又会立刻收敛这种情绪,其实从这里已经能看出,关羽和张飞对刘备是前所未有的尊敬,而对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的确存在不满情绪。

毕竟此前身为刘备军师的徐庶,已经表现出过人的能力让二人折服,所以在见到年幼的诸葛亮时,关羽和张飞定然会不满,但前后的反差也能说明,关羽和张飞二人为了刘备乃至刘备的基业而暂时收敛内心的情绪。

但仅仅是表面上收敛,从行动上看,二人对诸葛亮的不满情绪依然在滋生,如曹操大军逼近博望坡,诸葛亮首次用兵,在调兵遣将之时,就连刘备也很难做到完全信任,关羽和张飞对他的态度就更加显而易见。

发号施令之时,关羽和张飞先后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耐烦,此举依然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但刘备却很快以身作则,打消了这样的顾虑,这一切不仅是战略层面的考虑,也是蜀汉集团内部人心的凝聚,后来诸葛亮的智慧也逐渐开始展现。

按照他隆中所制定的计策,先取荆州,随后准备入川,一切都在顺利实施,关羽对诸葛亮的成见也有所减少,但并不代表完全消失,众所周知,关羽和张飞的性格存在明显的反差,张飞敬重将领,但喜欢鞭打士卒,关羽则是傲上而不辱下,瞧不起其他武将。

无论是前期居无定所时,还是后来委曲求全与曹操约三事暂时效力之时,关羽都表现出了自己的高傲,无论是温酒斩华雄的情节,还是后来的斩颜良诛文丑,他自傲的性格从未收敛,而这样的性格加上对诸葛亮的态度,导致他最终走向了死亡。

关羽的死亡之路

刘备的取川大业从张松献图开始,按照诸葛亮原本的计划,应该是庞统跟随刘备一同入川,自己则带兵做坐镇荆州,不曾想中途却出现了意外,在分兵进攻成都之时,庞统意外死于落凤坡,后来支援的魏延军队遭到张任追杀,刘备大军困守在涪城。

诸葛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想顺利拿下西川,自己不得不亲自前往,而在此时,驻守荆州的重要任务就交给了关羽,诸葛亮深知关羽的性格,在出发之前曾多次叮嘱关羽“东和孙权,北拒曹操,方可保荆州万无一失”。

但关羽对诸葛亮的发言却十分不屑一顾,认为军师此举是瞧不起他,所以并未在意,只告诉诸葛亮说“我守荆州,除死方休”,后者在听说这句话后,心里生出一丝不安,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关羽从此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荆州,直至他死亡。

性格方面的太过自傲,是关羽的最大缺陷,东吴孙权也是利用这个特征,先以书信赞美,让其中骄兵之计,导致关羽对自己的实力过度自信,误调荆州之兵攻打襄樊地区,完全违背了诸葛亮原本的部署,荆州城内一片空虚。

东吴吕蒙则是趁此机会假扮为商人,白衣渡江,生擒烽火台士兵,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荆州,关羽在得知后旧伤复发,跌倒于马下,最终无奈与城中残兵退守麦城,按照手下的建议,关羽还能存一线生机,但依然败给了自己骄傲的性格。

在突围道路的选择上,十分自信的关羽认为“纵有伏兵,我何惧之”,最终选择从敌人势力最薄弱的北门突围,果真中了吕蒙的计谋而被活捉,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关羽依然没有面临绝境。

首先就孙权而言,虽然属于偷取荆州,但他曾经将妹妹嫁给刘备,彼此之间也算有亲属关系,而关羽不仅是刘备的二弟,也是蜀汉政权的大将,于公于私都没有杀他的理由,但关羽却不管不顾,不仅拒绝了孙权和亲的理由,还对其进行辱骂,最终让自己命丧黄泉。

被杀之前的领悟

而关羽也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意识到了蜀汉政权的老大并非自己的哥哥刘备,而另有其人,这一人就是自己平时最瞧不上的军师诸葛亮,这虽然是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对于刘备所建立的基业来说,诸葛亮的出山就是一个转折点。

早在徐庶指挥赵云大破八门金锁阵时,刘备就已经体会到了身为甩手掌柜的快乐,而在后来遇到诸葛亮之后,就开始经常将决策权交给对方,久而久之,蜀汉政权内部就容易发生分化,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会以诸葛亮的命令为准。

关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身为当时的刘备却浑然不知,无论是在城池的攻打还是政策的实施方面,都会询问诸葛亮,然后按照他的意思来进行,加上诸葛亮本就是一个才华出众之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蜀汉政权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刘备虽然看似是众人的主公,但在很多时候,蜀汉政权内部之人总是习惯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办事,例如赤壁之战,无论是与江东孙权的合作,还是后来大战的排兵布阵和人员调遣,都是由诸葛亮一手安排,刘备只是在旁听。

在关羽看来,这样的情况在刘备在世时尚且可以理解,一旦刘备亡故,甚至是在其亡故之前不久,蜀汉真正的掌权人就会变成诸葛亮,虽然这个政权还是在为汉室的复兴而努力着,但其根本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后续所发生的事件也证明了关羽认知的准确性。

例如为关羽报仇而征讨东吴的战争,此次战役就遭到了以诸葛亮为首的多人反对,当时刘备尚在,所以计划依然实施了,只是在交战过程中,手下将领依然比较偏向于诸葛亮,如在安营扎寨完成后,马良首先提出的是将图本交给丞相查看。

尽管这个提议当时就被刘备否决,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但图本最终还是被马良呈报给了诸葛亮,然而这场危机依然没有避免,随着夷陵战争中的一场大火,刘备半辈子的积攒付之一炬,蜀汉不仅丢了荆州,国力也迅速开始衰弱。

刘备去世之后,刘禅继承皇位,从这时候开始,关羽当年临死前的认知也愈发明显,众所周知,刘备在临终之时,并非完全托孤于诸葛亮一人,此外还有荆州,西川诸位大臣,东州方面的核心人物李严也是其中之一,并且地位很高。

但诸葛亮却在刘备去世之后,对其进行了打击和排斥,甚至直接将其发配战场去负责粮草分拨,最后还以延误为罪名将李严废为庶民,此后,诸葛亮便以丞相的名义开始对政局进行管理,军政大权全都握在他一个人手中。

从蜀汉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掌握权利,很多西川地区的文官武将虽然颇有才华,但始终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用,甚至在后来,诸葛亮还不顾群臣反对,接连六次进行北伐,将蜀汉的国力消耗殆尽,为接下来的灭亡埋下伏笔。

此刻,不得不佩服关羽的先见之明,从他见到诸葛亮第一面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可以知道,关羽可能早就看破了蜀汉的未来发展方向,对荆州的坚守也算是对大哥刘备的尽忠。

参考文献

[1]苏阳,.从《三顾茅庐》看刘、关、张三人性格特点[J].课外语文,2023,(10):.

[2].《长坂坡》厉慧良饰赵云[J].中国京剧,2023,(11):.

[3]何敏 ,少君,.世人皆不懂曹操[J].中学生百科,2023,(36):.

1 阅读:148
评论列表